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研究

2019-12-13王宏起

中国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范式科技

王宏起,李 佳,李 玥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全球化发展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与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引擎,科技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其开放共享与有效利用是世界各国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作为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为创新提供共享服务的核心载体,不断提升其发展层次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各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如美国通过立法和扶持政策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欧盟在第七研究框架计划(FP7)下,依托成员国科技资源共享,为服务科技创新打造跨欧洲的网络化创新驿站;日本则注重科技活动国际化,通过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国际合作,提升平台服务质量。我国于2004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工作,同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上海共享平台”)、重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成为首批地方平台建设试点,随后其他省市也纷纷结合产业优势及创新需求,开展了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相关规划与建设。但伴随着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行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资源集成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应如何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升级服务层次,已成为我国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极具代表性与先进性的上海共享平台为例,探究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范式

1890年,Marshall[2]最早基于经济学视角,提出资源共享是集聚外部性的体现,随后资源共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是以利益为中心对有价值的资源重新进行配置的群体性行为。而科技资源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要素,具有易逝性、高增值性与智慧性等特征[3]。科技资源共享是为实现科技资源价值最大化,将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的一种互惠互利模式[4]。Young基于用户体验与需求,认为科技资源共享是有效利用不同主体、不同种类科技资源服务顾客的过程。王海花等[6]在开放式创新范式下将科技资源共享流程分为资源识别、资源搜索、资源转移或交换、资源使用或配置4个环节。可见,科技资源共享的本质是在不改变科技资源所有权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与实现科技资源价值的传递及再创造,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7]。

范式的概念最早源于Kuhn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Kuhn[8]认为范式是从事同一理论研究或行为所共同遵循与参照的模式及范例。而范式本质上作为一种共性理论,可视为对特定问题的探索与展望[9]。Morey[10]最早将范式的理念引入服务研究,并基于服务认知,提出产品主导逻辑下的服务范式是指在产品交换与分配过程中一系列服务方式的有机集合。随后,服务范式的研究进一步关注用户需求、用户参与以及用户对服务的体验,Mckitteric[11]提出在现代营销理论框架下,服务范式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与利益为方向,以实现服务价值增值为根本;Sampson等[12]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认为服务作为生产过程,需要用户参与,因此服务范式的形成应源于服务供给者与用户间的交互作用。Drengner等[13]则指出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等特征,服务范式的转换应依托服务与产品的结合,在服务创新思维作用下,将用户的服务体验作为服务范式转换的基础依据。

(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与演进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价值创造的有效载体,是通过将区域分散科技资源进行有序集聚整合,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共享服务支持的复杂系统,其建设与发展有助于避免科技资源的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规模与互补优势及其创新引导功能[14]。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供给形式多样,具有网络外部性、科技资源整合性、功能性和衍生性等特征[15-16],华中生[17]基于网络环境提出平台服务将逐步成为现代科技服务业的主流模式;李玥等[18]在演化视角下,围绕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主导优势变化构建了集成服务模式;李增辉等[19]认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与服务供给必须紧密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演进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协同演进和网络演进两个视角,基于协同演进视角,Jacobides等[20]认为随着平台与整个服务生态系统在运行模式和功能等方面联系的逐步成熟,平台与系统内各企业将通过生产能力与结构的协同演进,实现跨层面的科技资源整合;王雪原等[21]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阶段企业实际拥有以及需求的科技资源特征,揭示了科技资源的协同演进规律。基于网络演进视角,马涛等[21]从平台网络结构、网络化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平台网络化发展的研究;孙庆[23]则进一步通过分析平台结构与特征,将平台网络化演进过程分为开创探索、协同整合、网络成熟和网络衰退四个阶段。

综上,关于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及演进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但面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景下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升级与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规律的专项研究却鲜有涉及。为此,本文以上海共享平台为典型案例,通过回顾其发展历程,探究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及动力,揭示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以期为推动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持续发展与服务升级,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即通过全面描述与深入探究复杂事物的发展历程和外显化特征,科学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24]。而纵向单案例研究法可进一步通过对复杂事物的丰富性表述,深入阐释表象背后蕴含的 “How”与“Why”的因果逻辑。由于目前鲜有学者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演进问题,本文属于一种探索性科学研究,因此选择纵向单案例研究法揭示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以确保研究深度,并更加准确回答“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与动力是怎样的”以及“为何如此演进”等深层次问题。

