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分析的辽宁省药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12-12赵颖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专利分析

赵颖颖

[摘    要] 目的:分析辽宁省药品专利,为辽宁省药品行业科技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大为Innojoy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5个维度对辽宁省药品专利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态势;辽宁省药品有效专利主要集聚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地区;有效专利申请人前5名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机构合作专利能够提高专利的授权率。结论:为促进辽宁省药品产业发展,应培育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利信息实务人才和发展产学研专利合作模式。

[关键词] 专利分析;辽宁药品产业;专利计量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64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161- 04

0      引    言

药品研发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和易仿制等特点,我国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包括专利保护、商标保护、行政保护、药品数据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等,专利是对药品发明保护效力最强的一种法律保护形式,专利保护具有独占性、保护时间最长、申请保护的费用最低、保护范围最广等特点[1]。专利能实现对药品专利权人的知识成果的保护,通过许可和转化等方式,专利药保证了高校、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的高额回报。药品专利的保护对象主要是药品领域的新的发明创造,从药品的主题来说,分为产品的保护和方法的保护。药品专利中,一种药物多件专利的情况很普遍,经有效专利布局以后,企业会为一种药物申请数项专利,以获取市场的独占权[2]。

张兵对期刊上的药品专利文献从年代分布、基金支持、知识点、相关机构四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3];贾玮坤对湖南省生物医药专利申请趋势、生命周期、法律状态和IPC构成进行分析[4];焦娇对山西省医药专利申请趋势、IPC分类及核心专利技术、专利年长率、专利法律状态进行了统计分析[5];舒科惠提出了辽宁省医药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6]。运用专利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理论及可视化方法,了解辽宁省药品专利的申请年代、法律状态、申请人研发实力及合作情况、有效专利区域分布特征,旨在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生物医药专利的授权率和转化率。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大为Innojoy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检索辽宁省药品领域专利数据,国际专利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作为检索字段,经过反复修正,最终确定检索策略为PIC=(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 or 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 or 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 or C07D(杂环化合物) or C07G(未知结构的化合物) or C07K(肽) or C12N(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 or 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 or C12Q(包含酶、核酸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其所用的組合物或试纸;这种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微生物学方法或酶学方法中的条件反应控制) or 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 and CO=辽宁,检索日期2018年11月20日,对数据进行清洗,最后得到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9 834件。

1.2   统计分析软件

采用专利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专利地图,使用Excel、R语言、Ucinet、Netdraw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Excel用于绘制图表,R语言用于构建共现矩阵,Ucinet和Netdraw绘图工具构建申请人合作网络。

2      结    果

2.1   申请趋势分析

辽宁省药品专利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1985-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从1985年4月1日实施,对药品领域的方法发明给予专利保护;第1次修改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开放了药品的产品专利保护,1993年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激增,比1992年增加98件,增长率为106.52%;第2次修改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2002-201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专利申请量较之前明显增加。2007年,十六部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专利法第3次修订,2013年达到高峰,与辽宁省的专利相关政策有关,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实施《2012年辽宁省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对各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率进行绩效考核,2013年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达到高峰929件,比2012年增加385件,增长率为70.77%。

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由于药品研发具有高风险性和周期长等特点,专利公开和公布具有延时性,2014年后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下降,与药品领域自身特点有关。

2.2   法律状态分析

专利法律状态是指一项专利或者专利申请当前所处的法律状态,有效专利法律状态与专利数量的结合,能更好地反映专利质量[7]。将专利法律状态进行分类,分为在审、有效、终止、驳回和撤回,其中在审包括公布和实审,终止包括届满、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和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三种情况,如图2。辽宁省药品专利授权率为31.51%(包括有效专利和终止专利),远低于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的7家医药示范企业专利授权率46.7%[8],说明专利管理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医药示范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驳回专利739件(7.51%)和撤回专利3 914件(39.8%),说明专利撰写质量低,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前期应加强新颖性、创造性、技术主题和侵权检索,避免资源浪费。

2.3   有效专利区域分布特征

有效专利指标一般包括有效专利数量和专利维持时间[9],有效专利数据作为体现专利水平的评价指标,能反映区域的累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10]。如表1所示,辽宁省药品产业有效专利数量为1 570件,辽宁省包括14个地级市,有效专利区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辽宁省药品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和本溪,分别占辽宁省药品有效专利的59.17%、23.31%和3.89%。辽宁省药品有效专利排名前5的申请人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位于沈阳,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位于大连。

