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习作教学策略“十个一”
2019-12-13倪潜梅
摘要:儿童习作教学的意义,应当以儿童的生命真实表达为本。“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重视语境生成的功能,有效指引和转化了学生“不愿写、没得写、不会写,写假话”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指导下,这些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儿童的“真实的生命表达”:寻找一个通信对象,策划一次集体活动,进行一次真诚沟通,寻找一个共同话题,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明确一个习作任务,变换一次交流对象,进行一次项目研究,完成一个应用语篇,借助一个交互平台。
关键词:儿童;交际语境;真实表达;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A-0053-07
“儿童习作教学的意义,应当以儿童的生命真实表达为本”[1],但长期以来,我们还是为儿童表达虚假空洞所困扰。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在对国内外写作教学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即“写作是在特定交际语境下的书面表达”[2]。这种以读者为中心,以交流为目的,重视语境生成功能的写作观,有效指引和转化了学生“不愿写、没得写、不会写,写假话”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笔者在“交际语境”写作理念的指导下,尝试用“十个一”策略促进儿童“真实的生命表达”。
一、寻找一个通信对象
纽伯瑞大奖作品,美国儿童作家贝芙莉·克莱瑞(Beverly Cleary)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被称为“一本胜过所有作文书的作品”。父母离异的小雷伊,在和作者家汉修先生的通信中,不但学会如何写作,更学会理解父母,面对生活。是和汉修先生的通信让小雷伊学会用语言不断地发现内心,思考问题,从而获得人生的豁然。小雷伊能够坚持写作,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他始终有一个读者——作家汉修。“交际语境”写作理念认为,“‘读者不仅仅是文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作者一起进行交流的积极对话者、意义建构者、文章合作者;作者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出者,而是一场对话交流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作品不仅仅是‘写的结果,而是持续具有交流和传播价值的文本”[3]。儿童是生活中的人,有自己的烦恼、各自的故事和内心的欢乐,撷取其中任何一点点都足可写成文章。可很多学生还是写不出作文来,或写出的内容较为苍白空洞,其原因在于生活、活动、信息,只有被注意、激发并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化为写作内容或材料。而“读者”对作者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能成为作者表达创造的有力工具[4]。如果我们能为学生寻找一个交流的对象,让学生像雷伊那样,有强烈的语言表达动机,那么大胆表达、真实言语将不再是星空的仰望。
不管是苏教版还是统编版语文教材,都非常重视书信这一内容的学习,但很多教师只是一次性使用,而没有深入思考其长远意义和运用价值。我们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个可以长期通信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读者,鼓励他们在不断的通信中培养感情,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获得言语能力的发展。我曾在习作教学中尝试这样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一开始实在找不到通信的对象,我就让他们试着每天给老师写一封信,说说一天的琐事。也许有的老师说,那不就是每天让学生记日记吗?对的,内容上看是如此,但形式的改变带来了言语述说时心境的改变。学生们告诉我,每天,当自己写下“老师,今天我想告诉你……”时,仿佛老师就站在眼前,許多话就自然而然地涌到心头笔尖。
如此观察,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许多习作内容略加改变:无论是写景、写人,还是写物,只要是表达自己生活和内心的,都可以书信的方式和“通信对象”进行交流。以统编版教材为例,略选几个内容供大家参考(见表1):
二、策划一次集体活动
“交际语境”写作提倡的是“在真实世界里”写作。如果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话,那么作者就是这场对话的召集人、邀请者和主持人。他与读者、话题、写作目的之间处于一种“互明”的关系之中。这种“互明”指的是大家对某个话题意义的抵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完成了什么[5]。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要通过与人合作完成工作,丰富生活,沟通感情。儿童也不例外,要参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帮助儿童用书面语言,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协商、不断交流、达成共识,高质量组织活动,完成儿童集体生命活动的“抵达”,是习作教学应有的责任。
比如,班上要举行一次美食节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习作任务,帮助儿童有效组织活动。
活动一:美食节意见征集
拟一份征集意见书,征集美食节建议。
活动二:美食节策划书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美食节活动策划书。写清活动举行的时间、地点,准备工作,组织形式,评奖环节,参与说明等。
活动三:美食宣传手册
学校举行“美食节”活动,你和伙伴们准备了哪些美食进行售卖?请任选其一,为它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在现场进行宣传。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一份美食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美食节时向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宣传。
活动四:美食节新闻报道
快乐的美食节活动结束了,你一定想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次活动,从中获取快乐、吸取经验。所以,请你写一则新闻报道,介绍活动的过程和大家的收获。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地完成一篇习作,而是向着一定的目标,借助文字和同伴不断沟通交流,在文字交流中不断深入对事情的认识,了解彼此的想法,更好地完成活动。我们可以从如下的思维导图(图1)中,看到在本次习作任务中习作者之间的多向沟通交流的密集度。
我们总说,写作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其实,没有比写作情境直接置于生活更好的方法。通过言语交流让活动更有条理、更有组织、获得成功,是言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怀特海说:“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的运用,在于我们对它的能动的把握——也就是说,在于智慧。”“我们应该寻求一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令人愉快,让人在自身的快乐中去追求并安排个性的发展。”[6]用习作策划并完成活动,这样的模式,能让儿童获得生活学习和智慧,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
以“本班同学视力情况的调查”为例,“研究员”首先要对所有的学生视力情况进行检查记录,然后分类进行统计,统计的结果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图表等呈现。接着,“研究员”要从数据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可以分小组对班里同学的视力情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做分析,并交流如何保护视力。最后,全班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视力”,得出保护视力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了很多探究的方法,如测量、调查、统计、猜测、阅读、分析、总结、建议等等。我们要求学生每一步探究都做好记录,最后整理修改,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项目研究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它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努力、极大的智慧。这样的努力,促使他们满怀表达的欲望,迫切地呈现研究成果。这样的智慧,吸引着他们去阅读,从中汲取更多的启迪。这样的碰撞,必会让学生的表达脱离虚假空洞,向着真实表达、内隐价值出发。
