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2019-12-13师艳
师艳
[摘 要]《财务报告分析》作为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课程建设难度大。本文总结了目前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問题,借鉴OBE课程设计理念,从细化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模块、扩充案例资源、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及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实施路径。
[关键词]实施路径 OBE 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基金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端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GH17217);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课题 《财务共享服务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17H471)。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财会行业转型需求,企业基于财务视角分析的对象越来越丰富,财务分析目标越来越多样性,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评价过去,更需要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综合分析影响未来财务决策的各项因素, 能基于财务视角提出有效建议或意见。传统该课程不论从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及分析目标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作为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扩充内涵。对此,笔者借鉴OBE课程设计理念,从细化课程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模块、扩充案例资源、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及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实施路径。
课程定位
《财务报告分析》是以会计报告资料及其他非财务信息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利润分配等经济活动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维度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系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作出正确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助力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课程。
作为财会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告分析》的先修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等课程,学生需要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获得支撑该课程学习的主要能力有: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能力、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思维与方法应用的能力。该课程学习后能为学生后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及日后在实务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支持。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财务分析的对象及内容的深入度和广度不够
随着新业态的出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财务分析内容和评价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财务评价需求。财务分析内容如果还是以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及审计报告为基础进行分析,显然过于狭隘,财务分析的外延必须不断扩大,将越来越多的非财务信息纳入该课程的分析体系,传统评价指标也必须针对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2.案例资料缺少时代性和行业特性
由于财务分析的复杂性,目前整理和运用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久远,较难反映时代的特性。此外,不同行业经营特点差别较大,其财务评价必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目前的案例资料普遍缺少时代性和行业特性。
3.课堂教学应用性导向不足
《财务报告分析》其重点应落在“分析及分析后的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财务决策能力。但是目前教学方法相对较为传统,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层面讲授,启发学生分析、应用层面不够,因此后期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际案例,融入更多企业真实运营场景及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增强分析的有效性,加大分析应用的课程内容及课堂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4.财务分析信息化手段不够
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分析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必然,利用电子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对庞大的信息进行快速及时搜集、整理、计算、分析已经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但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缺少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因此,后期发掘和利用相关数据平台、分析软件,将其纳入授课体系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分析效率及质量提升也是后期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1.明确课程设计理念
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聚焦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强调围绕学习来组织课程建设、安排教学时间和设置关键资源,因而该理念得到广泛认可。本课程采用OBE理念(见图1),通过对企业与学生的调研,获取《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以此核心能力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块。然后结合John Biggs提出的3P模型对课程的前提(Presage)、过程(Process)、产品(Product)进行分析,课前依据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家长期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确定课程培养目标;课中建立了课程结构、教学资源库、授课形式、考核方式及预期成果等内容,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课程设计,主体的授课模式为:学生提前预习—测试或教师提问检测—重难点讲授—学生分组案例讨论、汇报—组内互评—教师分组点评总结—教师对原理的概括与归纳。突出强调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多考虑如何吸引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与量化衡量学习者学习结果相结合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快速迭代,不断更新资料、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2.细化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在素养培养方面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在专业知识方面, 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程序和使用的资料;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及变动分析的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的各种指标计算。在专业能力方面,学生可以对企业进行财务能力分析和财务综合评价,并能够结合分析进行财务预测、价值评估、基于利润业务驱因素分析、基于战略的业绩驱动因素分析,培养学生的财务思维意识,提升财务决策能力。对此,该课程以真实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企业的财务报告及非财务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及洞察力;以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信息为起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类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工具,锻炼学生信息整理及分析能力;结合其他非财务信息,包括宏观环境现状、行业发展状况、企业自身情况及资本市场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作出评判,能有效地应用分析进行预测及决策,锻炼学生分析的全局意识。借助于信息化平台,通过翻转课堂,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制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相应的职业素养。
3.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前期《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缺陷,基于行业发展与财务转型需要,本课程细化了课程目标,凸显财务分析应用,强调培养学生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提升洞察力,拓宽思维意识,培养全局意识。据此梳理出课程体系信息——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应用三层体系(具体见图2)。
4.重构课程模块
5.扩充案例素材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真实案例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国内外权威教材上经典案例;教师通过合作的事务所、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外部资源搜集一些企业资料并编纂成教学案例;教师选定某一领域特定公司持续关注,通过万德、国泰安等数据库、各类财经网站、证券公司网站、公司网站积累素材,整理开发更具有时代性和行业针对性的案例资源。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大量真实的、汇集了更多非财务信息形成的综合案例,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理解财务分析的内容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财务思维的形成,综合分析、深入应用能力的提升。
6.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学习过程控制与学习效果量化衡量相结合的原则,规范考核内容、制定评分细则及实施方式。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大作业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一部分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听讲、回答问题、谈论等课堂表现、创课讨论帖回复、平时个人测试等方面确定,案例分析、汇报等小组作业成绩组内个人根据工作量及贡献程度由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两方面综合判定,避免部分同学搭便车现象。期末个人大作业对研究企业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更为客观、全面地观测学生财务报告分析及写作能力的学习效果。
7.丰富信息化建设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授课手段与实践平台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利用一些网上学习平台,扩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借助网络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预习、检测,课上教师进行课程的重难点答疑,让教师从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另一方面借助于国泰安数据库、咨询平台丰富课程素材,后期将引进财务分析决策软件,模拟真实商业场景融入教学中,助力学生提升财务分析决策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程甜甜:《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调查研究》,《现代国企研究》2016年第11期,第37-39 頁。
[3]王蔚:《基于OBE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16。
[4]杨毅刚:《基于OBE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第24-30页。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