(二)案例选择

本文基于目的性抽样[25],选择上海共享平台为研究案例,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上海共享平台因所处地域经济发达、科技资源富集等优势,成为我国首批启动建设的地方性共享平台之一,其服务理念与实践经验极具先进性和典型性,可为我国其他省市共享平台的服务运行与战略规划制定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与借鉴。其次,上海共享平台始终以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为宗旨,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及时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因此其服务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台视角下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演进规律。最后,关于上海共享平台发展运行的关注和报道相对较多,便于研究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信效度。综上,上海共享平台已形成良好的案例研究条件,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其发展进程,探究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1)多渠道收集数据。为确保研究数据的整体性与可靠性,本文采用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结合的多渠道数据收集方式,一方面课题组分别通过2016年11月召开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交流会”以及2017年3月进行的课题研讨会,对上海共享平台的管理中心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参与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梳理期刊文献、新闻报道、官方网站等途径,获得上海共享平台的相关二手资料。

(2)三角测量法验证数据。为提高研究质量与信效度,采用三角测量法[26-27],将多个渠道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的对比验证,通过建立证据链,强化数据资料间的相互佐证,并进行科学取舍。

(3)研究逻辑判定。以时间维度为主导,对研究数据进行纵向整理,采用“因果条件-行动/互动-结果”的逻辑模型[28],研究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

四、上海共享平台发展历程

在上海市政府积极推动下,上海共享平台建成于2004年7月,聚焦重点产业与中小企业研发需求,有效集聚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研发资源,逐步建立起由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四大功能模块构成的开放共享“一站式”服务系统,旨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环境[29]。上海共享平台由仪器设备、行业检测、技术转移等十大服务子系统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本文结合上海共享平台的发展规划与重大事件节点,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平台建设推进阶段、平台专业化转型阶段以及平台生态化智能发展阶段。

图1 上海共享平台结构图

(一)上海共享平台建设推进阶段(2004—2009)

基于《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指引,2004年上海共享平台正式开通,并以先进的发展与服务理念成为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先驱与引领者。

上海共享平台成立之初,以“一网两库”为初始框架,集聚整合重点领域科技资源,对外提供科学数据共享与仪器设备共用的基础性服务支持。随后为有效提升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基础服务模块,2006年3月,通过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合作,创立了科技文献服务库;2006年5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了科技114服务系统,对外提供自动语音和人工电话应答服务;通过引进武宁检测认证平台等机构加盟,新增了行业检测服务模块。2007年2月,引入多领域科技专家设立了星问答服务系统,为用户创新提供专家咨询服务;2007年6月,为实现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扩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围,牵头搭建了长三角区域我国首个区域性科技资源共享网,联合江浙沪皖四地开通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2007年8月,出台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2008年发布了《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评估与奖励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以及平台服务能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链,2008年和2009年相继设立了16个区域化服务推送站和15家行业协会,扩大了基础性服务覆盖范围。

综上,历经近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09年年底,上海共享平台注册用户数达24.7万人,累计访问量达8166多万人次,服务量超过1452万次。上海共享平台已由初始“一网两库”的服务架构,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设服务模块,逐步发展成为了能够面向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各创新环节,提供仪器设备共享、行业检测等基础服务的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体系。

(二)上海共享平台专业化转型阶段(2010—2015)

2009年6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提出要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加强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服务支撑。据此,上海共享平台聚焦产业创新需求,积极调整了服务方向与战略,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新思路,开启了向专业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自2010年起,上海共享平台面向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先后集成了12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逐步搭建了以上海共享平台为核心节点、以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平台为基础节点的立体式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实现了为特定产业创新链的特定环节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支持。2012年上海共享平台进一步集成了企业创新资源,与宝钢等8家企业集团联盟设立了企业服务站,拓展了共享服务网络辐射范围,促进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此外,为有效提高服务能级、提升服务效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海共享平台启动了“万户工程”计划,即依托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为研发企业创新提供集成化技术服务支持。随后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伴随科技服务市场化发展,2015年引进了第三方科技服务电商平台——牵翼网,将科技服务商品化,专门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加专业化与精细化的检验检测及技术服务;同时还积极引入了“创新券”,为激励科技创新提供集成化技术资源与服务。

