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训练对跆拳道旋转类腿法专项技术能力的影响

2019-12-12董琨炜薛新轩曾丙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跆拳道

董琨炜 薛新轩 曾丙熙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获得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所需相关悬吊训练方法与身体素质、专项能力测试指标,再运用实验法将30名跆拳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8周的常规体能训练与悬吊训练。通过实验前后测试数据对比得出悬吊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有以下影响:实验后实验组运动员平衡能力与核心区稳定性较实验前得到显著提升;跆拳道技术中的后踢、后旋踢、回旋踢技术水平提高,弱势腿平衡能力与技术显著提高;对照组相关身体素质与腿法技术成绩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差异;悬吊训练更有助于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稳定性与平衡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此类技术。悬吊训练法加入日常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跆拳道运动员改善自身平衡能力与核心区稳定性,并有助于旋转类腿法专项技能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悬吊训练;跆拳道;旋转类腿法技能;实验研究

跆拳道运动是一种以腿部动作为主,运用人身体部分中拳与脚部分来做对抗动作的一项格斗技术,其动作技术具有快速、隐蔽、简洁等特点。旋转类腿法技术是跆拳道腿法技术中作为难度系数最高的一部分,包括旋风踢、后踢、后旋踢三种腿法,其动作复杂,调动身体肌肉多,要求运动员大部分时间身体处于非稳定状态,对运动员平衡能力有着较高需求。旋转类腿法技术在竞技比赛中使用比例较低,但单次技术有效得分值为最高的3分与4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此项技术是跆拳道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难点。悬吊训练作为一项提高人体核心力量与稳定性相关的训练项目,是否能够通过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相关身体机能从而达到提升旋转类腿技术的目的为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悬吊训練最早来自于医学康复领域。是利用固定点与非固定点的链接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力来对人的躯干肌肉稳定控制性进行训练的一种方式。在衍生于康复学的功能性训练开始融入运动训练学以后,悬吊训练作为其中一种训练方式开始与一些运动项目融合。本研究提及的TRX悬吊系统是一种来自于美国部队军官用于训练军人所发明出的训练器具,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大众健身领域具有一定的使用广泛度[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TRX悬吊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旋转类腿法专项技术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等大型文献搜索网站上检索使用关键词“悬吊训练”+“跆拳道”得出2个结果,而悬吊训练与运动项目结合的文章高达84篇。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与网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武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业教授、体能专家进行走访,询问了本研究中所包含的实验指标的专项相关度、科学性及相关数理统计等方面知识。其中跆拳道教练6人,体能专家3人,康复专家1人。教授、副教授人数占到了80%。

1.2.3 实验法

将实验对象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训练时间均为8周。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训练方法与要求进行,而实验组则采用本研究设计的TRX悬吊模式实施训练。依据跆拳道运动员在平衡能力、核心区稳定性以及跆拳道技术中的后踢、后旋踢、回旋踢等技术要求,将悬吊训练模式划分为A、B、C、D、E、F、G、H八个体位类别,具体训练方法如图1所示。

1.2.4 数理统计法

针对实验得出的测试数据、实验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选取武汉体院竞技体校跆拳道队30名无伤痛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其中全国冠军2人(健将),全国比赛前六名8人(一级运动员),全国青年赛前八名20人(二级运动员),基本情况如表1。

2.2 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10月至12月为时两个月,共8周。

地点:武汉体育学院跆拳道训练馆、武汉体育学院西田径场。

2.3 实验内容及指标选取与测试

根据研究要求与跆拳道专项技术要求,通过询问有关专家以及大量资料对比的方式,选取了与本研究相关性最高的三个指标进行测试,分别为与受测者身体素质相关的核心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方面的测试-基础悬吊测试,芬兰METITUR Good Blance平衡评估分析系统(MGB)测试,与运动员技能相关的专项能力测试,力求在各个方面全面测试实验对象的能力提升。实验开始与结束两个时间点,对实验对象30名跆拳道运动员进行与研究相关的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和专项能力测试。

2.3.1 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测试

通过基础悬吊测试运动员核心稳定性。选取仰卧、侧卧、俯卧三个身体姿态伸髋外展动作作为测试内容。

仰卧伸髋外展:受测者仰卧于瑜伽垫上,双手交叉于胸前,使用悬吊器材将受测者单侧脚踝悬吊于距地面40 cm处。准备姿势完成后,测试人员发出开始指令并开始计时,要求受测者将髋部提起并保持水平状态,两侧脚踝保持于同一高度。当受测者双踝不在同一水平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时间为该项成绩。

