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文化的为政启示

2019-12-13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和善干部文化

“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和”的本义是和谐、协调,《说文解字》谓之“相应也”,意指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和合、和顺、和善、和悦、平和之分,有相安、平静、适中等意。两千多年来,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政德政风的淳化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领导干部,理应从中汲取营养,寻根探源,进而在弘扬和传承“和”文化中参悟工作方法,修炼品行官德。

要贵和尚中,把握平衡。《中庸》中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说,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显然,“尚中”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论,凡事要“持中”,不偏不倚,找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这样才能审时度势,掌握平衡,促进和谐,协调发展。因此,在推进某项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就需要讲求刚柔并进,把握好度,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否则,就很容易过犹不及,适得其反,违背民意,达不到预期效果。

要和而不同,团结共赢。《三国志·夏侯玄传》中云:“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和”不是简单的“同”,而是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经过矛盾运动之后达到的和谐圆满的状态。管仲提出“和合故能谐”,说的就是不同事物之间只有经过搭配、融合和平衡,方能达到和谐的状态,取得和谐的结果。“和而不同”实则是一种智慧,更是为官处世的一项重要准则。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若能做到“和而不同”,就能在工作中很好地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真正实现人际和谐、众志成城的良好局面。

要和衷共济,攻坚克难。《尚书·皋陶谟》中皋陶对虞舜、夏禹讲治国安邦之策时说,“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中叔向曰:“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强调的就是面对艰难困苦时应同舟共济,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共克时艰,取得最终的胜利。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上下同欲,上下同心,切实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魄力,这样才能把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过程变成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过程,从而不断奏响干事创业的大合唱,汇聚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要与人和善,激发动力。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和”就是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使之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传承“和”文化的关键,理应自觉摒弃思想上的官僚主义,时刻保持一种平民心态,主动放下架子,学会放低身段,和气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对干部严管厚爱,对群众真心善待,努力用模范行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教育人和引导人,从而激发干群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和善干部文化
班主任:养成和善之品的育人德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谁远谁近?
黄希川
浅谈学校的校训与德育工作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与人和善宜安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