总之,上海共享平台自2010年起,秉承“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线,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需要,建设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光电技术、煤气化产业技术研发、新一代移动通信开发等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了关键或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了专业技术协作服务网,满足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深度服务需求,逐步实现了从提供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向提供专业化技术创新支撑型服务的纵深转型升级。上海共享平台专业化转型阶段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共享平台专业化转型阶段示意图

(三)上海共享平台生态化智能发展阶段(2016— )

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与高速发展,上海共享平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强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将生态化智能化作为未来优先发展方向与服务升级的主要路径。

2016年8月,《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基地,向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进行拓展建设,以加快共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培育良好创新生态。为此,上海共享平台在不断完善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的同时,进一步聚焦于多领域融合和多功能集成的平台建设,并围绕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规划到2020年培育建设约30家创新功能型平台,以实现依托多平台联动,协同服务科技创新;2016年10月,在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指引下,以“一库两端三应用”为新服务架构,升级门户网站为上海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大数据中心,并积极引入了智能识别、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初步实现了为用户提供热点资源可视化展示、潜在需求资源推送等智能化服务。2017年,基于《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要求,为进一步扩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围,推动跨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协同支撑科技创新,上海共享平台牵头联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共享平台,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网的建设部署。

由此,“十三五”时期,随着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上海共享平台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逐步围绕服务于多产业领域、多创新环节的功能型平台建设以及与多省市共享平台联盟合作,基于国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为更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将进一步通过深入挖掘与识别用户需求、研发标准服务模块等,加速向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进行探索与服务升级,如图3所示。

五、分析与讨论

在系统性回顾上海共享平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与讨论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及动力,以科学揭示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

(一)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是指集成科技资源的平台有机体,共同面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统一规范与形式,具有阶段性和关联性等特征[8]。而平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向日益复杂及多样的科技创新需求,相对应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也有所不同。基于对上海共享平台发展历程的回顾,运用归纳推理法进一步分析与提炼出伴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不断发展与服务进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围绕科技创新需求、科技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模式的变化,遵循了“共享服务1.0 (综合性基础式服务)→共享服务2.0 (专业化集成式服务)→共享服务3.0 (生态化智能式服务)”的演进路径,如图4所示。

(1)共享服务1.0范式——综合性基础式服务。共享服务1.0范式是相应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阶段的服务形式,该范式的形成以科技资源集成为引擎,围绕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强调平台整合科技资源的广泛性、服务类型的基础性以及服务功能的综合性。

图3 上海共享平台生态化智能发展阶段示意图

图4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始,大多依托地方政府承建,着力解决所属区域科技资源缺乏整体布局与闲置浪费等问题,以推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与价值外化。因此,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建设推进阶段,通常以科技资源牵引为主导优势[30],通过汇集科技资源,为用户提供综合性基础式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在我国各省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期,各共享平台坚持共享服务理念,面向科技创新需求,汇集科技资源,实现有效匹配,并不断地丰富服务功能和拓展服务范围,从而形成了共享服务1.0范式。

共享服务1.0范式旨在为科技创新提供综合性基础式服务,其存在一定必然性与适时性,一方面体现在平台处于建设推进阶段,资源汇集量较少且多为原始形态,服务本质多为用户提供基础性点对点的资源供需匹配;另一方面表现为该阶段平台影响力相对不足,加盟主体数量较少且类型单一,为扩大影响力和提高服务质量,平台须通过不断增加业务范围,吸引大量创新及服务主体加盟,实现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快速发展。实际上,上海共享平台在最初“一库两网”的服务基础上,通过不断集成科技资源、增设服务模块、完善服务功能与延伸服务范围,搭建起由700多个产学研、中介组织等构成,覆盖各行业和主要技术领域的服务网络,促进了产学研资源互动和集成创新,逐步形成了包括十大服务子系统、各区县服务推送站以及行业协会的综合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通过不断积累科技资源与服务经验,为推进共享服务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共享服务2.0范式——专业化集成式服务。为大幅提升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效率,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须向专业化、精细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演进,从而形成共享服务2.0范式。该范式聚焦于产业创新需求,重点强调共享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平台服务体系结构的网络化以及服务模式的集成性。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历经建设推进阶段,综合性的共享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在此基础上,为大力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大幅提升共享服务体系综合优势与服务能级,须积极寻求服务理念、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上的创新与突破,以加速实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提供精细化技术服务支撑的转型升级。据此,伴随共享平台服务功能逐步增强与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平台的不断涌现,基于共享平台与技术平台间优势资源有机结合以及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向网络化组织形态演变,逐步形成了共享服务2.0范式,即依托平台实现精细化与网络化的共享服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集成式服务。

