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练习课有效性策略
2019-12-13李锦萍
李锦萍
数学练习好比磨刀石,使学生思维越磨越锋利。学生的智力和解题能力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发展起来的,在计算教学练习课中强化知识技能的形成,通过练习查漏补缺,从初步认识到熟练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计算类练习课的设计经常会呈现很多题目让学生做,再核对。一题完成了接着另一题,学生不断地练,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就可以了。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会设计成闯关的形式,有些会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和图片,课堂上看起来也挺热闹的,但还是让学生练了再练,练得有点累。这种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埋头苦干”的教学程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低效无“为”,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大部分教师对计算练习课的练习内容和教法比较随意,没有关注练习课与新授课的上承下接、加深理解的作用,使练习课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在常态下的计算教学练习课“练什么”“怎么练”(即练习内容及教法)值得重视。
一、目标定位要精准
计算教学练习课目标的定位决定了练习内容的选择。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课的习题时,不能让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框住自己的思路,要根据新授课所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照课标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练习内容。
在《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课》中,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五条运算定律,知道了用运算定律去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同时经历了一节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巩固计算技能的练习课。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熟练的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但同时出现如(25×125)×(8×4)=(25×4)+(125×8)等的低级错误,和21×3+26×10=21×(3+10)的不假思索地运用运算定律等惯性思维。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辨析活动,能借助四则运算的意义与关系,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特征,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更熟练地掌握运算定律的本质。
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让儿童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有助于提高进行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启动完成练习的内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会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否则学生会因练习目标模糊而无所适从,或对机械重复感到厌倦。在计算练习课中,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此节课的目的;在进行看算训练或笔算训练的环节可以明确规定练习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设计练习,先用紧密结合教材基本内容的练习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的形成规律,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计算训练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练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新授课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因此练习设计更要强化针对性和层次性。在设计练习时,要抓住新知的生长点设计专项练习,要注意根据基本的教学要求设计大量的基本题型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形成性练习来巩固基本的技能,要针对易受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知识设计变式练习,突出知识技能的本质意义。练习编排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呈现,使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在三年级上册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练习课,因为新授课出现的是有多次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很复杂,学生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错误:(1)忘记加后面进上来的数;(2)进位时加错(因为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3)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在练习课中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练习,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掌握计算技能。可设计以下练习:
(1)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把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写出来,减轻练习的难度:
(2)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知的生长点,完善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知识网络,可设计以下“爬山夺红旗”的练习帮助学生沟通进位、连续进位和多次连续进位的情况。
(3)为了巩固此知识,可设计“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6×4= 276×7=
374×7=678×8=
681×8=499×9=
在每个苹果上写着以上算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苹果,计算上面的算式,做对的苹果就奖给学生,最后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获得的苹果多。通过创设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针对学生出现的容易漏加进位和叠加时出错的情况,设计改错练习,使学生在“帮马大哈诊病”的趣味活动中思辨。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的练习和拓展性练習,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最佳发展区。通过以上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技能。
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设计对比、诊断练习,重点放在思辨,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要注意形式多样,灵活新颖,这样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练习形式要鲜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如果在练习课上只是一味做题,不仅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课堂练习要采用灵活新颖的形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可以设计做游戏、竞赛、唱儿歌、讲故事等趣味性比较强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苦练”为“乐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一)创设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数学练习课中可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比如在“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可以通过玩“叠叠手”“对口令”等游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如在认识人民币的巩固练习中,可以创设“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易于疲劳,精神容易分散,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有情节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各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摘苹果、采蘑菇、拔萝卜、送信等。
(二)进行竞赛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生正处于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再加上小学生好强争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巧妙地引入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巩固练习课,在辨析改错题中可以采用‘争当好医生的形式。出示需要辨析的竖式后,老师便鼓励学生:“‘数学诊所里来了4名病人,我们一起来当‘医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帮它们找出病因后,一起‘会诊,然后在练习本上为你们组的病人开药方,比比哪位小医生诊治得最好” 一听这话,学生就来劲了,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都想当上“好医生”。学生做完后,指名几位“小医生”展示答案,并说出‘病因,小结时问道:“医生们,你能对这些病人说说以后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该怎样‘防治这类‘疾病的发生?”这样的练习形式提大大地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形成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數”的计算技能技巧。又如一节沉闷的练习课,如果加入小组比赛的情节,就有了一定的挑战性,增大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巧用儿歌
儿歌、顺口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可以把这种形式运用到沉闷的数学练习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在趣味与欢悦中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练习课中可以把解题的方法、规律……以儿歌、顺口溜等形式出现,让学生结合练习提升为解题的技能技巧。
如在三年级上册进行“退位减法”巩固练习时,针对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结合数学儿歌进行练习,形成技巧,“计算减法要记清,数上有点,见点少1。0上有点,把9请来,0上无点,两种要分清。0减去0,还是得0,0减去几,用10来顶。以上条条记分明,计算正确数第一”。这儿歌抓住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儿歌进行练习,很快就巩固了计算的技能技巧。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