九、完成一个应用语篇
叶圣陶说,“关于作文教学,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作文。”要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随时都需要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份探讨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人的经常要做的吗?至于写文学作品小说之类,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学生有兴趣试作,当然不要禁止,但是这并非是作文训练的目的。
但现在说起习作,我们脑海里浮现的总是一篇完整的、有字数规定的成品,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这样的习作概念,关注的是写作的结果。真正的写作应该关注语言产生的目的、过程,所以真正的写作应该从文章写作向“语篇写作”转型。一般认为,在一定语境下能表达完整语义的语言就是语篇。语篇是“与特定领域有关的片段或口头/书面表达。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语篇是语言活动的载体,是语言活动的支持者或语言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活动的成果或过程。”[11]用语篇的概念去指导习作教学,一切能达成交际目的的话语,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内容,包括短信、留言、通知、启示、广告、摘要、笔记、备忘录、各类应用文章、文学作品以及书籍等。如此,习作才能真正和生活融合起来,为生活服务。
在“交际语境”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语篇写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用性语篇的教学中做了很多尝试。笔者也曾设计并执教过《写启示》一课: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写启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接着,启发学生,讨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要写启示。随后,阅读例文,学习总结启示的写法。最后,我提供了几个情境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则启事,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生活需要写一个启示。
情境1:五(2)班的王明在操场南跑道旁的大树底下捡到了一件蓝白条纹的运动服,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人来拿。请你代他写一张《招领启示》。
情境2:五年级期末展示中,五(3)班的劉丽想组织表演一个课本剧《滥竽充数》,想在五年级里招聘一名编剧、一些演员和工作人员。请你代她写一个《招聘启示》。
情境3:学校《太阳花报》最近想在全校进行“我的一本课外书”征文比赛。请你代编辑部写一则《“我的一本课外书”征文启事》。
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我提供的情境,也有一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了启示。其中有一个学生近几日家里养的小狗弄丢了,一边哽咽着一边给大家念自己的启示。可见,这样的应用语篇写作学习非常必要,也唯有这样的习作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习作不可或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因习作现实应用价值而产生“永久”的习作动力。
十、借助一个交互平台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文字让我们发现新、发现爱、发现美,创造新、创造爱、创造美。与人交流,被人阅读,得到认可,是所有文字产生的目的和愿望。所以,我们要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感受习作乐趣,收获信心,不断进步。
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为我们打开了习作教学一条独特的蹊径,他与学生精心编辑的一份份班报,让每个学生的文章都有了发表的可能,而学生参与编辑、互相阅读的过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达,自媒体产业的不断繁荣,我们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更为方便。如,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博客、班级微信公众号等来推送学生的习作,更可以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感想,互相交流。网络还可以将阅读交流的范围扩散于班级学校之外,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们的创作中来,让他们浸润在阅读和被阅读的喜悦之中。当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开设博客、创建公众号,在语言的海洋里自由地表达自己。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当儿童皈依真实的“生命表达”[J].语文教学通讯,2016(7-8):8.
[2][3][4]王荣生,邓彤﹒写作教学教什么[N].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1,45,52.
[5][7]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16:215, 238.
[6]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 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 , 2012:44.
[8]高登亮,钟锟茂,詹仁美.语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42.
[9]周淼龙.写作语境功能论[J].应用写作, 2007(10):8.
[10]倪潜梅.交际语境,守望儿童真实写作的麦田[J].江苏教育研究, 2017(7-8):8.
[11]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母语教材研究(第六卷)外国语文课程标准译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381.
Writing Teaching Strategy in Communicative Context
NI Qianmei
(Haim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Haimen 226100,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s writing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life authentic expression. The idea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ual writing is centered on readers with the ai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contextual generation, having effectively guided and changed the problems with students writing such as being unwilling to write, having nothing to write about, inability to write, and telling lies in writing. Guided by the idea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ual writing, these teaching strategies may promote childrens authentic life expression: looking for a communicating object, planning a collective activity, having a sincere communication, and seeking a shared topics, etc.
Key words: child; communicative context; authentic expression; writing teaching
责任编辑:李韦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简介:倪潜梅,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1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