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三个维度
2019-12-13李义波
李义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此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阐明“人民”的核心要义,践行“发展”的实践路径,观照“历史”的宏观维度,科学理解、整体把握并坚持不懈地奋斗前进。
一、“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见,“人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居于主体地位。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理论基石和政治立场,理论脉络清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群众观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人民主体性思想和人民群众观。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伟大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指出,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立场。新时代,“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导向、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党执政最坚固的根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人民”出现了200余次,还多次出现“全体人民”的表述。
“以人民为中心”继承性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文化基因独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安民利民”“民贵君轻”“平政爱民”“顺从民意”等安民、利民、爱民、顺民思想,形成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虽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新时代的“以人民为中心”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可以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纯粹的文化底色,彰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髓的当代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在我国现实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政治基础坚实。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国体和政体中的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上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天安门广场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悬挂至今的巨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切都是“人民”政治属性的形象化展示,是“以人民为中心”在国家象征上的具象呈现。
二、“发展”的理念自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路径
发展是时代主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紧扣发展这个时代重大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创新“发展”的理論自觉并将其贯彻落实于伟大时代的发展实践中。
在内涵要素上,要求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发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由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需要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量”的积累,更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质”的提升的实现过程。只有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的整体性发展,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在价值导向上,要求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崇高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最高理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一致和统一的,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保障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其中保障人格权就是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提出要补齐民生短板,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提高发展质量,就是要通过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
在指导理念上,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贫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阻碍,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遵循。对于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此外,在社会治理、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领域,其发展理念都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历史”的宽广视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宏观维度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站在历史的坐标上,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建“人民主体性”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社会利益深刻调整期、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共振”的问题,面临着发展主体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发展红利逐渐减弱、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较低等问题。[2]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依靠人民的力量、智慧和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在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来逐步解决发展中产生的突出问题。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的核心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为人民造福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也解决了“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目标指引与动力之源。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必然贯穿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历史进程。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也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原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但是,无论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还是实现共同富裕,都要清醒认识到,不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且“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无止境的;更重要的是,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全体人民长期共同奋斗。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贯穿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将人民、发展、历史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定依据和发展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更是新时代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发展理念自觉和历史宽广视野的有机融合。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灵魂。热爱人民、尊崇人民、依靠人民是中國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许多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他说:“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彰显一个百年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否则党的事业就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就失去了根本力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就是要构建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经济循环体系,实现发展创新、效率提升、价值创造与公平分享。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还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都遵循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因此,高质量发展靠的是“人”,一切发展的目的还是为了“人”,其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重要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和“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力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必须长期坚持。
总而言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潜在困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3],因此“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我们的“发展”可能并非直线型的,某些时候或某些条件下可能面临困难,因而更需要在坚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立场的基础上长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2]邹绍清,王红云.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永远在路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0).
[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关于深化主义经济建设的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
[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本文系2018年度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春季项目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项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18X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