共享服务2.0范式相较于1.0范式,一方面更侧重于以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供精细化技术支撑型服务为主导优势,以深化共享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服务供给形式专业化与集成化为核心;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基于共享平台与技术平台间的有效链接与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的逐步建成,有效提升了共享服务体系专业化服务能级。上海共享平台自2010年起,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转型升级新方向,聚焦重点产业与中小企业研发需求,重点吸纳与汇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引入多个国家级技术平台、设立企业服务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链,实现了向共享服务2.0范式的快速演进。以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为例,平台通过整合形成了服务于生物信息分析、化合物合成、药物筛选、药效分析、安全评价、代谢分析、制剂研发、中试放大等各技术环节的33个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上海共享平台集聚的该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基本覆盖了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为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共享服务3.0范式——生态化智能式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与产业融合变革下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高效性、智能化需求[31],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共同驱动了生态化智能式共享服务3.0范式的形成。该范式基于生态化智能引擎,更强调平台服务理念的生态性、服务体系的协同性、服务供需的平衡性以及服务手段的智能化。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多领域的广泛渗透,我国科技创新多极化现象愈发明显。在此态势下,共享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与可持续性显得十分迫切,进而不断驱动共享服务向着生态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演进。然而,面向我国新兴信息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以及创新链、产业链与服务链快速融合的现实需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须进一步面向多区域、多产业、多功能等分布式平台网络建设与相互间联盟合作,基于去中心化构架思想,以自组织共生的协同发展形态,通过不断引入智能化先进技术、开发标准化科技资源服务模块、平衡平台网络各服务节点供需匹配等方式,持续升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资源冗余率,以此逐步向提供生态化智能式的共享服务3.0范式跃进。

共享服务3.0范式蕴含了生态化发展思想和智能化服务理念,相比于共享服务1.0和2.0范式,一是更侧重于平台间的联盟互动与服务协同,其服务形式更具系统性和生态性,也更关注对平台科学布局和服务体系的规划以及服务价值链的重构与服务供需平衡;二是重点通过开发标准化科技资源服务模块,积极引入智能匹配、智能合约、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即时、高效的智能化共享服务。由此,上海共享平台在“十三五”期间,基于发展规划要求,打造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功能型平台,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券政策惠及面,紧密围绕创新功能型平台与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网的启动建设,伴随平台间协同共生与先进技术引入,不断向生态化智能式共享服务范式进行探索升级。

综上,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三种范式的分析与比较,如表1所示。

(二)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动力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演进源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进化,而平台的持续发展与服务升级通常会受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从上海共享平台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受政府规划引导力、市场需求牵引力和服务创新驱动力的综合作用。

表1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比较

(1)政府规划引导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作为政府宏观引导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政府规划是引导平台视角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的首要动力。根据共享服务范式演进阶段的不同,政府规划引导力可依次分为基础推动型规划引导、统筹扶持型规划引导以及战略调控型规划引导。

一是基础推动型规划引导。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初始源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而平台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政府转变公共服务职能的新手段,因此,政府作为共享平台建设与发展的主导者,在其建设推进阶段,不仅须承担平台的基本运行及管理职能,而且须通过制定平台发展规划,明确平台服务主体、服务模式与发展方向等,以推动平台建设与服务供给。上海共享平台建设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的重要任务,在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科委制定了《科技创新登山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共享平台,促进各类资源互动,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支撑。由上海市科委率先组建平台指导协调小组而后成立平台管理中心,于2004年正式启动,随后基于平台管理中心对平台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有效实施,推动了平台建设过程中各项基础与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是统筹扶持型规划引导。面向科技创新需求日益复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际需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应进一步通过服务不断升级,满足产业创新对共享服务专业化与集成化的发展要求。而政府为有效推动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则须通过统筹规划与扶持指引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平台建设与联盟合作,打造技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助推共享服务范式从1.0向2.0演进。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上海市试点方案》指引下,上海市科委聚焦于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部署了新能源汽车等1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并引入了创新券,通过集成多平台优质科技资源,实现了为重点产业创新提供专业化与集成化的共享服务支持。

