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增收 致富帮困
——记兵团劳动模范吴玉凤
2019-12-13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
□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
吴玉凤是一师十团七连职工,近几年,她承包土地的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2009年籽棉单产453公斤,纯收入10万元;2010年籽棉单产468公斤,纯收入13万元;2011年籽棉单产495公斤,纯收入15万元;2012年籽棉单产达到502公斤,年收入17万元;2013年籽棉单产达到516公斤,年收入达19.8万元。她依靠植棉、经营枣园、养殖等多种经营多元增收,平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2014年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
1993年吴玉凤和丈夫承包了七连一片空地搞养殖业。她买了80只羊,和丈夫每天到处寻找最好的草场放羊,每天清晨定时赶羊出去“溜场”,还用苜蓿和油渣等自己配饲料,给羊加餐,把羊伺候得跟宝贝似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吴玉凤喂的羊,膘肥体壮,从80只增加到150只羊。那一年吴玉凤净挣了四万多元,可就在吴玉凤打算扩大规模时,养殖市场低迷,价格一路狂跌,无奈之下吴玉凤只好另觅生路。
1996年七连给吴玉凤承包了60亩土地,这片地因盐碱重,失产面积大,亩成本要加大100多元,加上浇水困难、一直无人承包。经过了解和咨询,不服输的吴玉凤认定能将这棉田种好,家人虽然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尊重她的决定。
不懂技术的吴玉凤就从连队职工书屋借了好多种植棉花的书籍,从书上学。孩子太小放到家里又不放心,她和丈夫就用背带把孩子背到背上除草、修枝、打顶,经常是汗水打湿了衣背。从连领导那儿了解到改良土壤结构最好的办法就是“挖碱斑”。用铁锨、坎土曼,要挖两米深的碱斑地,那土就像石头一样,10多亩夫妻俩整整挖了两个多月,刚开始他们的双手全是磨出的血泡……后来血泡磨破了就流血,有时一使劲伤口就钻心地痛……就这样“挖碱斑”、深翻、种水稻,经过几年改建,直到2005年,这块沉睡的碱斑地“苏醒”了。那一年吴玉凤承包的土地出了全苗,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当年收入五万多元。
随着团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尝到了科学植棉甜头的吴玉凤,在生产管理中,更舍得投入。她的棉田率先安装了膜下滴灌,播后遭遇特大风沙灾害,看着被风刮得满地都是滴灌带和地膜,她没有灰心,在连队的帮助下很快重播,棉田重现生机。田管中,她认真落实团生产部门制定的技术措施,突出精耕细作、狠抓棉田病虫害防治工作,千方百计节本降耗,强化技术措施,战胜了风沙、持续低温等严重自然灾害,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她交售的籽棉品级一、二级率达到了90%以上,她的兑现纯收入达8.7万元,被团评为丰产攻关植棉能手。
性格“倔强”的吴玉凤在种好棉花的同时,为了防范风险,又筹措资金,按揭承包了20多亩枣园,没有管理经验,就向同行学。那一年她从和田买回了牛粪、配方有机肥等,向有经验的老果农学,几年里她的经营收入逐步上升,2008年吴玉凤年收入达10万元。尝到甜头的吴玉凤对多种经营更有信心了,2013年她又购买了30多亩枣园地,逐步实现了“一群畜、一块地、一片园”的立体发展思路。
吴玉凤致富不忘乡亲,她和附近村里的沙木沙克等四个牧民结成帮困亲戚,为他们无偿借农资款17万元,隔三岔五地去民族八队串亲戚,把种棉花、红枣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将刚从河南来疆的宋海新列入了自己的帮扶对象,无息给宋海新贷款两万多元,帮助他承包了温室大棚,经常进行技术指导;对聂培良进行养殖技术帮扶并将自己摸索出来的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他,带领他一起致富。如今去找吴玉凤学习养殖技术、枣树栽培技术的络绎不绝,吴玉凤总是非常热心竭尽全力地帮助大家。
2011年被选为阿拉尔市人大代表的吴玉凤,更是不忘群众的信任和重托,认真学习法律和政策,深入群众,走访职工,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三年来,她提议案八条,建议六条,都是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选民的支持和好评。
吴玉凤这种对事业顽强执着的精神,得到了干部职工一致的赞扬。2013年,她被师、市评为劳动模范,2014年被兵团评为劳动模范。她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希望的土地上不断地实现着自己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