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江姐》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演唱解析

2019-12-13梁晓晨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
关键词:唱段形象塑造江姐

【摘要】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中女英雄江竹筠改编的民族歌剧。本文浅谈歌剧《江姐》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的演唱解析。首先对歌剧《江姐》中《巴山蜀水要解放》的剧情进行陈述,并从戏剧和音乐两个方面分析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其次,进行《巴山蜀水要解放》的音乐结构分析,以及作品对中国传统戏剧表现手法的巧妙借鉴;最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这首作品做演唱解析。通过对歌剧《江姐》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的分析,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人物性格,对整个歌剧创作背景更加清晰,在演唱时对“江姐”这个人物形象也能把握,更能贴近作品人物本身。

【关键词】歌剧;江姐;唱段;形象塑造;演唱解析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巴山蜀水要解放》这首作品,是歌剧《江姐》中“江姐”这个主要人物出场后的第一次亮相唱段。它描写了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对山城重庆的统治已处于垂死挣扎的状态,就在此时,江姐带着省委重要指示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完成重要使命的故事。那么,在这个唱段中,江姐慷慨激昂的演绎不断地推动着观众了解这一剧情背景。要演绎好“江姐”,必须分析透彻其人物形象,分别从戏剧和音乐人物形象来入手。

一、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一)戏剧形象分析

作为歌剧表演者,演唱作品时一定要把握住人物的性格,深入人物的思想、灵魂,才能帮助表演者准确获得这个人物所特有的性格表达方式,从而进入角色,唤起听众的情感,与人物同喜同悲。由于歌剧《江姐》中“江姐”这个人物第一次出场亮相的形式是“人未见,声先到”,一句“看长江……”把江姐带到了观众眼前,所以,单看《巴山蜀水要解放》这首作品背景并不能了解“江姐”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思想,必须纵观全剧,才能把握如何塑造江姐。

众所周知,“歌剧中的江姐来自于一个真实的人物,江竹筠,她曾受到过高等教育,负责地下革命者最重要的刊物《挺进报》的刊印工作”,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断然不能胜任这样一份重任的。因此,表演具有知识分子形象的江姐,在台上要做到气质端庄大气;江姐这个人物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志气如虹地亮相在舞台上,使得在开场时就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革命者形象,表演者在前奏时就应该具有革命者一样的坚定眼神;当江姐准备奔赴川北时,当她看到蒲志高身着西装皮鞋,却自己扛着皮箱的细节问题时,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充分体现了江姐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的地下工作者;江姐被捕后,面对严刑拷打毫不畏惧,丝毫不动摇她坚强的革命信念,体现了江姐崇高的思想境界,把江姐的英雄形象刻画得相当伟大。

(二)音乐形象分析

在歌剧《江姐》中,作曲家运用了多样化的音乐手段来表现江姐这个人物形象,使之生动、细腻。开场《巴山蜀水要解放》无论是气势如虹的导板,还是激情的快板,以及女声伴唱的加入,都对江姐的音乐形象塑造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而且伴唱几乎与独唱同时进行,这种一唱众合的形式,使乐句由弱渐强且层层递进,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厚度,也加强了戏剧的张力,使身处恶劣斗争环境中的江姐依然对革命怀抱必胜决心。一曲《红梅赞》,采用了音程的大跳,用一字多音,紧打慢唱式的表现手法,使《红梅赞》的音调有了崇高的气质和优美抒情的性格。用昂首怒放的梅花比喻江姐的英雄形象,将一个女革命者、地下党员呈现得无比壮烈与豪迈。

二、《巴山蜀水要解放》作品解析

江姐的表演者是一个抒情女高音,演唱中要把握好人物的内心特征,这样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对唱段的艺术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结构分析

整个作品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是五声F徵调式,这一段是“引子”,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常用手法。女声伴唱的加入,形成了速度和音色方面的鲜明对比,衬托出江姐光彩照人的主人公形象。第二个乐句“望山城”的“望”虽然从后八分音符的地方开始,但是作为另一个乐句开始的地方,又是散板的节奏,因此,在演唱时可以稍作拖延,不用十分着急。

第二部分也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A部分有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是g羽调式加变宫,第二个乐句是徵调式加清角,两者是上下句乐段。第一个乐句又分为两个乐节,“一颗心”和“似江水奔腾激荡”,这种调式交替的创作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突出,增强了音乐的张力。因此,在演唱時的气口要放在两个乐节中间,不能随便换气;第二个乐句也有两个乐节,“乘江风破浓雾”和“飞向远方”,气口依然放在两个乐节中间。

