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写景散文教学探究

2019-12-13吕茭晨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0期
关键词:散文中职核心素养

摘要:写景散文是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写景散文教学中存在的研究不足、个性化表达关注不够、审美鉴赏挖掘不深等困境,笔者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两个角度对中职写景散文教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散文;教学;中职;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C-0035-03

散文是中职语文课文的主导文类,也是教学中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着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品味以及审美意趣的渗透,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悟到文化与文学的魅力,进而得到情感以及思想上的熏陶,并从生活中发现美,认知美,体悟美,最终创造美”[1]。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大多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学生更好地品味语言艺术,感受自然世界,领悟人生哲理,激发审美想象,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是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

一、概述

散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狭义的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性散文,如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中的《荷塘月色》《长江三峡》《故都的秋》等篇目。

“写景抒情散文,写景是主体,抒情是目的,哲理是内在,三者不可缺一。”[2]写景散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重在描摹景物,文中所呈现的景和物虽然很多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都极具个性特点,是作者眼中的景和物。郁达夫曾经说过,现代散文带有作家自叙传的色彩。因此,通过写景抒发情感,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的第二特征。此外,写景散文还处处体现对美的体验和追求,注重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散发一种哲思的美。

与写人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教学一样,中职写景散文教学也面临几多困境。一是研究不足,解读偏离。中国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才逐渐形成的,成熟理论成果并不多。加上中职学校重技能、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导致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不够,教师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忽视了对散文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教学时,容易由“散文里”跑到了“外在言说的对象”。例如,教学《荷塘月色》让学生欣賞大量荷塘美景图片并赏析自己观察到的荷塘之美,忽视了此处的荷塘应该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此处荷塘的美,也首先是作者所感受到的美。二是对作者个性化表达关注不够。同样的散文类型,因为抒情主体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师更多的关注了作者“写了什么”,而非“如何写”。例如,同样是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充斥的是一种阴柔之美,抒发的也是淡淡的忧伤,而《长江三峡》却波澜壮阔,体现一种奔放之美,如何带领学生在诵读涵咏中体味这两位作者的不同语言风格是教学中的重点。三是对审美鉴赏挖掘不深。如上文所说,审美鉴赏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体验、欣赏、评价和表现美的能力及品质。学习写景散文,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逐步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然而,事实上很多教师的理念还停留在“形散而神不散”的时代,以至于“语文课堂成了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重点词语、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模块清晰的模式化教学”[3]。如何引导中职学生在品读文章时真正感受到作者用语言所营造的世界的美,让学习过程变成一次审美之旅,才是教学设计中应该深入挖掘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王荣生教授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4]因此,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是我们在研究写景散文教学时首先应该关注的。

根据写景散文情景交融的特征,找到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也即明确这一篇散文写了什么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文内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样几个问题:文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浏览景物的顺序是什么等。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教材所选的写景散文往往都是经典作品,这些文章所描摹的美丽风景是触发学生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重要审美素材。例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们可以通过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素描、色彩画等方式再现作者眼中的五幅秋景图,真正获得视觉上的审美感受。

散文是抒写心灵的文体。如果说景物是言说对象,是客体,那么文中作者通过客体所抒发的情感则是文章主体。因此,教学写景散文第二个应该关注的内容是作者的所思所感。解读情感是建立在梳理课文内容基础上的,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抒情比较含蓄,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意象、意境来表达情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解读作者写此情此境的深层含义。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美妙的夏日采莲图,营造出一种自由、宁静、欢愉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是他的精神追求,也从侧面说明了现实的“颇不宁静”。此外,作者的人生经验与社会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更好地走进情感根源。

“优秀的散文作者,能够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能够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5]语言之美是值得学生反复体会和寻味的美感,因此,赏析散文的语言也是写景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叠词、色彩词语入手,从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修辞手法入手,从寓情于景、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写法入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例如,教学《故都的秋》可以引导学生从形、声、闻、味、触五个角度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故都秋色的;教学《神的一滴》可在分析“汗水、泪水、圣水”的过程中关注作者通篇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等。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散文常常被称为“美文”,而写景散文更是突出体现了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写景散文的美,获得美的享受。

