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该如何减?
2019-12-13PEIYONGGAO
SOCIETY | 社会
减税降费必须是结构性的“减”和“降”,而不是总量性的“减”和“降”。
在当前的中国,减税降费无疑是一个高频次的词语。无论是企业家们的期待,还是讨论企业竞争力问题,恐怕都离不开减税降费这一议题。而要让减税降费落到实处,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是绕不开的。第一,为什么要减税降费?第二,给谁减税降费?第三,减降什么样的税费?第四,拿什么支撑减税降费?第五,以什么途径减税降费?
在当前的中国,我们面临的政策目标有两个:扩需求和降成本。在以扩需求为减税降费的政策目标条件下,我们所注重的是总量调节,而且注重的主要基点是放在需求侧,它的基本路线图是不论是给企业减税降费,还是给个人减税降费,都是为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最终带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但如果是以降成本为目标来减税降费,它的聚焦点就是放在结构和供给侧,基本行动路线将首先减的是企业产品价格构成要素当中的税费,也就是生产环节的税费,因此通过减税降费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下降,进而改善它的供给结构和质量的水平。
以前,我们所说的减税降费往往不分企业和个人,就是通过给纳税人实施总量性的减税降费,扩大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但在以降成本为目标的条件下实施减税降费,显然这降的不是个人消费成本,而是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此时减税降费必须是结构性的“减”和“降”以此使得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成本得以下降,进而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
在明确了政策目标和给谁减税降费条件之后,第三个问题就是减、降什么样的税费。目前,国家现有的税减掉营业税之后还有17个,收费据不完全统计有29个。同样按照以降成本为政策目标,就要减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缴纳的政府的税费,也就是通过减少流转性的税费,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提升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
我们知道税收从来都是供应政府支出,减了税收之后,降了收费之后,由此造成的财政收入拿什么去填补?以前的减税降费往往是以增列赤字作为来源,在扩需求的目标条件下,减税降费无疑要以扩大赤字为支撑。但为了真正意义地给企业减税降费,我们必须走节用裕民的道路,节约政府的支出来帮助或补贴企业和居民。
最后,以什么途径实施减税降费,是以制度变革的方式,还是以政策调整的方式也是有不同的考究。可以发现在以扩需求为目标的减税降费背景条件下,我们走的往往是税费政策调整的路子,通过暂时性的、临时性的税费政策调整来实现减税降费的目标。时过境迁,这样一种减税降费的政策就会停止,或转型其他的政策。但是,如果以降成本作为目标,我们发现这时候减税降费就不能不锁定于税费的制度改革,它是一种长远性、战略性的减税降费,即便形势发生变化,这种减税降费的效应也是要持续加强。
所以,在今天的背景条件下,以降成本为目标的减税降费其实是实质性的减税降费。因为它会改变资源的配置逻辑,通过把政府占有的资源还给企业,从而调整资源配置格局,并且立足于长期减税降费。对企业而言,当下和未来成本都会下降。
而如果换成扩需求的角度,就可能是一种形式上的减税降费,因为资源配置逻辑是不变的,只不过是以税收形式拿来的钱转换成以借债或赤字形式,同时今天的减税降费所替换的举借国债将会给未来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从而使得成本叠加带来未来税费成本的上升。相较而言,它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平衡,而不是着眼于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