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导论》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9-12-13任娜
任娜
摘 要:《药学导论》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启蒙课程,对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作者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 药学导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药学导论》是我院药学类专业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启蒙课程。该课程以“药学”本身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了解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以及对《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制剂技术》等核心课程形成初步认识,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素养,为后期更好地轻松进入状态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1]。《药学导论》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专业认同感。作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新生的调研,对《药学导论》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学生对药学类专业缺乏了解
对2015级到2017级大一新生的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对我院药学类各个专业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是由家长安排填报志愿,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药学专业在校期间是不用学习化学相关的课程、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未来的就业方向就是车间操作工。同时,我院药学类专业均为文理兼招专业,文科生过半,以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不够,进而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药学导论》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确定不同专业的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
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将我院《药学导论》总学时从32学时调整至16学时,而该课程涉及内容多又广,主要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学内容全部掌握到位,是很难的一件事,也是没有必要的一件事,根据不同专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比如在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侧重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内容,同时删除没有开设的《天然药物化学》内容;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侧重《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的内容。
三、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第一次课,在本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备课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趣味视频、动画资源,以及医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作为教学辅助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比如在开篇时,给学生讲述“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从而引出药物的萌芽时期;讲解现代药学发展时,分别通过青霉素、普萘诺尔、胰岛素等大家熟悉的标志性药物来展示三次“飞跃”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最后,结合医药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医药领域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上课离不开手机,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成了教师面对的新课题。作者学校已购买的超星学习通APP和超星泛雅平台,在学院2018级新生中进行《药学导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力求实现个性化教学。课前,教师提前推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PPT,视频、动画等教学案例;课上,利用超星学习平台进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设计签到、选人、抢答、分组任务、小组讨论和考试等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趣味性;课后,通过平台完成线上过程考核。
五、采用案例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文理兼招的大一新生,大多对高中阶段的化学和生物的内容掌握较差,因此太过于专业化的理论和概念的讲授,反而会降低新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专业化的概念通俗易懂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解药理学中的不良反应的过敏反应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用药前的注意事项。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借助视频、图片或实物演示等资源使得抽象理论直观化[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解中药的配伍禁忌时,播放影视剧《新白唱段》,并告知“十九畏”的歌诀,提高课堂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讲解《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剂型”与“制剂”的概念时,实物展示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药物图片如: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颗粒,帮助学生区分“剂型”与“制剂”的概念;在讲解片剂内容时,课堂上实物展示维生素C泡腾片,健胃消食片、牛黄解毒片等具体制剂来让学生理解片剂的概念、特点,从而初步认识片剂这一剂型,在讲解丸剂内容时,播放揭秘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视频,使同学们直观了解中药丸剂;通过虚拟仿真和现场GMP生产视频让学生对常见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让学生对《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感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六、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结束后,利用超星平台完成过程考核统计,并在平台上进行理论考试,结合过程考核(40%)和终结性考核(60%),最终给出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结果。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作业、单元测试、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平台活动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线上”理论考试、“线下”课程学习总结报告。
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课时的突然调整,无疑对任课老师是一种挑战,而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案例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大一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专业的认知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未来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丹,张秋华,王雅光,等. 非药学专业药學概论授课及考核模式的问卷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6.
[2]谢燕,潘雪英. 趣味教学在高职《药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