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
2019-12-1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于儿女的普遍期待,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早早地给孩子规划人生、给孩子施加压力。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最终还是会成为一个平凡人,过着平凡的人生,也会体会到作为平凡人的快乐和幸福。
近日,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
山东省龙口市某教育机构分校校长安然(化名)对孩子充满期待,但她同时觉得,在社会上还是平凡的人多。“如果孩子和家长都努力了,即使将来孩子是一个平凡人,我们也无怨无悔。无论如何,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在北京从事科研工作的佟茜(化名)和丈夫都是“高知”,儿子今年11岁。佟茜和丈夫曾为孩子的教育焦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我俩总是为此着急,抱怨我们的好基因没遗传下去。我们用了很多办法,吼他、骂他、报班补课,他的成绩都没什么起色。后来我们看了一些教育心理方面的书,不断调整心态和预期,也开始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让佟茜覺得欣慰的是,她的儿子很懂事,有时做事像个小大人。“家长要接纳孩子的平凡,而且意识到平凡不等于平庸,孩子能实现他的价值,爱护和尊重身边的人,就是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南开大学副教授蒋建荣认为,人们所做的事在社会分工上有所不同,但通常都是为大众服务的,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大家都是平凡人。“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起步阶段会觉得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看似平常的事情,一旦有了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再小的事情也能做出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很多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
但也有一些受访家长对平凡持有负面的看法,26.3%的受访家长认为平凡意味着没出息,22.38%的受访家长觉得平凡的生活枯燥无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就是家长不能很好地评估孩子到底适合干什么。打个比方,我们要把孩子看成是不同植物的种子而不是同一种植物。植物中有的是开花的,有的是结果的、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色彩,我们没办法折算成一个总分去比较。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家长并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确认孩子的特点,不知道孩子适合干什么,他和别人有哪些不一样。这一点反映在孩子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大多数家长是根据孩子成绩处在什么等级来给孩子决定的。”
陈祉妍认为,父母对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坏事。“但是我认为父母期待过高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没能准确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或者只是从某个单一的维度来了解孩子,比如成绩。”调查中,57.7%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