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青铜器之十一:斧斤干戈 大刃卫国
2019-12-13牛道德
牛道德
葫芦岛市博物馆藏战国青铜戈
青铜兵器:有钺、戚、戈、矛、铍、戟、殳、剑、镞、刀、胄等。
中国青铜时代钺的地位很高,它是用于斩杀的刑具,因而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古代王者出师,手中常持钺。其形制类似于大斧子,但是钺一般极少用于战争打仗用,多数是作为刑具和权杖。通过考古挖掘发现,出土钺的墓葬墓主人的军事地位一定很高。如殷墟妇好墓里出土了几把大钺,因为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女将军。传说周武王灭商以后攻入朝歌,一定要用黄钺把商纣王的头给砍下来,黄钺就是金黄色的青铜钺。周武王立国后,让周公执大钺、召公执小钺,以此向他们授予军权。而与之近似的斧、戚,头较小,柄较短,多用于执行军法或近战格斗,故而晋陶渊明有诗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最常见的长杆的青铜兵器就是戈、矛、戟,还有铍、殳等不常見的兵器。戈、矛、戟因其流行时间长,数量大,为人所熟知,其中戈、戟、铍、殳都是中国独有的兵器。
戈古称钩兵,已知最早的青铜戈发现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其年代距今约3500年,是啄击和钩杀的一种兵器,啄击像鸟一样,侧面有刃,但它的缺点是易掉头、转头,使用不够灵活。到西汉以后,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石质的矛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商代早期开始出现青铜矛,至春秋早期、中期,春秋中晚期以后又多见狭刃且有血槽的矛,直至汉以后青铜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矛依旧是常备兵器。矛是兵器里非常经典的器形,直到冷兵器时代结束依然可以见到矛的身影。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以钩啄的双重兵器,西周时期开始有整体合铸的戟,春秋前期戟很少见,春秋晚期又开始流行,春秋晚期到战国流行多戈戟,而后演变为连体合装戟。铍的外形像短剑,两面开刃,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装长约3米-3.5米的竹柄或木柄,可双手握住,类似于矛的功用。殳是一种兼有砸击和刺杀两种功能的兵器,起类似铜箍,也有刺球状和带锋刃的。《诗经》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既可防身自卫,还可装备战车。
剑、刀都是近身格斗、可斩可刺的兵器,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两部分组成,一般都有剑鞘,春秋后,其上的玉剑首、玉剑格、玉璏、玉珌四样俱全的玉具剑逐渐形成。相比于刀,剑的地位要高,士大夫以上的人都要佩剑,变成一种礼仪,但凡有一定地位的人,在一些重大的仪典上,不佩把剑会显得很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