侧卧伸髋外展:受测者侧卧于瑜伽垫上,双手交叉与胸前,肩部着地,悬吊器绑住受测者较地面近一侧脚踝悬吊于地面上40 cm处,测试人员发出开始指令并开始计时后,要求非悬吊一侧腿部外展,两脚之间距离保持固定,髋关节与地面垂直。当受测者外侧脚发生大规模移动时停止计时,记录时间为该项成绩

俯卧伸髋外展:受测者俯卧于地面,双手肘部着于地面。其他测试动作方式与仰卧伸髋外展相同。

2.3.2 运动员平衡能力测试

通过芬兰METITUR Good Blance平衡评估分析系统(MGB)测试运动员平衡能力。测试内容为:在电脑中输入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数据后,受测者紧闭双眼不得通过视力进行任何判断,双手交叉于体前,直立站在测试仪器平台上,当测试人员按下测试仪器ok键并给出开始指示以后,使用单脚站立尽量保持身体平衡20 s。左右脚各进行3次测试,取最好成绩。

2.3.3 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

旋转类腿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跆拳道项目内判定含有旋转动作,击打成功可以取得三分的腿法技术——后踢、后旋踢与旋风踢。

2.3.3.1 后旋转类腿法测试方法

该项测试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动作完成速度与评委主观打分。测试方法使用高速运动摄像机,要求运动员用最快速度击打与自身身高相同的固体脚靶目标。测试指标为每次动作从运动员击打腿离开地面到脚部击中脚靶产生明显位移时所用的时间,每个测试动作左右侧各完成五次,取平均数作为该腿法的速度成绩。在每个运动员完成十次腿法后,由五位跆拳道运动领域的五位专家观看录像回放,根据每次腿法的完成度,有效性,规范性等指标,对该运动员的此项技术进行打分,最高分为10分,无效动作为0分。

2.3.3.2 旋风踢测试方法

两个辅助人员用右手手持脚靶放于自身腰部前侧,相对站在距离受测运动员前方与后方1 m处,要求运动员在收到开始指令后,先使用右腿的旋风踢技术快速击打前方脚靶后转身使用左腿旋风踢技术迅速击打另一脚靶,用最快速度循环这一过程。每次测试测出3组数据,测试指标为15 s内受测人员有效击打脚靶总数。

2.4 实验训练方案

实验组每周3次训练,在常规训练后进行20分钟的悬吊训练,其中包含8种悬吊训练练习。

对照组每周3次训练,在常规训练后进行20分钟的跆拳道专项相关体能训练,其中包含8种常规体能训练。

实验组训练项目:保加利亚深蹲、侧悬式单腿深蹲、单腿仰卧弯腿、侧桥至髋部下沉、俯撐侧向提膝、俯撑交替提膝、交替仰卧弯腿、躯干旋转。每个动作10~15次,一次循环为1组,共4组,组间间歇1 min。

对照组训练项目:炮台推举转体、连续高抓、快速提膝收腹跳、快速交叉抬腿、仰卧起坐、单腿十字跳、山羊挺身、平板转体支撑。每个动作15~20次,一次循环为1组,共4组,组间间歇1 min。

2.5 实验控制

在实验前对两组各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使受试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在统计学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证明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训练年限以及身体素质基本一致。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过程中的训练时间、课次均保持一致,专项训练均正常进行,其中运动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共3次,每次运动时间为90 min。训练方式均为自重抗阻训练。

训练计划、实验数据的采集的具体实施由拥有高级教练职称的两位教练同时完成,以此来确保实验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跆拳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训练年限以及身体素质基本一致。对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测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2所示。

表2显示8周训练后,对照组、实验组三项基础悬吊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前,对照组、实验组所有测试数据情况几乎相同。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在经过训练之后三项测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仰卧伸髋外展左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07<0.05),右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04<0.05)。侧卧伸髋外展成绩由左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12<0.05),右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08<0.05)。俯卧伸髋外展左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00<0.05),右侧成绩差值显著提升(P=0.016<0.05),而对照组实验前后6个成绩指标几乎无变化差异。实验组在经过训练之后三项测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仰卧伸髋外展左侧成绩增长31%,右侧成绩增长29%。侧卧伸髋外展成绩增长30%,右侧成绩增长25%。俯卧伸髋外展左侧成绩增长33%,右侧成绩增长26%,在实验后,实验组成绩较对照组每项成绩提升30%左右。表明悬吊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幅度远远大于传统体能训练。

