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大护送”

2019-12-13张佑周

晚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埔汕头中央苏区

张佑周

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南方线第4条支线始终未遭破坏,安全畅通,不仅传送党中央与苏区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配合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严密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从1930年冬季开始,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各地苏维埃政权如雨后春笋,“扩红”运动如火如荼。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苏区和红军,建立巩固的苏区革命政权,打破国民党发起的“围剿”,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到中央苏区加强领导,于是启动红色交通线护送干部去中央苏区。护送行动时间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的有3次。

1930年冬至1931年春夏之交,中央苏区革命形势很好,南方各省在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引下,先后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需要大批干部加强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不断壮大的红军队伍也急需各级指挥人员。中共中央于是将各地有实践经验的干部抽调,甚至从苏联和欧洲各地学习的回国人员中抽调派遣。这一时期到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有100多人,其中有中央和各地方的政治、军事领导人,以及派出到苏联学习的党员和旅欧学生,包括任弼时、叶剑英、刘伯承、徐特立、张爱萍、左权、项英、邓发、萧劲光、伍修权等。

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其被称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因为他是负责保卫党中央的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掌握大量党的核心机密,认识许多中共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地下党员。他的叛变严重威胁着中央直属机关和党的高级干部的安全。在周恩来等人的果断决策和机智指挥下,大量干部被及时转移,有的疏散外地,有的撤到中央苏区。其中,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董必武、罗明、李克农、钱壮飞、刘少文、毛泽民、何叔衡、邓颖超等辗转香港、汕头,经这条红色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腹地。

1933年1月前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国民党反动派在加紧对革命根据地武装“围剿”的同时,对城市和广大人民制造白色恐怖,实行法西斯统治。党中央在上海难以立足,而中央苏区则取得了3次反“围剿”胜利,进入较稳固的发展期,并正准备进行第4次反“围剿”。所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迁入中央苏区,既可以避开上海等大城市的白色恐怖,又可以加強党对苏区的领导。这次经红色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腹地的有博古、刘少奇、陈云、李维汉、林伯渠、谢觉哉、瞿秋白及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即奥托·布劳恩)等人。

这3次护送任务,大埔都充当了重要角色,大埔、永定以及中央红色交通线的交通员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以大埔茶阳、青溪为水陆交汇站的红色交通线自1930年冬启用,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停止使用,跨5个年头,安全畅通。尤其是其中的大埔交通站,常设在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埔县城茶阳,大多数被护送人员都化装入住茶阳各个旅馆,再择机护送至永定。但却始终未遭破坏,顺利完成任务。(来源:《梅州日报》)

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联络和指导,于1930年10月成立中央交通局,先后建立了长江、北方、南方3条交通线。其中南方线分为4条支线(其中前3条线路先后被敌人破坏):1.上海-香港-南雄-江西。2.上海-香港-汕头-黄冈-饶和埔-闽西。3.上海-香港-汕头-潮安-松口-梅县-蕉岭-平远-江西。4.上海-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瑞金,长达数千里,即为史学界常说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猜你喜欢

大埔汕头中央苏区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广东汕头成立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黄征作品
开放扩容:打造大汕头湾区新格局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