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教育及心理干预

2019-12-13赵丰于桐

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长史负面案例

赵丰于桐

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点,大抵是相似的。至于知识的丰富与否,思想的发展与否,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否,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才能行之得当。今天为大家分享关于孩子的三個临床案例,关注孩子们的另一个世界,希望通过这几个案例,对孩子教育有所启迪。

案例一:笔者曾接诊过一位海归白领,据他讲述,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莫名的心率过速,平均心率在110以上,并伴有头痛、耳鸣症状,困扰到他的正常工作,但医院检查其身体指标一切正常。患者来院经过20次左右的心理干预,工作异常状态减缓并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整个成长史上和父母情感互动频次极低,在三位保姆的照顾中成长,性格孤僻,负性情绪严重。

父母终日忙于公司经营,即使见面也是说教,青少年阶段又遭遇校园欺凌、勒索等创伤性事件。因与父母关系的疏离、信任度不够,不愿求助,一直憋在心里,导致对父母产生难以自我觉察的厌恨、恐惧、失望,并把人生中的负面事件归因于父母。

归国后,工作压力只增不减,焦虑、不安感倍增,患者把对父母的负性情绪投射在领导身上,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并引起躯体化反应。通过对其原生家庭亲子关系认知偏差的纠正,环境不适应症状的干预,使其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并自发积极地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家庭逐渐和睦。

案例二:一位见诊的初二学生,成绩优异,是外界眼中的“好学生”,却饱受抑郁症困扰,学业暂停。根据深入沟通,笔者了解到,孩子的主要压力源于父亲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初一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其父第一次对孩子使用暴力管教,至此开始,孩子沉默寡言,三周后服用大量药品自杀未遂。这引起父母警觉,并继续进行说服教育。两周后,孩子割腕,并拒绝上学。之后,父母带孩子奔波在精神科医院与心理医院之间。通过后期进行了长期的个人及家庭心理干预,目前孩子返校就读,家庭关系重归和谐。

案例三:不久前来院就诊的一家三口,让笔者不胜唏嘘。母亲是北京一线大学教授,父亲为集团董事长,这位孩子自幼在班里名列前茅,初三毕业掌握三门外语,多次获得奥林匹克竞赛大奖。在选择高中学校时,孩子和父母发生了极大的冲突,至此家里争吵不断,甚至屡屡报警。父母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负面情绪的孩子,孩子也无暇顾及学业,高考分数只能达到二线大学标准。成绩公布当晚,孩子吞食一瓶洗洁精。因抢救及时,无生命大碍。根据过往史及评估测查,孩子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父亲终日陪伴,避免极端行为。母亲长期压抑,以泪洗面,也被确诊为焦虑症。目前孩子以药物控制加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后,日渐恢复。

综合大量的临床案例,孩子的成长史与负面事件,尤其是持续性的负面情绪,都容易形成显性的负性行为及症状。和孩子相处时,父母和孩子不仅有血缘联系,更要建立好亲子关系。笔者认为,了解孩子,更要理解孩子。当孩子可以把心声与父母共享,才是建立了全家和谐的基石。

作者简介:

赵丰于桐,北京国奥心理医院董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讲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心理健康顾问、北京青年广播电台心理学嘉宾、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成长史负面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世界杯也是一部“中国制造”成长史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初见其欢 九处不厌 一个记者九年成长史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口”和它的小伙伴们的成长史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