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变之术

2019-12-13兰兰

中国服饰 2019年1期

文|兰兰

面对百年之变局,中国纺织业以高质量发展重塑产业新格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发展。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作为我国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该如何明晰变局把脉趋势?

日前,以“大变局 新格局:趋势与展望”为主题的“2018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举行,活动聚焦新时期我国纺织工业的新格局,就经济内在结构、运行逻辑和价值模式变化,探讨新入口、新界面、新市场发展,关注如何将“科技、时尚、绿色”行业新定位落到实处,探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重塑新格局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而长期向好的工业经济基本面、持续推动的创新转型更是我们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压舱石与动力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在会上表示,面对稳中有变的环境,纺织行业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通过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大产业结构优化的力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造新优势,推进纺织工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强化创新驱动,积极转换增长动力,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应用示范平台和创新体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全面分析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纺织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发展正呈现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特征,具体可以概括为融合、制衡、刷新、重塑四个关键词,即世界经济深度关联,利益格局更趋复杂,产业生态快速演变,知识经济重塑格局。

在此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稳中有变,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正在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格局、高潜力的消费格局、高水平的开放格局、高强度的创新格局和高效率的市场格局。面对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纺织工业正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行业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其内在结构、运行逻辑和价值模式也在发生深刻调整。

他指出,制造正逐渐成为产业创新与价值实现的中枢;渠道走向融合,发展更规范成熟;数据正在成为构筑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企业的发展逻辑与节奏正在改变;环保要素开始全面纳入行业生产体系与价值体系。

孙瑞哲强调,行业发展要抓主要矛盾,增强预见性与针对性,积极调整,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求确定的发展;要保持定力、激发活力,以规模的、长期的、设计的、边界的新视角,在技术与规则的发展坐标系上找好定位。他指出,应对变局,行业要围绕“科技、时尚、绿色”,以质量为核心深化产业创新、以开放为导向加强对外合作、以协同为落点打造产业共同体、以文化为依托推进时尚发展、以可持续为标准完善社会责任,建设行业美好未来。

探索新路径

如何落实“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新定位,创新路径践行高质量发展?大会从新技术、新零售、新模式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得益于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的发展,由此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很多人工智能技术都已被应用到相关行业产业中。据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介绍,微软与中国纺织联合会合作的人工智能时尚设计平台将于近期揭幕。在他看来,如今全世界已开始慢慢熟悉使用通过云提供的各种AI服务来发展最广泛的、可定制的人工智能技术,像微软人工智能姐妹花——小娜和小冰便是时下广受欢迎的AI技术,这些人工智能学习并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与设计成果,将之转化为灵思与设计力,而未来的机会就在于通过科技赋能产业,以数字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面对信息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认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新技术条件下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当下产业互联网正在形成风口。他指出,消费互联网让消费更便宜更方便,让生意更容易,对于产业而言却是订单碎片化、消费个性化、随意化,市场波动敏感化,不确定性让销售与生产增加了难度。他认为,对于产业而言,柔性供应链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答题,因为它是解决订单规模化、库存不积压、产能充分利用的最佳答案。而要发展柔性供应链就需经历制造柔性、组织柔性、数字柔性三个阶段,数字柔性是企业发展的理想彼岸,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必然选择。据悉,经过25年的发展积累,华孚正通过趋势引领、创新驱动、前导营销、规模定制,形成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与比较优势。

杭州万事利丝绸则为实现柔性化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将数码印花各个色彩都进行了数据化。“我们要实现做一条围巾和做一万条围巾成本是一样的。”据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介绍,近年来万事利将丝巾打造成为一项文化创意产品,并尝试进行跨界合作和新媒体营销,数字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需要注入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与审美思考,为传统纺织品打造新商业模式。

现场,一个共识是当前零售业正处在巨变的转折点,消费主体的变化,消费方式的转换以及消费渠道的变化都给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要提高与客户的关联度,一是要能够真正去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二是要建立消费体验,打造以数字化支撑的平台,用关联数据分析产品需求和体验需求,三是构建生态运营平台,增强与客户的互动场景,以柔性化生产实现设计与生产的良性循环。”埃森哲大中华区管理咨询总裁杨葳表示。

珂莱蒂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明也认为,现在的市场将不再盲目地生产商品,而是先借助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统计用户的消费需求、消费特征,利用这些数据设计产品的样式、特征投入生产,根据市场动向推出产品。在他看来,新零售的本质即是从“商品为中心”走向“消费者为中心”,更加注重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品质的需求,对场景化、高效便捷的购物体验。

“随着如今零售业的个性化消费彰显,企业在研究当前零售业时,不仅要研究中国消费者,更要细化到每一个城市、每一区域。”京东集团战略与投资部副总裁赵英明坦言,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技术决定业务,但下半场是攻城掠地的时代,业务决定技术。“今天的零售将是一个活跃在微信生态里的微商生态以及电商生态和依然强大的线下生态三者构成的,未来零售将无处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联。”

精彩观点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产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

“制造环节正在成为产业创新与价值实现的中枢,没有制造何谈创造。纺织是创造价值的永恒产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制造为核心,通过长期努力实现产业的稳定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未来世界上的所有应用都将依存于一个从云到边缘、无处不在的计算环境。”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

“产业互联网发展是大势所趋,到2025年都将是产业互联网发展之年。”

——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伟挺

“企业生存必须要借力企业文化的内因和市场化发展的外因,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民

“新零售呈现出精准与场景零售、流量零售、社交与社群零售、全渠道零售的趋势。”

——珂莱蒂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金明

“今天的零售是一个活跃在微信生态里的微商生态以及电商生态和依然强大的线下生态三者构成的。”

——京东集团战略与投资部副总裁赵英明

“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不仅是搭建数字化平台,还要有商业合作伙伴的生态平台,通过渠道整合形成从生产到设计的每一个闭环。”

——埃森哲大中华区管理咨询总裁杨葳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哲学与美学,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需要注入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与审美思考。”

——杭州万事利丝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廷方

“全球消费者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对于环境气候及可持续发展颇为关注,因此也更加注重纺织品有害物质的输出。”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