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密码”

2019-12-13王亚琼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反比例备课组班会课

王亚琼

2009年9月,我来到了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那年我26岁。我给自己立下誓言:我要好好当一回学生,重新学习,才能对得起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寒暑交替,十年如一日,初心不改,毫无倦意!在这片教育乐土上,我开始了我的职业学习生涯,这个过程既痛苦又令人兴奋。

在学习中前进

1.听课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我刚入校时,学校的“青蓝工程”让我有了教学生涯中第一位师傅——刘英老师。我几乎是天天去听师傅的课,听课记录本上写得满满当当,觉得节节课都堪称经典。有那么一节课我想我这辈子都超越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我上初中时的数学老师是这么讲的:给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列表、描点、连线,得出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个双曲线,我当了老师也这么讲。可刘老师不这么讲,她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反比例函数,要求学生自己摸索着画出它的图象,第二天上课先利用5分钟展示“经典图例”,在学生的嬉笑声和质疑声中,呈现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本质——平滑曲线,与坐标轴永无交点,成对出现,故称双曲线。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太大了,颠覆了我对函数图象教学的固定模式,我还尝试在二次函数图象教学中应用此法,屡试不爽。

我还有一位师傅——赵彤彤老师,她是我的班主任师傅。赵老师睿智、豁达、直爽,在班主任工作中雷厉风行又不乏亲和力,学生既怕她又爱她,我羡慕的不得了。班会课全校都是同步的,不常去听赵老师的班会课却常听她提到班会课。有一周的班会主题是“感恩父母”,她跟我说,她没做PPT,没有用视频,而是读了一封写给自己父母的信,并号召学生回到家做一件表达孝心的事,当晚许多家长发来信息,表示感谢。这节班会课是成功的,赵老师用的是以情动情,我深受启发。时时处处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脑袋里的陈旧思想,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听两位师傅的课,我还扩大听课范围,跨学科听课,事实证明,广泛而细致地听课能帮助一位教师快速成长。

2.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我校现行的教研模式是两周一次的大教研组会和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学期内两周一次的大教研组会是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的会议,校领导和级部领导会随时抽检参与,教研组长会提前精心组织安排。拿我们数学教研组为例,教研组长会提前一周安排好教研组活动内容,留充足的时间让老师们准备。活动内容的形式多样,在阶段教学结束时会对重点课例进行反思,在要开启新的一个重点章节时会挑选经典课例让老师们分享教学设计,在中考重要考点讲解中穿插专题的研究分享,在大型考试结束后会及时进行质量分析等等,总之在每个关键的节点都会有相应的内容与之匹配。

在一次教研组会上,大家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展开了讨论,北师大教材中是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有老师提出质疑:“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此问题若直接问学生会导致跳过难点,达不到最好的突破效果,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尝试说定义,学生自然会在“未知数的次数是1”还是“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两个选项上产生冲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突破难点是不是更好呢?老师们拍手叫好!这也为大家再次提出“唯知识但不唯课本”的更高要求。

如果说大教研组会是两周一次的盛宴,那么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就是老师们的饭后小甜点。备课组会由备课组长组织,统一课程进度,交流教学心得,进行专题研究,反馈作业问题等等,40分钟的备课组会经常开成80分钟。在教研中老师们总是在思考:我的教学是否有效?谁的教学更有效?怎样的教学才最有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备课组会上广泛又充分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教研能力。

在思考中提升

1.学而思则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积极而又广泛的学习,手头、脑子里一定会堆砌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经过有效的整理,这些信息只是存放在那里,则毫无价值。

听课是教师成长最快的方式之一,但一定不能照搬,盲目的效仿让我跌过大跟头。在教学上,刘英老师是我的女神,可是我和她完全不是一个性格,刘老师沉稳、冷静、细致,举重若轻,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而我上课讲到自己挥汗如雨、激昂陈词,和学生一起狂欢。我曾经一度效仿刘老师的语气、言辞、幽默,试图让自己变成女神的复制品,后来我发现,一模一样的教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是女神的模样,也更加不像自己,我在教学中上演了一出活脱脱的东施效颦。痛定思痛,开始思考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我有对教育教学的满腔热忱,有充沛的精力去吃透教材,有和学生天然的亲近感,在课堂上就用真实的自己与学生相處,情到深入自然浓,满含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学生一同畅游其中。经历了这样一次挫折,我明白教学根本不仅仅是知识点加例题,讲台上一亮相,一举手一投足,老师的气质、谈吐、阅历都会暴露无遗,这小小的三尺讲台就是人生的大舞台啊!

2.思而学则获

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若有了思考后再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不但能够检验思考后所得结论的真伪,还能够带人进入到深层的思考当中,这样势必会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慢慢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我开始走上了认识自己的道路,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教学中的有些做法不适合我,有些做法是我无法做到的,而高效课堂则是我一直在追求但需要我继续探索的。

在提炼中突破

在充分学习和思考后,适时对所学所思进行提炼,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就是我对课堂教学提炼后的感悟:

1.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理科中的定理和概念教学特别要关注其生成过程,立足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区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讲授新知。例如勾股定理,这个定理拥有300多种证法,是数学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本定理的讲解应当遵循建模——猜想——证明三个环节,猜想环节中度量和计算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时最基本的做法,一定要鼓励学生亲自操作,从众多的数据规律中提出猜想,然后再上升为一般性证明,这里的证法多用到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构造正方形面积或割补面积来解决问题。一个定理的讲解能够教会学生探究新事物的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更能够给学生埋下勇于探索的火种,对于这样有价值的课例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钻研,对于提升学生思维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反比例备课组班会课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备课组长的定位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