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一线干部群像

2019-12-13微之

廉政瞭望 2019年19期
关键词:通江凉山州凉山

文/微之

张春根到通江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上,“脱贫攻坚”彩车驶过时,凉山州金阳县副县长罗雅宏激动不已。作为凉山彝区的扶贫干部代表,他受国务院扶贫办邀请参加此次观礼。

这是罗雅宏未曾想过的殊荣。此前他是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带着谷莫村走出一条大小凉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融合发展的脱贫攻坚新路。

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625万,比青海全省总人口还多出20万,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而凉山彝区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前夕专门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指导。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就四川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公布了一组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省554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

脱贫背后,是同罗雅宏一样扎根基层扶贫干部的努力和坚守,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中坚力量。

深度扶贫:四川脱贫看凉山

“出行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吃饭基本靠天”这句在网上常见的调侃话,在凉山的贫困村却是日常,部分村子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0%左右。罗雅宏原是凉山州政府研究室副主任,2015年10月,与2072名凉山干部一起投身脱贫攻坚,他在谷莫村一待就是两年。

四川脱贫看凉山,彝区村落海拔高,村民散落而居,人畜共住,罗雅宏走上一天都访不了几户人家,连打电话通知开会都没信号,水资源不足,洗衣洗澡也是一种奢侈,脱贫困难较大。

“先做再说。”罗雅宏联合村干部引进帮扶资金,为村子搭桥修路引水、建4G基站、建设彝家新寨,扶持贫困户发展民宿旅游。又创新“以奖代补”“以购代捐”“以评促改”等扶贫模式,杜绝“等靠要”……

在罗雅宏带领着谷莫村的138名贫困户踏上脱贫致富之路时,四川省委、省政府前所未有地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

“这里一天只吃两顿,经常饿得肚子疼。”泸州援彝干部刘刚扶贫手记写出5700多人的心声,暴晒与惊险的走访路让不少援彝干部吃足了苦头,“你买保险没?”成了彼此之间常用的调侃。

这也让所有的扶贫干部在心底埋下了一定要帮彝区人民脱贫的决心,互相交流总结扶贫经验,建基建、兴产业……在“2072+5700”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凉山州乡镇和村道路通畅率达99%以上,65.9万贫困人口告别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所处的生存状态,过上了新的生活,贫困发生率也降至7.1%。

谷莫村的扶贫成效不错,去年底罗雅宏被破格提拔为金阳县副县长,金阳县彝族人口超80%,属贫中之贫。担负起全县的脱贫攻坚重担,罗雅宏又继续“为脱贫攻坚甩开膀子加油干”。

扶贫干部:“摘帽就去手术”

“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下乡的路上”,这是达州市渠县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渠伟的日常。近期渠县正在开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大核查工作,他每天都要下乡入户,忙得脚不沾地。

每隔一会儿,就摘下眼镜,滴几滴眼药水,再擦一下眼睛,时隔两年,张渠伟依然“保持”着他的标志性动作。常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了严重的青光眼和耳石症,医生多次催促他尽快手术,可他坚持保守治疗,“全县没有谁比我更熟悉扶贫工作,眼睛虽然治不好,但是能控制,用眼药水把眼压降下来就还好。”

脱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所有扶贫干部都如张渠伟一样,将责任扛在了肩上。2015年底,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40名省领导和48个省直部门牵头联系一线,5万余名帮扶干部下沉11501个贫困村,祭出史上“最强阵容”。

88个贫困县扶贫工作机构全部单设,新增编制716名,从省到村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脱贫攻坚责任压紧压实。“领导之强,责任之实,在扶贫历史上是没有的。”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此形势下,张渠伟忙走访、忙帮扶,就是不忙手术,家人和朋友多次劝说后,他才答一句“摘帽就去手术”。去年,渠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减贫14.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至0.5%。而时至今日,张渠伟依然没有抽出时间去做手术,依然靠药物维持着。

东西部扶贫:“网红县长”张春根

正值农民丰收节,巴中市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500亩有机农业示范区内收割机来回运转。天蓝稻谷黄,又是好收成,四川顺和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光跃的手机信息提示音不断响起,全国各地的订单已开始涌向通江。通过电商,稻谷尚未全部收割完,示范区线上销售已达200多万元。

这得益于通江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源于来自被业界和媒体称为“农村电商的延安”的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副县长张春根挂职通江。

2016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相关部署,2018年初,浙江作为全面帮扶四川的主体,派遣挂职干部99名与四川40个贫困县(市、区)建立携手奔康结对关系,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2亿元。

要扶贫,张春根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通江进行“摸底”。“通江资源禀赋不错”,作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当地有通江银耳、空山土豆、青峪土猪等一系列优良的农特产品,张春根发现只是因为交通不方便、电商不发达、信息不对称,才导致农特产品资源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也曾是遂昌的发展瓶颈,作为在遂昌分管产业发展的副县长,张春根有足够的电商发展经验。而通江恰好有电商基础,2016年就争取到了“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县级服务中心、乡镇集聚点、村级站点都已覆盖。

出台电商扶持奖励办法、成立巴中市商学院、张春根带头搞直播……遂昌模式让通江电商发展如火如荼,帮助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000余元。

去年以来,浙江的扶贫干部们联通两省,通过加强产业合作,为贫困地区精准“造血”。不少浙江扶贫干部们也学会了说“川普”,还收获新“外号”:“杨梅县长”“茭白县长”“网红县长”。两省通力合作下,平武县、金川县等12个贫困县先后实现了脱贫。

返乡创业:“退伍不褪色”的蒋乙嘉

“平均每亩收干谷600.7公斤,比去年亩均增产66公斤。”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的“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科技行动计划项目”考核现场,中国水稻研究所作物栽培专家章秀福带领省农科院和县政府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爆出数据,冬闲田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机直播示范项目成功,可在全县推广。

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看着金黄的稻谷,与有荣焉。他带领村民将村内70%的撂荒地整合出2200亩集中连片产业区,根据地形特征搞立体化种植。如今荒地变福地,蓬溪县乡村振兴的小火种在这里点燃。

61岁的蒋乙嘉是拱市村人,1997年从部队退役后,他从洗煤厂装卸工、井下矿工做起,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和苦心经营,积累了千万家产。近年来,四川省鼓励和支持支持农民企业家、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创办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蒋乙嘉也通过蓬溪县委“人才双引”工程返乡创业,被县委任命为拱市村第一书记。

此后,蒋乙嘉投资上千万,带领村民修路、种树、改善水利设施,创办农业公司,成立专和社,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几年间,全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2300余元上涨到2017年的1.6万余元,翻了近7倍。

去年,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等8家单位联合出台文件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要求每个贫困村培养3名以上。把优秀农民工引回家乡创业,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培养成致富带头人,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保障。省人社厅的数据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68万人,创办企业17.1万余户,带动就业210余万人,实现总产值近4000亿元。

猜你喜欢

通江凉山州凉山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通江县查处8件涉嫌侵犯“通江银耳”商标专用权案件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杞麓湖 通江达海的地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