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议速递

2019-12-13张涵

中国国情国力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文化

绿色制造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趋势和新潮流

本刊讯(记者齐美娟)为深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生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与应用一体化,探索中国制造绿色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11月22日,由北京生态设计与绿色制造促进会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在京召开。

“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与绿色增长”代表着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潮流。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指出,可从七个方面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以控煤为中心,抓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二是以“4+1”工程(主要指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以及尾矿库污染治理)为抓手,加强长江经济带的污染防治。三是制定绿色产业标准,鼓励绿色产业装备、设备升级,从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四是全面推动绿色生产,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着力推进绿化改造。六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调动各方面资金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七是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创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乔标认为,绿色发展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也要实现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要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他建议,当前,在我国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取得阶段性进展的时候,管理部门、行业企业、有关机构应做好相关工作的梳理与总结。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与绿色增长的基础性研究,为“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谋篇布局。

技术提效、管理降本助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

本刊讯(记者张涵)随着钢铁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行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如何提高钢铁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1月22-23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2019(第八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技术提效管理降本——新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内需拉动为钢铁行业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根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我国钢材消费量达到7.42亿吨,同比增长6.68%。钢铁企业在紧抓市场机遇、稳定增产的同时,也面临着产能释放较快、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和困难。钢铁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认为,钢铁工业要依靠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同时,要眼睛向内、挖掘潜力,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做好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工作。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强调,强制性减排二氧化碳的局面必将来临,这将会“倒逼”钢铁企业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适时、有序、科学地发展电炉炼钢流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全球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修好内功,扎实推进提质增效。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来自鞍钢、首钢等钢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技术公司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创新茶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本刊讯(记者齐美娟)11月11日,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农产品电商工作委员会、陆羽国际茶交易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茶产业互联网平台模式创新高层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探索和创新中国茶交易平台发展模式以及农业数字化、平台经济、社交电商等新理念新模式在茶产业平台上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当前茶产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并最终实现茶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认为,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信息技术服务以及建立共生性生态,是实现茶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的路径。

消费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通过互联网产业平台聚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实现产业协同和融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研究员认为,构建茶产业平台模式应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实现整个产业链标准化的提高,二是保证产品安全绿色环保,三是彰显品牌的价值。

对于平台经济的创新模式转型以及发展方向,中物联大宗商品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周旭认为要坚持“四化”:一是数字化,要实现整个产业数字化升级。二是平台化,以互联网平台来推动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实现平台经济高效优质发展。三是智能化,在数字化生态中找到新的更有效的组织方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四是国际化,农产品电商要走出去、引进来,形成更广泛的、更加紧密的互动。

中国文化经济论坛(2019)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张涵)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和服务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经济学术论坛(2019)在京举行。

研究文化再生产的特征和规律有利于推动提高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对此,中宣部文改办巡视员高书生指出,文化再生产是一个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需要构建“三库”“一闭环”“专网”和“三体验”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架构。“三库”是指保护和使用好我国文化遗产标本库、民族文化基因库和中华文化素材库;“一闭环”是指要打造基于上述“三库”的前端、云端和终端的文化生产闭环系统;“专网”指国家层面构建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文化专网;“三体验”是指要打造基于文化体验内容、在电视网络贯通基础上的体验厅、体验馆和体验园。

文化和经济如何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从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切入主题并指出,我国服务业占比较高,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树武表示,文化发展必将与经济发展高度结合,要利用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区分性优势,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创新的“文化中国”,抓住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机遇。

在论坛上,来自社会各界的4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经济这一主题,纷纷从新形势下文化经济的政策、竞争与挑战、文化和相关领域的融合等方面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文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谁远谁近?
追踪绿色的秘密
经济
再造绿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