(一)诵读品味,体会语言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仅仅透过文字就可以让读者见到那潺潺的流水,听到那空谷幽响的鸟鸣,嗅到微风过处那阵阵花香。”[6]写景散文中艺术化、诗歌化的语言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赏玩品味到十足。例如,《荷塘月色》中叠词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音韵美,课堂上可以先将这些叠词删去,让学生进行对比诵读,探讨没有这些叠词并不影响文章的意思却缺少了表现力,从而感受朱自清先生流畅而又婉丽的语言美。品读郁达夫笔下的秋味,也要从语言入手。有一位学生在读到“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一句时,对“朝荣”这个词的读音产生了质疑。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分析“朝荣”这个词的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短暂,秋天的悲凉,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对生命的感叹、带着淡淡的悲凉去读这句,真正走进作者创造的“有我之境”。正如陈日亮老师所说:“从这篇《故都的秋》中,我们不但可以读出一个现代‘秋士的丰富情怀,对于感情在人的审美活动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会多少增进些具体鲜活的感性知识吧。”[7]

(二)以画为媒,感受画面美

有些教师在教授写景散文时喜欢播放视频,将月下荷塘、三峡风光、山中美景在课堂一开始就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做虽然对激发学生审美兴趣有一定作用,但是却剥夺了他们想象和联想的权利。职校学生语文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课堂上容易被课文外的东西所吸引,忽视对文本的解读和感受,在他们学习课文之前就播放美景视频容易误导他们走入作者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而非主观体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结合职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尝试让学生自己来表现文中的画面美。比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笔者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课前采用Photoshop软件设计作者所描绘的空中楼阁图,课堂上将这些图片进行对比,小组讨论交流选出最符合课文内容的一幅,学生绘制、设计、评选的过程就是品读、理解、再现课文的过程。这里要强调的是,“画”只是一个媒介,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素描画、简笔画、色彩画、动漫设计等不同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品读文本,通过联想自然而然地走进散文的画卷里。

(三)知人论世,领悟情感美

无论是月笼轻纱的唯美荷塘,还是清澈纯美的瓦尔登湖,都寄寓着作者一缕缕悠远的情思,如何带领学生从美景走向美文,从美文中领悟真情,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文《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朱自清也陷入了迷惘、彷徨、苦闷之中,加上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都使得他的内心“颇不宁静”。作为一个有传统气质的文人,他能够从荷塘美景之中寻找到一丝安慰和解脱,将内心的愁绪化为一抹淡淡的月色,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地,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的精神内核,是我们在讲授这篇散文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的。这里用到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知人论世,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消除时代隔阂的现代散文名篇。再如讲授《故都的秋》这篇散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中的‘故都二字可否换成‘北平?为什么?”很显然,“故都”二字比“北平”蕴含更多的个人情感,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郁达夫为什么会更爱北国之秋?通过知人论世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才有了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

纵观中职语文教材,其中的写景散文大多为名家名篇,这里有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有长江三峡的豪放之美,有北国秋色的自然之美,还有瓦尔登湖的人性之美……语文是美的,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和学生一起踏上审美之旅,在追寻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过程中融美于心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充分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审美素材,用写景散文心灵的声音去触碰学生的心弦,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美丽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走进语文课程的美。

参考文献:

[1]王晓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汉字文化,2019(12).

[2]吴侠.写景抒情散文重在三突出[J].语文天地,2013(13).

[3]刘洋.初中叙事散文的语言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葛凌霏.中学语文写景散文教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7]陈日亮.如是我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章跃一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Scenery Pro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LYU Jiaochen

(Jiangsu Huai'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uai'an 22300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scenery pros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help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reativity.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scenery prose, such as the lack of research, the lack of personalized expression, and the lack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of scenery pro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wo aspects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respective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prose;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re literacy

收稿日期:2019-09-10

作者简介:吕茭晨,江苏省淮安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223005)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散文中职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