三是战略调控型规划引导。随着共享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须积极引入生态化发展思想和智能化服务手段,以基于多平台协同组织形态与智能化服务供给,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为此,政府应进一步通过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宏观调控多类型平台的科学布局与建设方向以及大力推动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协同提升共享服务能级。从《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可以看出,上海市政府为加快打造平台生态体系,提出上海共享平台服务应更趋智能化,面向重大科技战略项目实施需求,推进微技术、光电子、干细胞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成果转移、科技金融等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能级,以实现科技与产业向“智能、泛在、互联、绿色、健康”方向融合发展。同时,上海共享平台管理中心还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沿线省市共享平台联盟体。上述举措均源于政府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升级与持续供给所做出的战略规划,进而驱动共享服务范式向3.0演进。

(2)市场需求牵引力。市场需求对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具有重要牵引作用,且在不同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形态。总体来看,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的市场需求牵引力依次分为隐性细分型需求牵引、显性集成型需求牵引和拓展平衡型需求牵引。

一是隐性细分型需求牵引。由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具有公益性、基础性等特征,使得在其建设初期的市场需求牵引力呈现出隐性作用形态。然而,面向市场对科技资源需求的较强即时性和集聚性,隐性作用力也随之驱动着共享平台通过不断细分市场需求,逐步调整平台服务模块、资源供给形式等,不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事实上,在建设推进阶段的隐性市场机制作用下,上海共享平台为吸引更多创新及服务主体加盟,在最初“一库两网”服务架构的基础上,基于产业领域、需求内容、服务渠道及类型等维度,不断细分市场需求,增设了科技114、科技咨询等服务模块,以此对外实现了综合性基础式共享服务供给。

二是显性集成型需求牵引。伴随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产业技术创新的集成化需求[32],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深化与产业创新的增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需求牵引力在共享服务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显现与多样化市场要素的高效集成,随之在驱动共享平台运行模式向市场化运作转变的同时,促使共享服务范式围绕产业创新,向专业化集成式服务跃进升级。上海共享平台是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先行者,在专业化转型阶段,围绕市场需求牵引作用的逐步显现,一方面以牵翼网的成立作为其商业模式推行的缩影;另一方面基于市场对产业创新的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技术攻关等迫切需要,启动建设技术平台,为产业创新提供检验检测、研发咨询等专业化集成式服务。

三是拓展平衡型需求牵引。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和共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市场需求牵引力的作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并呈现出不断平衡市场需求与平台服务供给的作用形态,促进了平台服务效率的大幅提升,从而驱动共享服务范式向3.0演进。上海市共享服务体系持续发展与完善,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原始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伴随市场需求日益复杂化以及需求范围、程度不断拓展等趋势,一是牵引着上海共享平台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升级门户网站、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级;二是面向科技创新,牵引着功能型平台建设;三是为扩大科技资源共享格局,牵引着共享服务向长江经济带有效延伸,通过不断平衡市场与共享服务的供需关系,促进共享服务范式的升级。

(3)服务创新驱动力。服务创新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升级与演化的不竭动力,也是不断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的内生根本,基于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阶段的不同,服务创新驱动力依次分为耦合探索型创新驱动、多维突破型创新驱动与智能协同型创新驱动。

一是耦合探索型创新驱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初始针对科技创新需求,不断汇集多样性科技资源,并通过创新需求与资源供给耦合匹配,探索平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逐步实现为科技创新提供综合性基础式服务支持。上海共享平台在建设推进阶段,同样基于耦合探索型服务创新驱动,通过不断汇集、识别与分解科技创新需求,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及服务供需耦合匹配,不断探索共享平台服务类型、手段及供需耦合匹配方式,从而构建了贯穿研发、成果转化乃至产业化等创新全过程的基础性服务模块,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围绕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支撑的综合性共享服务体系。

二是多维突破型创新驱动。伴随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集成科技资源大幅增长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等,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受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架构等多维度要素的突破型创新驱动,进而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网络化与集成化的共享服务转型升级。上海共享平台为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以“服务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为新服务理念,通过数字化链接技术平台资源库与打造网络化平台体系等多维度突破的服务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规范与标准,不断提升平台服务能效,逐步实现了向提供创新支撑型专业化集成式服务的演变。