悬吊训练法相对于传统体能训练方式,通过悬吊器械的辅助提高了训练动作难度,进而更有效的刺激到训练部位的深部肌肉群,深部肌肉群为运动员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的能力强弱重要因素,传统训练难以调动此部分肌肉,但此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高难度动作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完成度与有效性。因此针对跆拳道运动中难度系数较高的旋转类腿法技术的体能辅助训练的需求,悬吊训练更加高效。

3.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跆拳道运动员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运动员进行平衡能力测试,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表3所示。在实验以前对照组、实验组运动员双腿四个平衡指数数值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的训练之后出现显著差异的数值为实验后实验组优势腿、弱势腿两项平衡指数(※P=0.085<0.01,※※P=0.072<0.01),说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两腿平衡指数均有非常显著性变化。实验组10名运动员通过悬吊训练优势腿平衡指数由379 mm2/g提升为331 mm2/g,成绩提升12.7%。弱势腿提升更为明显,由469 mm2/g提升至391 mm2/g,提升16.6%。相较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双腿平衡数值由377 mm2/g(优势腿)472 mm2/g(弱势腿)变化为364 mm2/g(优势腿)440 mm2/g(弱势腿),下降幅度只有3.4%和6.8%,平衡指数虽然下所下降,但幅度过小,成绩无显著差异。

悬吊训练通过训练器械的闭链运动使身体始终处于一种非稳定的状态,从而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要充分调动自身本体感觉能力,进而刺激肌肉神经与运动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对非稳定状态的适应力的提高,是其他传统体能训练所不能做到的。所以针对跆拳道旋转类腿法技术中身体处于的大量不稳定状态,悬吊训练能够因地制宜地对运动员进行有效训练。另外跆拳道运动新的竞技规则作出修改,所有运动员倒地行为均给予警告判罚,旋转类腿法技术作为所有腿法之中最容易失去平衡的技术动作,平衡能力融入技术训练也显得十分必要。

3.3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跆拳道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腿法技术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3.1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跆拳道运动员后踢、后旋踢技术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运动员进行后踢、后旋踢技术测试,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表4所示。在实验前对照组实验组左侧后踢(P=0.081>0.05)、右侧后踢(P=0.093>0.05)两组数据都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经过8周训练后实验组左侧后旋踢完成速度与得分成绩两项均(P<0.01)非常具有显著性差异,右侧后旋踢两项成绩(P=0.001<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两侧技术的两项数据的四个指标均(P>0.05)不具有差异性,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两项数据的四个指标(P<0.05)均具有差异性。在完成动作有效率上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增长了3%,实验组增长10%。说明与传统专项体能相比悬吊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后踢技术有所改善,尤其是左腿技术提升更为明显。

对运动员进行后旋踢技术完成时间及有效率测试,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表5所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实验前两组之间左侧后旋踢完成速度与得分成绩两项均(P>0.05)、右侧后旋踢成绩(P=0.078>005)完成时间上无差异性,两组运动员左腿技术的完成时间都上明显高于右腿。经过8周的实验训练后,实验组两侧后旋踢四个成绩数值(P<0.01)均非常具有显著差异性,有效率提高量达到16%。相比对照组实验前后这两项技术在完成时间(P>0.05)、得分(P>0.05)与有效率增长(3%)上幾乎没有任何显著变化,说明悬吊训练比传统体能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后旋踢技术在速度与有效性上都有着更明显的效果。

后踢与后旋踢作为动作模式较为相似的两个腿法,主要发力肌肉均为竖脊肌、股直肌、股二头肌。动作运行发力模式是利用身体的反旋惯性与脊柱-髋-击打腿动力链两部分的共同作用,发力出发点均为身体核心部位,身体重心偏移从上至下移动。这两项技术动作多用于防守反击战术的运用之中,因次,反映能力与动作完成速度、有效度为技术成功运用最重要因素。针对技术需求而设计的悬吊训练动作对所需动力链与单脚状态下的重心偏移模拟真实度较传统训练方式更真实,训练动作中涵盖整条动力链的每一部分,因此更有助于跆拳道运动员技术的提升。并且悬吊训练手段中包括大量单侧脚力量训练,这就使得弱侧脚技术得到充分发展,较优势脚提升更为明显。

