APP下载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2019-12-13高康健

中文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员舞台表演艺术美

高康健

摘 要: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美的艺术,其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独特性与历史继承性的特点。演员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灵魂,其对戏曲人物动作、神态的把握,以及对戏曲故事的展开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几种艺术美,以及演员体现艺术美的两种方法,以供诸位参考。

关键词:戏曲 舞台表演 演员 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引言

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也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唱、念、做、打,还是手、眼、身、法、步,都需要经过长时期的严格训练。他们在表现人物动作与神态时,要经过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创造式的演绎,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如何表现戏曲的艺术美、扩大戏曲表演的受众、促进戏曲表演的继承与发展开始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就是笔者对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的分析与论述。

一、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1.身段的独特美

与话剧、歌剧舞台表演不同,戏曲演员需要在舞台表演中展现出自身角色身段的独特美。而且,不同剧种、不同角色所表现的身段也是不同的。[1]比如说,丑角讲究“小开门、小动作”,相较于其他行当舞姿动作幅度要小一些,而且要圆、扣,举手投足要具有灵活性与多变性。丑角身段技巧有矮子功、水袖功以及其他身段技巧,矮子功又可称为走矮子,可谓是一种畸形表演,因为是以正常人蹲下走来表现角色特点的。丑角走矮子时,要根据故事的推进不断变化步法。例如《三岔口》中的武丑黑店主人刘立华,为了救护被奸臣所害而发配的焦赞,与奉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误会,二人在黑暗中打斗,打斗过程中刘立华就用的走矮子。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夸张表达任务情绪时放大、延长的手势,主要是用来表现角色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必要时,演员也会借助一些道具进行辅助,如扇子、佛珠、刀、枪、棍、剑、锤、鞭、烟袋等。有经验的演员在水袖功上各有自己的创造,可表现出多种情绪。另外,在运用“云手”、“蹦子”“飞脚”等身段技巧时,也要表现出活泼可爱的特点。

2.人物的形象美

通常情况下,戏曲演员要从戏曲人物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及社会地位出发,挖掘人物性格,通过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形象美。从具体的舞台表演来看,不同剧种、不同角色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形象美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京剧中常用不同色彩的脸谱塑造人物性格。[2]比如说,用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像关羽等;用黑色脸谱表示猛智,像包拯等;用蓝色脸谱表示草莽英雄,像窦尔敦等;用白色脸谱表示凶诈,像曹操等。另外,京剧也讲究“千斤念白,四两唱”,常以念白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如苏三在监中唱“反二黄”前的叫头“天哪!天……苏三……今日”,这是悲喜交加的感叹,也起着叫板的作用。再如“玉春堂会审”时,刘大人对苏三“掌嘴”时,苏三又怕又急地惊呼“哎呀!大人哪!”,其尾音由弱变强,最后甩出加以夸张,第二次念时就应变化了,改为低平音的哀告。

3.唱腔的声韵美

戏曲唱腔中的韵味,指的是演唱时演员与观众互动交流所形成的动态的特殊美。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戏曲唱腔的声韵美,并不在于曲调。同样的唱腔由不同演员演唱时,有的演员能通过融入情感充分地表现戏曲的声韵美,而有的则淡而无味,没有丝毫声韵美。所以说,唱腔的声韵美并不在于曲调,而在于演员的表现。笔者认为,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只有将角色特点、声音、语言、行当唱腔以及感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把戏曲唱腔中的声韵美表现出来。就戏曲唱腔本身而言,其以字为根,腔圆曲直。演员演唱戏曲时,要做到咬字清晰、“正五音,明四声”,灵活转换曲调的高低强弱,重视字句的变化及衔接,从而实现“唱情”的效果,形成戏曲的声韵美。

4.表演的和谐美

演员在表演中体现的表演和谐美,就是戏曲唱功、身段、表情、动作、思想情感的和谐统一。对演员本身来说,就是在表演不同剧目相同角色时思想情感的和谐统一。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从性格、生理、心理、生活背景(处境)、人生经历、身份地位、语言、动作、神韵等多个方面塑造人物形象,力求人物形象与舞台布景的有效融合。比如说老旦,“旦”决定了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要对人物的性格、处境、社会地位等做充分考虑,表演时要演出任务的气质与神韵。否则,就只能演出人物的苍老。

二、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艺术美的方法

1.技巧表現

这里说的技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技巧,而是“技”与“巧”。在戏曲表演中,“技”就是基本功,即唱、念、做、打,“巧”就是技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手、演、身、法、步,我们可以将“技”与“巧”简述为“四功五法”。[3]但凡戏曲演员,无一不苦练四功、苦学五法,无一不对戏曲剧目的剧本做深入研究。在实际舞台表演过程中,戏曲演员要表现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唱情”,并体现戏曲的艺术美。

2.优化创新

创新是戏曲艺术得以继承与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延长戏曲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就当前舞台上表演的戏曲剧目而言,多数剧目内容与表演形式老旧,与时代的发展脱节严重,很难吸引到更多的受众,更不必说艺术美的体现了。对戏曲演员来说,应当结合当前人们的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理解与思考,对戏曲内容与表演形式进行优化创新,体现出戏曲的艺术美,让经典的戏曲剧目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戏曲舞台表演过程中,演员不仅要重视唱功,也要注重身段与表情,还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感情。就演员本身而言,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在戏曲方面的技巧,并了解戏曲剧目的创作背景,加强自身对戏曲的情感体验,在对戏曲表演进行优化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刘卫.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J].大众文艺,2012(13):99.

[2]张岩.论戏曲演员舞台表演艺术美之创造[J].戏剧之家,2015(4):40.

[3]王娟娟.戏曲艺术审美的程式化与虚拟性[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4):67-70.

猜你喜欢

演员舞台表演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