2.4   申请人研发实力分析

如表2所示,辽宁省药品专利的申请人包括院校、企业和个人,有效专利排在前五名的申请人包括沈阳药科大学(26.24%)、大连理工大学(4.39%)、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06%)、辽宁大学(2.36%)和辽宁中医药大学(2.42%),总和占辽宁省有效专利的38.28%,如表2所示,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和研发热情均较高。沈阳药科大学药品专利申请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专利主要集中在A61K(218件)和C07D(151件)领域,转化的专利主要集中在A61K领域,邓意辉有5件有效专利成功转化;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利申请年集中在2009-2013年,30件有效专利均是与关屹合作研发,第一发明人均为关屹,2013年以后没有申请新的专利;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专利申请年集中在2005-2012年,15件有效专利第一发明人均为张成海,2012年后没有申请新专利;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专利主要为注射剂和粉针剂,研发队伍由郑伟、余悦东、陶建林、郝聪梅和李麒麟等多个第一发明人组成,研发热情高;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主要发明人为马占芝,以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开展中药新药药学研究,苦碟子注射液制备工艺及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蒲公英素-B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用途等。

2.5   申请人合作分析

如表3所示,辽宁省药品专利申请合作率为6.07%,有效专利合作率(9.04%)高于在审专利合作率(4.37%)、终止专利合作率(6.35%)、驳回和撤回专利合作率(5.74%),如表3所示。多机构研发申请专利,资金雄厚,技术互补,能够提高专利的授权率。

本研究有效专利共1 570件,共1 741个申请人(包括院校、企业和个人),每件专利平均1.11個申请人;合作专利共有142件,合作率为9.04%,合作情况如图3所示。沈阳药科大学与企业合作最多,合作企业包括沈阳药科大学(本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实现了校企合作,促进药品专利成果的转化,提高药品转化率;沈阳亿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关屹合作专利件数为30件。

3      结    论

为促进辽宁省药品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3.1   培育医药产业集群

构建具有鲜明地方产业特色,集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及制药企业的医药产业集群,增强辽宁省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通过奖励引导和应用示范补助等方式,支持医药产品研发创新项目;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知识产权业务,为医药行业创业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3.2   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将专利作为重要科研成果纳入科研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依据;鼓励创新人才通过技术入股,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专利的授权率和转化率;加大对医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培养专利创新科技人才和专利信息实务人才,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增强辽宁省药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培养专利信息实务人才

培养具有医药知识、情报学、专利实务和专利法等多学科背景的专利信息实务人才,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普及专利基本知识,提高专利撰写质量,提高专利授权率;在从研发到专利申报的过程中,进行专利侵权检索、新颖性和创造性检索、技术主题检索和专利法律状态检索,降低专利驳回率;对某领域专利进行信息分析,寻找专利空白点,进行合理专利布局。

3.4   发展产学研专利合作模式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研发专利,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的专利处于早期阶段,市场价值不明显,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可以基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早期研发成果开展嵌入实验室模式,吸引规模大的医药企业进行投资,共同开发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的转化率[11]。

主要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专利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白光清.药品专利之战[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3]张兵,郑杨,邵爽.我国药品专利现状的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9,33(1):14-17.

[4]贾玮坤,葛芃,张海松,等.湖南省生物医药专利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5(3):40-44.

[5]焦娇,赵承孝,韩玲革.医药专利申请概况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6):60-62,67.

[6]舒科惠,吴楠,朱太勇,等.辽宁省医药产业专利保护现状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4-6.

[7]吴红,白如江.面向专利分析的法律状态采集及应用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18-121,96.

[8]裴晓峰,杨舒杰,袁红梅.对我国7家知识产权医药示范企业的专利行为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22):3033-3036.

[9]杨中楷,沈露威.试论有效专利指标[J].情报杂志,2010,29(11):35-38.

[10]杨中楷,沈露威.我国有效专利区域分布状况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5):62-65,36.

[11]菅利荣.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6(5):6-11,32.

猜你喜欢

专利分析
在Patentics数据库中分析我国充电桩专利技术的发展
基于专利计量的广东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
国际云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启示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综述
专利分析在产业创新中的利用
生物育种专利现状分析
稀土发光材料专利分析综述
我国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国内云信息处理技术的专利概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