B部分有三个乐句,第一个乐句是徵调式加清角;第二乐句是羽调式,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形式;第三乐句是徵调式,同样采用鱼咬尾的创作形式。在这一部分出现了1/4,1/4只有在戏曲音乐中才会出现,每个音符都是强拍,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第三个乐句“快把征途上”的重复,拖腔阶段是从连音符号后开始的,因为连音符号结束后又是另一个乐节。因此,在这个位置可以换气。在拖腔过程中,也可以在附点音符的长音后运用戏曲中的“偷气”进行换气。

C部分有两个乐句,是上下句乐段。第一个乐句是徵调式,第二个乐句是商调式。

第三部分是F徵清乐,一共有三个乐句,是上下句乐段。第一个乐句“啊!今日告别雾重庆,乌云沉沉夜未央”;第二个乐句“单等明朝归来时,迎回一轮红太阳!”;尾声是“单等明朝归来时,迎回一轮红太阳!”的重复,也是一个升华,在演唱中,就要比第一次时情感强烈。在最后的拖腔中,依然是从附点音符的长音节后开始,长音得到强调,产生了较强的力度,并且旋律具有动感,在这中间依然运用戏曲中的“偷气”方式来换气。

(二)对中国传统戏剧表现手法的借鉴

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在世界歌剧艺术中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的音乐风格与表现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丽色彩。在民族歌剧《江姐》中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表现手法,如川剧、越剧、泸剧、四川扬琴、清音、杭州滩簧等。其中,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在音乐上运用到了川剧帮腔、婺剧拖腔、戏曲板腔体结构。

1.音乐上运用了川剧的帮腔

川剧是四川本土文化的一大特色,川剧表演真实细腻,语言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很受群众喜爱。川剧里一大亮点——帮腔,常常在戏剧高潮时起到丰富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情节的效果。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在歌剧《江姐》选段《巴山蜀水要解放》中就运用了川剧中帮腔。如:

第一部分引子,此唱段音乐开始,由江姐独唱“看长江”,后台女声伴唱“看长江”,而后江姐走上舞台,带有感叹地又唱“看长江”,女声伴唱“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接着又是江姐与女声伴唱的遥相呼应,江姐“望长城”,伴唱紧跟着“红灯闪闪雾茫茫,红灯闪闪雾茫茫”。短短的一句话,不仅清楚地补充和解释了当时故事的背景和江姐想要表达的内层含义,而且成功地引出了接下来江姐的激情演唱。这么一小段巧妙的帮腔犹如话剧中的旁白,不断地推动着观众的思维跟着剧情往前走。

第二部分A段。江姐在独唱中分别加入伴唱“奔腾激荡”“飞向远方”。这段帮腔形式的伴唱描述了当时江姐的心情,怀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参加战斗,江姐唱的慷慨激昂,女声伴唱的加入加厚了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加激愤人心。就是这种音乐形式的加入使得江姐的革命者形象表达得更加到位,此时,起到了观众的情感和江姐达到一致的作用。

第二部分C段。是江姐想象到了革命胜利时刻的激动心情。里面包含了对人民深深的爱,可以说,这段就是《巴山蜀水要解放》的高潮部分。江姐唱“上征途,挥刀枪,巴山蜀水要解放;带去山城星星火,让川北”,此时伴唱与江姐一起“遍地腾烈焰,满天闪红光!”,这十个字充满了希望,也唱得掷地有声,这里的帮腔,不仅使音乐厚重,更增加了戏剧的张力,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2.运用了婺剧的拖腔

婺剧,又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的主要民间戏曲剧种之一。婺剧拖腔,它的特点是一字多音,能使旋律优美动听,把歌词中潜在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又不失江南丝弦之美,从而达到增添唱段的韵味和特色,并且增强艺术感染力。《巴山蜀水要解放》中就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段,如:

第二部分B段,江姐独唱到“唤我快把征途上”,又强调一遍“快把征途上”,在戏剧效果上,表达了江姐的革命热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第二个征途上的“上”字運用了拖腔,使音乐听起来婉转悠扬,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快板的节奏与戏剧效果达成一致,表达了江姐对革命的积极心态。在拖腔的音节上,与主题音乐《红梅赞》交相呼应,细节上有主旋律,也是巧妙之处。

第三部分,在江姐的这段慢板中,二次强调“待等明朝归来时,迎回一轮红太阳”,高亢激越,表达了江姐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结尾运用婺剧拖腔,婉转抒情,突出音乐戏曲特色,增添其韵味。

