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物的成本计算

2019-12-12隋云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定价

隋云平

[摘    要] 图书成本是指图书策划、设计、制作、发行过程中所有花费的总和。控制图书成本,做好图书的本量利规划,对于实现盈利至关重要。在图书策划和执行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图书成本是决定图书定价的重要因素,而图书发行最终是否盈利,是通过销售来实现的。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实现图书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合理化。

[关键词] 图书;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定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14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038- 03

0      引    言

图书成本是指图书策划、设计、制作、发行过程中所有花费的总和。控制图书成本,做好图书的本量利规划,对于实现盈利至关重要。在图书策划和执行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做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只有做好成本管理,才能实现图书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合理化。

1      图书成本

图书成本分为三部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期间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列入某一图书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与图书生产有关,但难以明确计入某一品种,只能按一定方法分摊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期间成本则是指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的成本而必须从当期收入中扣除的费用。

1.1图书直接成本

图书直接成本主要包括稿酬、校订费、租型费用、原辅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制费用、出版损失、其他直接费用等几部分。

(1)稿酬:支付给著作者、译者或图片作者的费用。稿酬可以分为文字稿酬和图片稿酬。文字稿酬的支付形式主要有三种——千字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版税、一次性稿酬。

①千字稿酬制:适用于没有图片或图片很少的图书。

稿费=基本稿酬+印数稿酬-个人所得税

基本稿酬=X元/千字×千字数

印数稿酬=印数(以千册为单位)×基本稿酬×M%。

现在作者供稿以电子稿件为主,软件可以自动统计字符数,但计算稿酬时,要事先于作者约定是按照电子稿件字符数计算,还是以版面字数计算。一般来说,版面字数要比电子稿件字符数高。

②一次性付酬:一次性支付作者稿费,之后加印与否和作者无关。标准可参照千字稿酬中的基本稿酬计算,或者另行确定。

③版税制:是现在使用比较多的稿酬计算方式。

稿费=图书定价×版税率×发行数(或实际销售数)-个人所得税。图片稿酬主要包括插图设计费用和图片拍摄费用。在商定图片稿酬时应注意:购买图片时,是购买了图片版权,还是图片使用权;图片使用权是终身,还是本次。

(2)校订费:各种文字翻译核审的校订费用。

(3)租型費用:租赁其他出版单位型版(胶片)来印制、发行的使用费。

(4)原辅材料费用:纸张、装帧用料、包装材料等费用。纸张费用的计算方法为“用纸量×单位价格”。用纸量的计算分为正文和封面两部分,可以用这两个公式来计算:

正文用纸量(令)=印张×印数÷1 000×(1+α)

封面用纸量(令)=印数÷(封面开数×500)×(1+α)

式中,α为纸张加放率。

令是常用于出版的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500张为一令,合1 000印张。计算出用纸令数,选定纸张规格和克重,可以根据纸张吨价算出用纸费用。

令重(千克)=纸张面积①×500×定量②÷1 000

①纸张面积单位是“平方米”,计算方法是纸张长度×宽度。

②定量的单位是“克/平方米”,即常说的“克重”

得出纸张令重之后,可以继续计算出纸张材料的具体费用:

印刷用纸吨数=令重×用纸令数÷1 000

纸张费用=印刷用纸吨数×每吨价格

总纸张费用=正文纸张费用+封面纸张费用

=正文用纸量×单位价格+封面用纸量×单位价格

=印张×印量÷2×(1+α)×长×宽×克重÷1 012×吨价+印量÷2×(1+α)×长×宽×克重÷1 012×吨价

(5)制版费用:排版、出片、打样等支付的费用。制版时,常涉及版面数的计算。在实际计算版面时,必须考虑到文稿留有扉页、版权、前言、目录、标题占行等因素,所以版面字数往往会比实际字数涨出10%~15%。

(6)印制费用:印刷费、装订费、后期工艺费用等。

(7)出版损失:因出现废品而造成的报废净损失。

(8)其他直接费用:选题策划费用、审稿费、编选费、装帧设计费、编辑加工费等。现代图书出版注重营销,很多图书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多种营销方式来对图书进行宣传,因此需要一定数量的营销投入。对于重点图书和畅销书,营销费用也在图书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在计算图书成本时,这一部分费用也要考虑进去。

1.2   图书间接成本

图书间接成本又称为编录经费。如编辑部门的工资、办公费、编录用品费等,以及不能进入单一出版物品种成本的审稿费、编选费、编辑加工费等。

1.3   图书期间成本

图书期间成本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

(1)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和工资性支出、办公费,由出版单位统一负担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费、审计费、坏账损失、诉讼费、税金、业务招待费等。

(2)财务费: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及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3)销售费用:在出版物发行过程中为各种活动支付的费用,如发行部门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支出、办公费,发行部门的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

