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9-12-13李敏科陈高锋朱亮亮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李敏科 陈高锋 朱亮亮

摘   要:文章主要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构建过程、实施保障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对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1    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提出背景

自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各院校都积极开展双创教育,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不例外,需要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时地进行人才培养策略的改革与创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教育的目标。只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构,才能促进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构筑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基础平台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其中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素养形成、创新创业政策法规等。从现阶段人才培养过程来看,理论同生产实践能相互结合,但多年以来几乎处于“单曲循环”状态,一届届学生一遍遍重复,教育如同生产线,缺乏活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开展有利于为高校育人注入活力,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开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就能达到的,需要重新布局。要先搭好创新能力结构金字塔的底座,即基本创新创业知识的储备,从人文、形势、政策、法律、语言、信息技术、逻辑分析等角度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1]。

2.2  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相结合原则

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一定要實现创新创业教育和工程教育相结合。把“创新创业”课程引入到专业技能课中,让创新创业精神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的洞察力、自信心以及开拓精神等[2]。

2.3  贯彻“三全育人”的原则

创新创业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样的培养方向不是在学校树立一两个典型、扶持一两个创业学子,而是要贯彻“三全育人”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需针对学校所有学生,同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有目的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人才培养中。通过营造氛围,让学生体会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促使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理想。同时通过讲授创新创业知识和开展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具备的综合素养,在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引导学生团队,注意梯队人才培养,通过一级级“传、帮、带”,做好传承,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今后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

3.1  夯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平台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创业基本素养课程主要涉及“科学普及”“形势与政策”“中文写作与沟通”“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应用英语”“创新创业”“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和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作为核心,才能确保预期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应用英语”这一基础课程,不仅要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进行培养,同时还应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今后的双创发展拓宽道路。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应该深化“三教改革”,在介绍成功企业的创建、发展过程的同时,要求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在“破茧成蝶”过程中的各种艰辛,积极总结前人创业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误的教训,为其以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获取和分析创业政策信息的能力,促进其把握创业机会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学习“中文写作与沟通”“信息处理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报告、策划书、企业文案的书写及梳理排版等能力,使双创的思路能更好地展示及沟通。

3.2  构建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技能培养框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CREO”“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自动编程技术”等与创新和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教学实施中主要是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基础,采取的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比如,“自动编程技术”课程主要是以企业零部件加工为基础,充分发挥造型软件和数控仿真教学软件的优势,将企业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严格按照设计、优化、编程和加工等操作流程开展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企业制造的流程和企业现场“6S”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优化创新切入点的把握。“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利用仿真的生产流水线,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控制组合技能和创新意识进行了重点培养。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全面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为了促进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稳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重构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内容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将机械加工综合实训、三维造型设计实训、自动编程实训、逆向工程实训等课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给出基本的控制要素或预期功能,不要求结果的唯一性,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潜力,构建出全新的集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实战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作为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同时,充分利用相关专业实训项目的衔接配合,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生产标准和环节,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创新性和多样化形成其思维主线,为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创新创业的素养课程、技能培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这几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是也不是简单堆积拼凑,而是应该以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课程为基础,将三者紧密地穿插融合在一起。做到基本原理传承、具体应用多变、凡训必思创新,才能达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的目的[3]。

4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扶持。首先,成立双创教育领导小组。由各教学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统一协调实施双创教育,规划编制双创教育长期发展战略。其次,健全双创教育实施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制定长效的双创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双创教育有序开展,通过月报或季报,在各分院间形成追赶超越的良性发展态势。再次,组建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创新教学团队是双创教育的根本,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内培外引、循环强化等各种方式,培养出各专业领域的创新教学团队助力双创教学。最后,要培植双创教育的土壤。双创教育不能停留于课堂、不能止于纸上,不只是一个个企划书、一次次路演,更要逐步付诸实施,通过在学校大力宣传双创教育,促使人人有想法、各个想创新;在学校结合教学环节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专业技能大赛等赛项,将一个个创意、点子筛选孵化、转化,“赛创结合、以赛促创”。

5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建立综合性的科学评价体系,采取定量指标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行业合作的深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估,通过多维度、动态的实时评价方式,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与科学性。采取创业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创业团队互评、行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促进双创教育的实效性[4]。

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行诊断改进,实现双创教育工作的螺旋推进。

6    结语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风向标,因此,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新时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将工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具有创新标签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完成的专业課程体系,不仅要将学生的绘图编程、控制设计与职业能力训练作为核心,还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将双创教育与“互联网+”大赛、技能大赛等有机结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实现“三全”育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喻海东.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专业建设调研报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2):65.

[2]何先应,李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26-227.

[3]曾媛媛,罗秋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7(4):215-217.

[4]邹嘉唯.“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19(37):210-211.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chatronic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construc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major;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