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忽”不应成为贪腐者的“护身符”

2019-12-13邓全生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私分护身符乡镇干部

□邓全生

在乡镇,少数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占、截留、私分村民资金被发现后,通常都会用“疏忽”来进行搪塞,然后装模作样给村民“补发”。而有些乡镇领导为了“保护”下属,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这些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虽然很多,但他们却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原因是“疏忽”成了他们的“护身符”。

据了解,在不少乡镇,村民们通过翻阅账目,往往会发现伤残人员抚恤金、低保金、残疾人燃油补贴费以及住房困难户危房改建和村民的灾后重建补助款等与发放数额不一致的问题。差额少则几百元,多则近千元。甚至还有个别乡镇干部连贫困学生的助学金也不放过,某镇13名贫困学生从团县委申请获得26000元助学金,也被镇机关干部马某少发放了3900元。而一旦有人过问这些事,有关人员便以“疏忽”为借口加以搪塞,在他们看来,“疏忽”就是自己的“护身符”。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农村进一步加大投入,乡镇政府掌握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少数干部认为这部分资金是上级“白给的”,一旦经手,就开始玩起了“数字游戏”。他们截留资金除了手段多、肆无忌惮之外,还欺上瞒下,向村民传达“打了折”的经费标准。地处偏远山区和社会关系简单的村民对自己到底有哪些补助项目,补助标准是多少,只知道个大概,也无法监督。通常是乡镇干部怎么讲,就只能怎么信,给了多少就得多少。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遏制这种把“疏忽”当成“护身符”的违纪违法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推动权力公开透明机制的完善。形成县区政府部门、乡镇、行政村之间相对开放的运行系统,相互通气、积极配合,凡是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政务,都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搬上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补助项目、补助资金等进行公示公开,允许村民自由浏览查阅,把各个环节置于村民监督之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加深村民对惠农政策的理解,做到家喻户晓。有条件的乡镇,还可以将惠农政策和每户村民的经费补助项目、数额等内容逐户发送到微信上,让他们心中有数。

重视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和保护举报人。县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要激发村民发现和反映问题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举报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市、县区机关部门领导下访约访、信访接待日、实名举报承诺办理等制度,加大核查侵害村民利益问题的线索力度。完善保护举报人的法规制度,细化举报保密举措,将举报材料列入密件管理,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核实情况必须在不暴露检举、控告人的情况下进行等,依法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加大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市、县区党委政府要按照“系统查、系统治、系统防”的方法,采取有效办法,突破“不在监管范围、不越级”的模式,定期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暗访。要坚持把检查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占、截留、私分村民资金作为重点,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拉网式检查。涉案金额不论大小,都要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惩处一起,做到党纪政纪处理与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等多管齐下,用好降职、免职、调离等责任追究方式,让心存侥幸的违纪违法者付出代价。

猜你喜欢

私分护身符乡镇干部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话说护身符
Reasons why gorillas are endangered
贪官的护身符
话说“护身符”
将拨给村里的经费收回来发补助,该如何定性?
将拨给村里的经费收回来发补助,该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