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现象

2019-12-12韩倩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有效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关注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这种重英语文化引入轻中国文化输出的失衡现象已经成为文化交流中的一大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就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出了可行性措施,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节奏在加快,英语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备受关注。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了解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但是却忽略了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這个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重视英语的语言文化教学,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更好加强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如何做到民心相通,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彼此间的文化交流。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部分实施的改革也明显体现出国家对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视。由此可见,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中国传统文化输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象

1.1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意识缺失

跨文化的交流不应该是一条单行线,不仅仅需要外来文化的输入,本土文化的输出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将本土文化成功地传递出去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注重英语文化的输入,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输出的意识则非常薄弱。“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意识会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超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英美文化的认同超过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日常交流中,尤其是在发达地区,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用者已经不知如何用中文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谈到一些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内容时,很多学生都可以侃侃而谈,但需要用英语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时,则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中文的深刻内涵。长此以往,文化自信又从而何来?

1.2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教材缺失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之一。诸多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是采用来自于英语国家的作家所写的文章,旨在通过这些地道的表达,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能够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几乎是不存在的。此外,学生能在图书馆借到的关于中国名著的英译本都相当厚,甚至有些中文的版本学生都没有看过,厚厚的英文译作更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虽然网上也有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如菜名、名胜古迹等,但事实上,很多英文表达并不准确,甚至还让人啼笑皆非。没有准确可靠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辅助材料,学生和教师即便想提高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素养,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3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师资缺失

“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教授者和传播者,教学理念、策略以及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侧重。”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英译汉)等方面。在授课时,根据课程需要会融入英语文化的介绍,但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则少之又少,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英语教师本身的中国文化修养也是欠缺的,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透彻,在教学中也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使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能力培养也会大打折扣。

2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2.1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输出意识,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新形势的影响下,我们要紧紧握住时代契机,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传统文化输出意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能力。但这里所指的文化输出并不是一种硬性的征服,不是单纯的字词转换,而是需要克服文化间的障碍,既要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让对方易于理解和接受,才能提高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有效性,才能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实现更好地融合,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2.2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要想改善目前传统文化输入缺失的现状,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听说和读写教材中,可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和练习,“采用以文化主题为主线、语言内容为暗线、双线并用的做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听说读写技能,除了关注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展开,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历史、宗教、习俗等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中。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从网络、杂志或从经典译著中选取一些难度适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段落,在课上或课下让学生进行阅读或翻译。“以往的文化原则往往倾向于目标语文话,不利于文化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文化原则应该拓展,体现为包括母语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利用中西文化的对比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加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生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而不是盲目地追随西方文化。

2.3提高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转变教学模式

王守仁教授在多年前就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已迎来全面复兴,中国本土知识需要通过英语来实现其‘全球化意义,中国学者更应能使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本土知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肩负起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重任。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目前诸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当中,接受的都是偏重于英美文化输入的传统英语教育,虽然英语语言功底相当扎实,但是可以说他们的中国文化功底是相当浅薄的。因此教师自身首先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摄入,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认真汲取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还要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能正确使用英语向世界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以中西文化为主题,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将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学习和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徜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文化先行,才能搭建起民族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好這一平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我们需要完善教材,在教材中植入中国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和理解中国文化,将相关的英语表达统一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提高自身运用英语来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从而改善英语文化输入远远大于中国文化输出这种失衡的状态。

作者简介:韩倩兰(1979.6-),女,汉族,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伟.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N].中国文物报,2017.

[2] 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光明日报,2006.

[3] 李旭.将中国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改革的反拨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4] 王维平.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

[5] 李涤非.中国文化、中国英语与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 王守仁.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

猜你喜欢

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