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烧了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文明
2019-12-13绿川
绿川
一个故事:1944年,巴黎没有烧
“巴黎烧了吗?”
这是发生在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的一段对话的开始。
提问者是阿道夫·希特勒,被问者是德军参谋总长约德尔。在地堡里,希特勒第一次提问时,约德尔没有答案。一阵沉默之后,希特勒一边用拳头砸着桌子,一边重复问:“约德尔!我要知道——巴黎烧了吗?约德尔,就是现在,巴黎烧了吗?”
1944年的巴黎没有烧。
之所以没有烧,直接原因当时在巴黎的德军最高统帅狄特里希·冯·肖尔铁茨将军违抗了命令。那是希特勒布置给他的任务——使巴黎成为一片火海中的废墟。
一切的改变,在于巴黎市长皮埃尔·泰丁格和肖尔铁茨的一小段对话,在这位原本坚定地想要将巴黎夷为平地的司令官因慷慨陈词激动地咳嗽时,泰丁格建议两人到外面阳台上去聊聊。
在那里,他们俯瞰着巴黎的一片祥和景象,不远处的里伏利路上,一个身穿花布衣裙的漂亮姑娘骑车经过,一手按着被风吹起的裙子。再过去,在杜伊勒花园的绿色草坪中间,未来的小水手们把他们的玩具帆船放到圆形小池塘里。在河的对岸,中午灿烂的阳光下,荣军院的金色圆顶闪闪发光,在它的背后,埃菲尔铁塔耸立在万里晴空之中。
泰丁格伸手指着他们面前展开的景色,向这个似乎没有感情的军人作了一次最后的痛切陈词。他指着右边卢浮宫的灰色花岗石侧楼和侧楼之间石块围绕的青葱的花园,又指了一指右边协和广场的无懈可击的对称布局。
他说,“给一位将军的任务常常是毁坏,不是保存。不妨设想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作为游客又站到这个阳台上来。再一次欣赏这些使我们欢乐、使我们悲伤的建筑物。你能够说,‘本来我是可以把这一切都毁灭掉的,但是我把它们保存了下来,作为献给人类的礼物。我亲爱的将军,难道这不值得一个征服者感到光荣吗?”
在文明和巴黎面前,没有人会希望成为一座古老城市的罪人。
巴黎圣母院烧了
2019年,4月16日的凌晨,东半球的我们仍在酣眠中。然而在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熊熊火焰从教堂两座钟楼间窜出,之后,大教堂著名的尖塔在大火中坠落。
火灾发生后,巴黎市检察机关第一时间宣布启动了调查,在排除人为纵火和恐怖主义的可能性之后,调查方向初步定为“过失引发火灾导致损毁”。就最新流出的消息称:不幸中的万幸,巴黎圣母院的完整结构被保存下来,消防人员已尽可能从火灾中抢救出足够多的艺术作品.现在,塔尖下面的石头穹顶还在;1260年建造的三个玫瑰花窗碎了一个,其他彩窗基本保持完好。16座雕像四天前刚搬走了,圣遗物保存完好,有400名消防员全部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根据法国媒体援引巴黎消防队的说法,这一次的火灾与耗资600万欧元的翻新工程有关,翻新工程的对象是大教堂被烧毁的尖顶和建筑的250吨铅材料。要知道,尖塔上的雕像上周才被起重机吊起。纽约约翰杰伊学院消防科学副教授格伦科贝特推测,造成火灾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是施工明火——火炬上的明火、焊工产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脚手架上的易燃材料,而巴黎圣母院的木质结构屋顶非常高,也给地面的救火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上一次,这所教堂受到严重损伤,还要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雕塑品被砸烂,文物被销毁,只有钟楼完好无损。
一种共情:大火,让世界为之心碎
它是一座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文学世界里,都拥有着永恒价值的建筑物。它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它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上面这段来源于中新网的评述,或许就是这场大火牵动了许多人的心的原因。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颠峰之作,是法国乃至欧洲艺术与文化的绝对象征。它的历史太过悠久,唯一能在名气上与其抗衡的埃菲尔铁塔,比它年轻了近700岁,它不仅仅是巴黎的城市地标,也见证了法国乃至世界史上无数重大历史瞬间的发生。
1455年,为圣女贞德平反的诉讼案在这里举行;1804年,教皇披耶七世为拿破仑加冕;1811年,罗马帝王在这里接受了受洗典礼;1945年,二战胜利的赞美诗在这里宣读;1970年,法国首相戴高乐的国葬在此举行。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29岁的时候,曾为它写下这样的句子:
“建筑,是石头制作的最伟大的史书。”
他的《巴黎圣母院》,这本仅仅用了半年写成的鸿篇巨制,书中有极大的部分,是在抒发他对建筑的狂热,以及对希腊文明的景仰。
“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词:AN?ΓKH(命运)。……这样,雕凿在圣母院阴暗钟楼的神秘字迹,它不胜忧伤加以概括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命运,今日都已荡然无存,空余本书作者在此缅怀若绝。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从地面上消逝。这本书正是为了叙说这个词而写作的。”
如今,这场大火,或许只能用一语成谶来形容……
一些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文明?
这几年,关于文保的话题和事件层出不穷。还记得2018年9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国家博物馆被焚事件么?在那场同样灾难的大火中,巴西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几乎完全烧毁,2000多万件藏品,在这场浩劫中只留存下10%,周边下落的纸质碎屑和灰烬,堪称人类文明的灰烬。一切似乎应该归咎为人祸——当时的救援现场堪称灾难,消防栓里非但没有水,消防员只能临时从河里抽水灭火,一切都暴露出巴西在文物保护上的痼疾,而巴黎圣母院的这场火灾,是不是也该同样归因呢?
犹记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说过的一句话:故宫要做到万无一失,因为一失,就等同于万无。
中国那么多历史悠远的古代建筑、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当我们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来的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
当一场远离本土的灾难发生,当一些粗鄙、狭隘的言论甚嚣尘上,我们该如何用一种中正审慎的态度去看待这样的事件?
我们如何去认识美,珍惜美,如何弥补自己审美上的匮乏?
当面对世间万物皆有消失可能的命运,如何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人与事?
我们又能为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做些什么?
或许这些,都是我们从这次的大火中,应该认真去想一想的问题。
我们仍愿意相信,人类对于文明的热爱是不分国界的。作为历史见证者与参与者的巴黎圣母院镌刻下点点滴滴的历史,而当这座曾开启人们对文艺认知的宏伟建筑在大火中渐行渐远,这就再无关乎法国、中国、亦或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任何的文明损失,都会让全世界的人类为之心痛。
最后,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的歌词为本文作结,是以为记。这个故事发生于美丽的巴黎......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