3.运用戏曲板腔体结构

板腔体是戏曲及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在《巴山蜀水要解放》整个唱段中都运用了板腔体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可分为散板、快板、慢板三种表现形式。

(三)演唱解析

《巴山蜀水要解放》是第一场江姐亮相时的唱段,她即将带着四川省委交付的重任奔赴川北,心中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在朝天门码头以激动的心情唱起《巴山蜀水要解放》。这个唱段借鉴了戏曲音乐的板腔体结构原则,是一个典型的板腔体唱段,还运用了女声伴唱这种“帮腔”方式,增加了音乐厚度,也极大地烘托了音乐气氛,表现出江姐作为一个革命者形象,满怀激情、志气如虹,充满革命斗志。因此,《巴山蜀水要解放》是一个既具有叙述性又具有抒情性的一个唱段。

这个唱段作为一个板腔体唱段,按照速度和板式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散板、快板、慢板。

歌曲的开头第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性质的片段,其速度缓慢,节奏舒展,言调高亢,宽广激越,此曲在bB宫调式的背景下,采用散板的节拍形式作为开端进行主题陈述,成功地描述了重庆的自然环境和江姐当时所处的危险复杂的政治环境,听众可以感受到江姐这一女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创作者在这里的设计很巧妙,主要人物江姐出场时运用了“先声夺人”的形式,人未出场,声音已到,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叙述性的唱段推动着观众不断地跟着剧情走。第一句散板“看长江”,在演唱时气息和腔体在前奏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出声就要将江姐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唱的时候以一种缓慢近似说话的方式,气足但是不紧,“江”字 是一字多音,归韵到“ang”,要将戏曲的韵味唱出来,其间最好一气呵成,不换气,若初学者气息没有那么足,可以在第二个附点后换气。第二句“看长江”和“望山城”,一字一句,每个字都要咬住并唱实,在情感上,演唱者要表现出江姐对革命的激情和一种高瞻远瞩的感觉。此时女声伴唱的加入,把故事的险峻背景进行了叙述,也把江姐所抒发的感情进行了补充,同时,一唱众和也对江姐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增光添彩的效果。在单独演唱作品而非歌剧排练时,女声伴唱由伴奏音乐来完成,所以,演唱者内心要有这段音乐,眼神和动作完美地进行好衔接,使得音断意不断,这样才能推动观众跟着音乐继续往下走,也能更好地连接接下来的快板间奏。

第二部分是一个快板段落,由三个乐段组成。A段间奏激情快速,与之前的音乐形成鲜明反差。第三小节的一个渐强符号表现了江姐急迫想去革命的心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盼望。江姐独唱“一颗心”,女声伴唱一起“似江水奔腾激荡”,江姐“乘江风破浓雾”,女声伴唱一起“飞向远方”。这里的女声伴唱运用了川剧中的帮腔,与独唱叠加形成“一领众合”的效果,增加了音乐的厚度,在戏剧上增强了江姐的革命力量。快板的节奏,表达了离开重庆,跟亲人团聚以及开始新的革命工作的激动心情。但是江姐作为一个资深的地下党,她有着谨慎冷静的性格特点,不会被任何情绪冲昏头脑。所以,演唱者不能把这段快板唱得太跳跃,要“紧拉慢唱”,既要激情澎湃,又要做到叙述到位。技术上,气息沉稳,重音突出,在唱“乘江风破浓雾”的“风”时,气息积极推动着唱,这样才能听起来情绪饱满,和江姐的心情保持一致,也能推动后面的“飞向远方”。表演上,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远望。

第二部分的B段由4句组成,“飞向高高华蓥山,飞向巍巍青松岗,岗上的红旗招手笑”这前三句都有休止符,演唱时声断气不断,状态保持,气息上打的拍子要积极些,听起来声音就会有弹性,加上突出重音,可以表现出江姐高昂的革命斗志。“笑”字又是一个一字多音,归韵唱“o”。最后一句“唤我快把征途上,快把征途上”结尾的“上”字运用了婺剧中的拖腔,归韵唱“ang”,音乐是来自主题曲《红梅赞》,“一片丹心向阳开”的音调。《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歌词简约质朴,既是对梅花品格的褒奖,也是对江姐坚贞不渝和舍己救国的赞美,因此,红梅主题音乐代表着江姐的整体形象。演唱整个唱段时要连贯自然,积极饱满。