三是智能协同型创新驱动。随着科技创新需求大量增加、共享平台发展日益成熟以及联盟合作平台数量不断增多,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共生发展以及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须及时引入生态化发展思想和智能化先进技术,协同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等,驱动共享服务范式向3.0跃进。上海共享平台面对产业创新与共享服务升级需要,积极引入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生态化服务思想,升级门户网站为上海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大数据中心,2019年1月全球高层次专家信息平台升级到3.0版,将进一步聚焦海外顶尖华人专家、挖掘应用型产业人才,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高端人才支撑。同时规划启动了多区域、多产业、多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加强平台间协同合作与优势互补[33],形成了多主体协同、全链条覆盖、线上线下结合的共享服务平台体系。上海共享平台围绕平台协同共生发展与智能化服务模式构建,推进共享服务范式向生态化智能式层级跃升。

综上,平台视角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各种演进动力在不同演进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的作用形式及作用大小。总体来看,由于政府是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主导者,因此政府规划引导力在共享服务1.0阶段作用程度最为显著,随后步入共享服务2.0和3.0阶段,基于服务市场化成分的增加,呈现出作用动力平缓下降后趋于逐步稳定的作用态势;而市场需求牵引力刚好相反,即在共享服务1.0阶段作用力较小且为隐性作用形态,随后基于市场对平台运营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以及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平台的不断涌现而日渐显现,且作用力大幅提升,在共享服务2.0与3.0阶段呈现出急速增长后不断趋于平缓的小幅增进;服务创新驱动力则整体呈现为先缓慢上升后快速增长的变化趋势,作用力在共享服务3.0阶段最强,共享服务生态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平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经上述分析,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在不同演进阶段的动力变化示意曲线,如图5所示。

(三)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模型

以上海共享平台发展历程为基础,综合对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及动力分析,构建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模型,如图6所示。伴随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发展,面向日益复杂的科技创新需求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遵循了从“共享服务1.0—综合性基础式服务”到“共享服务2.0—专业化集成式服务”再到“共享服务3.0—生态化智能式服务”的演进路径,并在政府规划引导力、市场需求牵引力及服务创新驱动力协同作用下,实现共享服务的循序升级与持续有效供给。

图5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动力曲线图注:图中竖线粗细代表不同演进动力在不同演进范式中的作用大小;填充线虚实代表不同演进动力在演进范式中的作用强弱变化

六、结论及展望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上海共享平台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回顾,深入分析及探讨了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与演进动力,揭示了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进一步为高效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升级以及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1)以上海共享平台为例通过探索性分析与归纳推理,提出了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围绕科技创新需求、科技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模式的变化,遵循着“共享服务1.0(综合性基础式服务)→共享服务2.0(专业化集成式服务)→共享服务3.0(生态化智能式服务)”路径演进的新思路,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新发展及其共享服务范式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2)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演进根据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且面向不同服务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外显特征,共享服务1.0范式对应平台建设初期,主要强调平台整合科技资源的广泛性、服务类型的基础性以及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共享服务2.0范式则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伴随平台专业化转型,重点强调平台服务内容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服务体系结构的网络化以及服务模式的集成性;共享服务3.0范式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对应平台生态化智能发展阶段,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更强调平台服务理念的生态性、服务体系的协同性、服务供需的平衡性以及服务模式的智能化。

(3)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受政府规划引导力、市场需求牵引力以及服务创新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与影响,并在共享服务范式不同演进阶段下,政府规划引导力依次呈现为基础推动型规划引导、统筹扶持型规划引导和战略调控型规划引导;市场需求牵引力依次呈现为隐形细分型需求牵引、显性集成型需求牵引和拓展平衡型需求牵引;服务创新驱动力依次为耦合探索型创新驱动、多维突破型创新驱动和智能协同型创新驱动。此外,上述三种演进动力在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过程中虽然共存,但作用力形态及属性间存在差异,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作用效果。

综上,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一是共享经济浪潮下,服务范式已经成为服务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平台视角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问题,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丰富了共享服务管理理论;二是基于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路径、动力与机理模型的研究,明确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的升级方向,弥补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的研究缺口。

展望未来,基于“互联网+”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战略情境,伴随我国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与科技创新需求的日益复杂化、个性化,本文认为开展跨国间平台合作,集成全球优质科技资源,融合多方专家智慧建设群智系统,将成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更进一步提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4.0范式,即国际化智慧式服务,以期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未来发展与服务升级提供方向指引。此外,本文采用单案例的探索式研究方法,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为此加强对多个跨案例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将是未来探索的重点。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范式科技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