以上的图书成本还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稿费、版权费、编校费、排版费、制版费、装帧设计费等,这一部分无论图书印量多少,总金额都是固定的,因此印量越大,分摊到每一本书的成本就越低。变动成本包括纸张材料费、装订材料费、印装费等,这一部分随着印量变化同比例增减。

2      图书定价

图书成本是决定图书定价的重要因素,而图书发行最终是否盈利,是通过销售来实现的。衡量图书销售最常用的数据是实洋,计算方法是“图书定价×销售数×发货折扣”。

定价是反映图书成本的最直观的因素,也是对图书销售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根据开卷数据统计,图书定价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图书定价升高,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1   成本上升

包括纸张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版权费用等的上涨。这一部分成本中大部分可以说是硬成本,基本属于不可控因素,由此导致的书价上涨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2.2   装帧过度

一方面,大量平装书选择了精装形式,人为导致图书定价的升高;另一方面,有些文字较少的图书在设计时内文排版留白过多,行间距字间距太宽,版心太小,造成整本书视觉效果上有严重“充水”感。这两点很多业内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就前者而言,比如说精装书上架比较抢眼,版权费用过高不得不用精装定出高价来留出利润空间等。就后者而言,比如认为这是从美观和阅读舒适度上考虑,并且默认读者愿意为这种舒适买单。但是在图书整体设计时,如果仅仅是想通过提高定价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往往会导致设计质量问题,主要表现是设计中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不当,或脱离图书主题,或脱离读者对象和市场定位。

2.3   市场定位小众化

很多编辑在策划图书的时候,对读者的需求理解不深,默认自己的目标群体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忠实”读者,或者认为自己的图书是“刚需”,值得每位读者购买。诚然,中国图书市场的消费者基数足够大,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收益。提高定价作为一种市场定位策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定位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是从传播面来说,读者群体相对固定,容易造成阅读壁垒,牺牲了潜在的阅读群,二是从盈利面来说,一般认为图书是一种价格弹性比较大的产品,特别是走大众市场的产品,走精装帧、高定价路线是否能获取最大盈利空间,相信很多人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很多时候,问题不仅仅是能否获得最大盈利,而是是否能盈利的问题。

2.4   库存考核与低首印量

近几年,许多图书的首印量越来越低,也是造成定价升高的一大重要原因。前面提到过,图书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由于单本书的变动成本不变,要降低成本,关键是以合适的印量来分摊固定成本。乍一看,似乎印量越高,分摊到每本书的固定成本越低,总成本就越低。然而这种计数方式中有一项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印量对库存的影响。印量过高,市场消化不了,就会变成库存压力,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有效降低实际成本,因此印数的控制极为关键。很多出版单位为了降低销售风险和库存压力,有意降低首印数量,这就造成固定成本占比提高,定价也就相应提高。

2.5   电商的影响

随着电商的发展,网络渠道销售数量不断提高,成为图书销售中不可忽视的渠道之一。然而,从某种角度而言,电商是书价从“高”转向“虚高”的罪魁祸首。随着图书销售对电商平台的依赖度增高,图书发行者更加感受到高折扣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双十一”、“6·18”这样的大促中,不难看到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即虽然销售额增大了,但是实际利润增加有限甚是不增反亏。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出版社又不得不在定价策略上做文章,所以说电商“价格战”助长了书价虚高。

以读客公司引进的《巨人的陨落》(3册/套)一书为例,由于其高昂的版权费用和电商高折扣促销,据称这套畅销图书要销售2亿元码洋(定价129.80元,200万册)才开始盈利。试问有多少图书可以达到这种等级的销量呢?

据统计,1989年至今的近3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约17倍,而单册图书平均价格的增长倍数仅为11倍。近年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4年同比增长28.79%,同期的图书平均定价则只增长了7.52%。这说明,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增长,图书定价的上升是“缓慢”的。读者觉得书贵,主要原因是读者的图书心理价位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既然图书定价上涨已成定局,我们就需要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学会成本管理,有钱花在刀刃上;二是落实读者调研,根据读者心理价位和需要程度来确定定价。

3      结    语

图书的本量利(本,成本;量,銷售量;利,利润)分析是利用成本费用、销售数量、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内在规律进行数据测算的。针对某种图书,可以计算的一般是提成前毛利,即出版利润,是理想情况下全部销售、无库存、无退货,没有分摊各种间接及期间成本,也没有考虑缴纳税金的收入。而财务计算的是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前者已经计提各种提成的利润,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入税收因素。所以在计算图书盈余时,不能只考虑出版利润,库存、退货对图书盈余的影响较大,需要一并考虑,否则容易空欢喜一场。

猜你喜欢

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定价
基于能耗分析的橡胶改性沥青路面的碳排放及成本计算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越性分析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新时期的医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帮爸爸定价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