第二部分的C段由4个短句组成,具有戏曲中的“急板”风格,速度较之前更快,是这首作品的一个小高潮,“上征途,挥刀枪,巴山蜀水要解放”,具有一个革命者所特有的“革命性、斗争性”戏剧语言,演唱时每一个字都要吐咬得有力度、有弹性。“带去山城星星火”的“火”用“o”的感觉唱,归韵后音断意不断,紧接着“让川北”,这样整体感更强,更连贯。“遍地腾烈焰,满天闪红光”情绪要有自豪感,气息扎稳,唱腔要饱满, 到最后一个字“光”归韵结束后仍然是音断意不断,状态和气息都要保持,不能跨下来。因为这时江姐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的,她想象的到革命胜利的时刻,也体现了她对党、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尤其是加入了女声伴唱,使得情绪更为高涨。

第三个部分从“啊”开始,这个感叹运用了婺剧的拖腔,与前面伴奏是一个完整乐句,这也是这个唱段的一个特色,独唱和伴奏、人声和器乐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组接,并构成一个完整的旋律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小段旋律是红梅主题音乐,红梅主题元素也代表着江姐的整体形象。放在这里,起到点明主题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接下来是慢板,这一部分由4个乐句和最后一句的重复组成,是整个唱段的结尾。这个慢板来自于越剧的“清板”,清板婉转细腻,所在的音区不高,是长于抒情的板式。它的节奏乐器是鼓板和四川扬琴,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重音的突出和乐句的完整流畅,表达出江姐对期待革命胜利的喜悦心情。在前面“今日告别…”音比较低,但是气息要撑得住,唱出革命的现状,在情绪上与后面的“迎回一轮红太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江姐对党坚定的信念。“单等明朝归来时,迎回一轮红太阳”,重复部分演唱时要比第一次有激情,氣息饱满,“阳”字归韵后唱“ang”,运用了婺剧拖腔,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江姐那种刚柔相济的性格。演唱时运用戏曲“偷气”的方法,在附点后吸气,使之连贯流畅。

整个《巴山蜀水要解放》在音域上并不难,但是每一个音符上都饱含着感情的因素,刻画着江姐复杂的心理世界。

三、结语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巴山蜀水要解放》这一唱段在全剧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承载了主要的戏剧功能,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而且深化歌剧的主题思想,红梅主题始终贯穿于音乐中,使唱段在歌剧中融为一体,凝而不散。第二,在这一唱段中塑造出江姐立体以及完美的革命者、具有傲骨的知识分子、感情细腻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的形象,在朝天门码头,她心潮澎湃,怀着对党的满腔热忱、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因此,在音乐上赋予了江姐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这些都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其表现出来。第三,唱段运用了戏曲板腔体结构体式,其间穿插了川剧和婺剧的表现方式,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和风格后进行演唱,效果会更好。第四,不断地练习时,请教导师,发现演唱的很多技巧有助于人物的塑造。对于其他的类似戏曲作品都有很大帮助。

歌剧需要用表演者的歌声和表演去感染观众,当唱功有一定基础时,还要求会演。我唱的第一首歌剧选段就是《江姐》的《巴山蜀水要解放》,通过反复锻炼和揣摩,得到了一些表演歌剧的经验。演唱时,手势、表情、肢体和步法等形体动作都要适当结合。表情在歌剧表演中也非常重要,包括眼睛和脸部表情,特别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所传递的东西通过脸部表情表现出来,所以,演员的眼神和表情就要做到特别的丰富和夸张。比如说《巴山蜀水要解放》刚开始那段散板,“看长江……”就应该眼神出去看远方,形体要挺拔,站丁字步,一只手势出去顺着眼神的方向走。肢体动作要随着人物的心理做变化,比如说紧张、兴奋、悲愤等的肢体语言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多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达到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江姐专集[M].江苏师范学院出版社,1979.

[2]《音乐人生》节目视频资料《亲历经典,歌剧<江姐>》.

[3]肖萌音.歌剧<江姐>创作及演唱风格的分析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羊鸣,姜春阳.歌剧<江姐>音乐的创作[J].人民音乐,1965(4).

[5]张丹.歌剧排练对声乐教学的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3(4).

[6]歌剧《江姐》五代“江姐”演绎音像视频.

[7]刘一祯.歌剧<江姐>中江姐唱段研究——兼论五代“江姐”的表演[D].南京艺术学院,2009.

[8]李立.关于中国歌剧中音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J].金钟,2001(3).

作者简介:梁晓晨(1986—),女,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唱段形象塑造江姐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江姐”大战“鼠小弟”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