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
2019-12-13陈坚,李东方,刘志新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翻阅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警惕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并重视与这种不良作风进行严肃斗争,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保证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
早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意识到防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重要性和必须性,而且高度重视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斗争。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既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其中就已经包含着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警惕。1927年四五月间,党的五大通过的《职工运动议决案》明确提出工人领袖存在官僚化的危险,强调必须通过“工会民主化”的方式,去健全工会组织,训练工人群众,培植工人运动人才。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陷入低潮,为了争取群众、促进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告全体同志书》中强调,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群众的要求,然后再提出党的口号,以便使党在群众中起核心的作用,“群众只感觉党的主张好,在党领导之下起来斗争,而不觉得是由于党的命令,这才是争取群众的正确的方法”;二是通过改进支部生活,了解一切实际的情形,使党摆脱只发布空架子的计划、脱离群众的倾向。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但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执政并没有经验,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领导机关出现的脱离基层实际的官僚主义现象。针对这些,毛泽东提出“反对官僚主义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拿活的榜样给他们看”。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乡苏工作的模范(一)——长冈乡》《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印发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以期通过发扬先进经验、推广优秀典型,克服苏维埃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此外,中央苏区还普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官僚主义斗争,要求党员干部下基层参加生产劳动,颁布惩治官僚主义的条例,坚决撤换官僚主义严重的干部。这些措施有效整治了苏维埃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使苏区干部养成了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越需要注意和警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和危险。这个时期,为清理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各种错误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主观主义必然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延安整风对“三风”的整顿,实际也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专门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将调查研究作为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确立起来。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批评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领导方法,强调要“学会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来纠正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调查研究制度,并通过认真学习整风文件,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进行检查,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特别注意防止执政后脱离群众、党员领导干部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现象发生。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及时清除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贪污、浪费现象,遏制了官僚主义作风的滋长。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在中央机关中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很多部门脱离群众和下面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写决议案和指示,既不管下面能不能执行,也不去检查下面是否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现象。为此,毛泽东提议,中央机关的主要干部“应该轮流到下面去检查,经常有人在下面。检查了的回来,没有下去的再下去,又回来,又下去,这样每一个人包括部长在内都到底下去过,一直检查到基层单位”。他认为,这样做既能够克服上面的官僚主义,也能够克服下面的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归来,2月27日在哈尔滨市短暂停留。中共松江省委(松江省1954年并入黑龙江省)安排他住在哈尔滨一栋高档别墅里。毛泽东看了看四周说:“这个地方不好啊,一个人住在这里,不沾染官僚主义才怪哩。”他问松江省负责人,现在是住洋房,还是住平房?这位负责人回答:“住洋房。”毛泽东谆谆告诫,住洋房,脱离群众,领导干部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当省委负责人请毛泽东题词时,毛泽东写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为了进一步通过精简机构来反对官僚主义,1960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中央各部门机构编制情况和精简意见的报告》中指出,中央部门与各省、县以至公社各级组织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庞杂、人浮于事现象,要求各部门精简机构工作要在10月上旬结束。1962年2月,中央精简小组再次颁发《关于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的建议》,要求全国国家机关的268万余人,拟减为174万余人。可见,精简机构成为整风运动、整党运动过程中反官僚主义的主要措施之一,客观上起到了抑制官僚主义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冲破“两个凡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进一步指出:“所谓克服官僚主义,首先还是要着重研究体制机制的改革,但是工作方法不改也不行,更不能因为等体制的改革就无作为。”此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治理逐步朝着体制机制的改革方向迈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整治党内官僚主义严重、腐败问题不断滋生的现象。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反复强调,干部特殊化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导致脱离群众。1979年下半年,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牵头组织、各有关方面参加,起草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内容共10项,对高级干部的住房、用车、食品供应、外出休养等方面作出详细严格的规定。对此,邓小平指出,实行这个《规定》,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官僚主义自然而然会减少一些。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针对不少干部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出现的瞎指挥和官僚主义指出,办法就是学。一个是办学校、办训练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要下苦功夫学。在哪一行的,不管年龄多大,必须力求使自己学会本行,即以学习专业知识来克服党员干部中间存在的瞎指挥和官僚主义。同时,党中央也意识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屡禁不绝,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干部制度不健全。1980年,党中央提出了干部“四化”的方针,随后便逐渐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建立干部退休机制。1986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规定干部选拔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要通过民主推荐、党委集体讨论、组织考察三个程序。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原则,要求按照企业的类型、事业机关单位特色来管理干部,改变党政干部统一管理模式。这一时期,在干部人事方面采取的措施初步改变了干部“铁饭碗”、任人唯亲、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这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形式主义提出了尖锐批评: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由此可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邓小平政治生涯始终。
党的十四大之后,从总体上看,党的状况是好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有些地方被冷漠和抛弃,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作风日益蔓延”。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结合世情、国情、党情,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一是通过创新与完善制度来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1997年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对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重点禁止干部利用职权与职务进行消费,禁止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特权现象;同年9月又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其中包含了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各种处分,为全体党员提供了行为规范。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之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关于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的暂行规定》 《关于中共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见》等系列监督制度颁发。二是通过强化党内教育,建立防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思想堤坝。如根据干部队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使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再教育;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老爷,高高在上”“命令主义,文牍主义”等现象进行整治。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随后,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严治“四风”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歪风邪气得到进一步控制,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具体做法包括:(1) 制定八项规定,为改进作风破题。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对调研、会议、简报、出访、警卫、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具体要求,很多都是从小事抓起,从现实问题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由此起步,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它让党员干部明白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决不能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2) 聚焦“四风”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从2013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在全党深入展开。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为全党划出了红线,明确了底线。(3)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党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旨在把改进作风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实际行动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种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行事风范,为全党树立了标杆,带动了党风和政风的改进。(4) 创新制度,夯实作风建设根基。从规矩破题,以制度创新,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或修订党内法规,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既保证了立规质量也兼顾了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作风建设的制度基石。一系列党内规范和制度固化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实现了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规范、全覆盖,为9000万党员确立了行为规范。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邓小平不仅对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和危害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概括,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要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认识官僚主义。这对于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通过这一改革来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活动就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压缩了会议、精简了文件,减少了评比达标、迎来送往活动,全面清理了超标超配公车、超标办公用房、多占住房,普遍压缩了“三公”经费、停建了楼堂馆所,狠刹了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和年货等行为,坚决整治了“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坚决整治了“裸官”“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等问题,查处了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高高在上、挥霍浪费、脱离群众现象明显扭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不少党员、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把自己从不胜其烦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考虑工作、服务群众了。
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继承了党的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措施,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加以创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整治,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