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校园德育现状与模式创新

2019-12-13沈丽

世纪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德育模式小学校园

沈丽

【摘 要】小学校园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对于学生个性品质和观念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唯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德育价值。

【关键词】小学校园;德育模式;学生需求;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75-03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校园生活,学生个体的社会性逐步得到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校园欺凌、霸凌、校园暴力等行为,我们在反思如何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如何加强校园德育,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校园环境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

校园对于小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以及认识环境有直接影响。

首先,校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校园德育是小学生德育系统的奠基工程,有效的德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生身心发展十分快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校园的积极培育和引导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校园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校园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校园软件环境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校园风貌等,通过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心理来影响学生;校园硬件环境是指花草树木、基础设施等,在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中学生的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再次,校园可以规范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校园是学生“良好行为”的播种者,同时也为不良行为传递提供了空间。我们在看到校园对于小学生德育具有積极影响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规范”的校园环境也会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为此,我们应树立两点认识:其一,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对小学生德育发展有积极影响;其二,疏于管理的校园环境可能会给学生德育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小学校园德育的开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在明确了校园对小学生德育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之后,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小学校园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刻了解当前小学校园德育开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近年来的小学校园德育教育虽发生了一些转变,传统的“重智轻德”的育人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校园德育也逐渐由“形式化”向“实践性”转变。德育属于观念层面的教育,同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还应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目前小学校园中的德育活动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被小学生接受,反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德育活动更加吸引小学生的参与。在正确的德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小学校园德育正在稳步向前。

另一方面,小学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仍然面临德育目标不具体、德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德育形式不丰富、德育评价不科学的现实问题。小学校园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有正确的方向和理念为指导,也需要构建非常细致、具体的教育框架和实施策略[1]。具体来说,其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目标应有所区别,但实践过程中,许多小学校园没有明确的区分低学段和高学段学生德育的差异,忽略了三四年级作为个体心理成长关键期这一客观事实。其二,德育内容依然面临“高大上”向“接地气”转化的难题,如学生对校园或班级的宣传标语的含义缺乏深刻的体会或认识;“信仰”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德育活动开展后缺少延伸与拓展环节,导致学生的感悟停留在浅层次,等等。其三,德育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与考核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但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果仅仅以考试来评判教育效果实际上是不妥的,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三、小学校园德育模式创新策略

小学校园德育模式创新可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形式、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出发,细化德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转变德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

(一)以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校园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小学生特点及其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细致的德育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从共性特征上来看,受网络社会等的影响,小学生接触的外部环境的节奏变快了,其身心发育速度也更快,在德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小学生对于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要避免“看轻”小学生发展能力的心态。目前许多小学生具有“自我中心”“情绪化”“抗挫折能力弱”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要重点加以引导。从个性特征上来看,不同小学生群体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如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的差异,如一般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差异等,因此,德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差异制定更具层次性的德育目标。具体而言,如针对高年级学生群体,应重点关注其成长中面临的困惑;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应引导其正确认识父母离异事件,必要时应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应密切家校联系,为其建构更有效的沟通和支持机制。总之,小学校园德育目标要具有针对性,需要德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以小学生面临的困扰为切入点丰富德育内容

在德育内容的安排方面,我们可以将德育内容体系划分为个人、集体、国家三个维度,在不同的维度中设计具体的分层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在个体维度,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爱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心理品质,懂得自尊自爱,敢于努力奋斗;在集体维度,积极引导小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环境,懂得团结合作;在国家维度,积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由于德育内容体系十分庞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其观念和行为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进而出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导,也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小学生期待被尊重和被理解,因此,从校园德育视角出发,一是要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困惑,二是要引导其掌握面对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校园德育内容体系建构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从细微处入手,兼顾德育的实效性。例如,小学生通常会面临“利己”还是“利他”的困扰,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简单粗暴的与之谈论“应该利他”的问题,而是要进一步了解其不想“利他”的原因,在教育引导时找好切入点,给学生创造利他行为后的积极体验。

(三)以小学生兴趣爱好趋向为参考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有积极的正面引导与鼓励,也有规则规范的约束与惩戒,新时期我们更加提倡以积极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品质。具体建议尝试如下几种德育形式:其一,情感式德育。简单讲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付出,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自身是被关注、被关爱的,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在教师言传身教的過程中,向学生展现教师的积极品质和优秀品德,如自尊心、责任感、同情心等,这也是一种道德情感输出的过程,学生输入后也会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品质。其二,生活式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小学校园德育生活化是指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单一依靠教材开展德育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德育需求的,为此,德育工作者要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将德育课堂建设成为学生生活的小世界,具体可借助情景化、角色扮演、戏剧、游戏等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方法设计德育课程。其三,科学式德育。小学校园德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了解和接触的信息都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关于一些个体成长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需采取预防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式德育就是尊重学生心理、生理成长规律的育人形式[2]。以性教育为例,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逐渐开始对人的身体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借助绘本、视频等形式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树立自尊自爱意识,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到如何与异性交往等问题。

(四)以增强小学生德育效果为目标健全评价机制

德育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小学校园德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校园德育评价逐渐向“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转变。德育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学校领导、科任教师、班主任、学校工作人员、学生及同伴、家长等都应参与进来,评价的方式也不能仅仅依靠卷面成绩,还应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多种形式。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优秀品质时,可通过口头的方式予以即时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再如,定期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观察测试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实际活动和表现进行对比,将调查结果作为德育的依据。小学生德育效果评价的内容应是全面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德育学习的内容和具体活动的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简言之,小学生德育效果评价机制应具有灵活性,同时为保障评价是有效的,因此要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和内容展开,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小学阶段处于德育体系的基础阶段,为增强小学校园德育的实效性,需结合小学生的德育需求和现阶段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形成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为一体的德育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冯文全,吴丽秋.越轨社会学标签理论视角下小    学阶段“问题”学生德育新思路[J].教育评论,2018    (05):86-89.

[2]吕玉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成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基本遵循[J].人民教育,2017(18):48-51.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德育模式小学校园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小学校园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浅析
小学校园艺术教育品牌建设浅析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小学可持续性校园景观环境浅析
绿色教育理念下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