3.3.2 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跆拳道运动员旋风踢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运动员进行15 s旋风踢个数测试,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表5所示。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前,30名运动员测试结果都集中在12个、13个。经过8周的训练后,对照组有12名运动员测试数据有所提高,增长个数均为1个,3名运动员成绩无变化。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提升跨度明显。其中1名运动员15 s旋风踢有效个数达到了17个,6名运动员为16个,2名运动员为15个,平均每名运动员提升了3个有效成绩。说明悬吊训练法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对跆拳道旋风踢技术提高上更有效果。

与前两种腿法技术有所不同,旋风踢主要发力肌肉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腹外斜肌,是利用身体蹬地浮空拧转前旋的惯性与脊柱-髋-大腿-小腿-脚部动力链结合进行击打的行为模式,同样发力点集中在人体的核心区域与下肢部分,身体重点为原地或向前移动。旋风踢作为跆拳道项目所有基础腿法中滞空时间最长的技术动作,动作旋转幅度最大,在实战中多用于组合腿法动作或长距离追击对方时使用。对于此项技术训练,悬吊训练法的优势主要在于,通过提升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与平衡能力,提高了因受旋风踢前半部分的浮空蓄力所影响的击打精准度与动作难度。

在传统的跆拳道体能训练中,往往只注重这部分肌肉的爆发力训练,忽视了核心区域稳定性与平衡能力的锻炼,这就导致了运动员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时稳定性差,有效度不高。

3.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各水平运动员各项指标统计结果与分析

对不同等级的实验组运动员进行各个测试项目的有效率测试,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表6所示。实验前实验组所有等级运动员成绩变化均(P<0.05),其中健将级、一级平衡能力,一级运动员后旋踢能力数值(P<0.01)均非常具有显著差异性,说明悬吊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提升更为显著。

优秀运动员的基础核心力量与身体专项素质较高,所以在通过悬吊训练等身体功能性训练的影响后再与运动员本身的专项技术水平相结合,所以健将级、一级运动员增幅较二级运动员更大。

4 结论

4.1 通过8周时间对30名跆拳道运动员进行悬吊训练法训练之后,实验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与核心区稳定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照组运动员相应能力仍处于较差水平没有得到锻炼,说明传统的跆拳道体能训练缺乏对运动平衡能力的培养,而悬吊训练能够弥补这一部分训练的缺失,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平衡能力和核心区稳定性。

4.2 悬吊训练的加入对跆拳道旋转类技术提升明显。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旋转腿法技术成绩提升显著,尤其是对弱侧腿技术的提升。在后踢、后旋踢腿法技术测试中实验组运动员单次技术使用时间缩短,动作质量得分提高,说明这两项腿法技术不仅在完成速度有所提高,并且技术动作更加规范。在旋风踢技术的测试中,实验组运动员15 s快速旋风踢个数提升明显,说明悬吊训练对该项技术的提高有积极效果。与其相比对照组在专项技术测试上有小幅度提升但效果并不明显。

4.3 由于悬吊训练较传统训练难度较大,且训练方式特殊。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深部肌肉群和肌肉神经都进行了有效刺激锻炼,进而提升了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与平衡能力。在此两项基本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后,运动员在非稳定状态下的技术掌控能力提升明显。旋转类腿法作为跆拳道项目中难度最大的技术动作,悬吊训练法的融入,符合此类动作特点的运动生理学需求。

4.4 在具体练习时发现,具体的训练当中一级运动员与健将级运动员平衡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成绩提升较二级运动员相比更加明显,这说明悬吊训练更有助于提升高水平运动员的稳定性与平衡能力,帮助他们提升此类技术。

5 建议

跆拳道作为一项格斗项目,技能与体能需求所占比重相同,悬吊训练法作为一种体能训练手段,应与其他体能训练方式相结合。在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好地为技术服务,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是教练员应研究的方向与难点。另外,悬吊训练法实际训练操作较为复杂,大部分动作为等长收缩,应注重动作的规范性预防运动损伤才能达到相应训练效果。旋转类腿法技术在跆拳道竞技比赛之中所占比例很小,作为致胜手段不可忽略其他常规腿法练习,探究悬吊训练对其他常规腿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探究。由于时间、人员、经费等诸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悬吊训练法对长周期体能训练的效果与有效度涨幅波动都有待进一步的考察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春雷. 体能训练之悬吊训练[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4):37-4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51-254.

[3]杜七一. 现代跆拳道[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李建臣,周凯岚,师玉涛,冯国群,袁桓. 悬吊训练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以跳水项目为例[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57.

[5]魏永敬,赵焕彬,宋旭峰,孙玉龙. 悬吊训练法功能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358-360.

[6]付常喜,李平. 悬吊训练对男子网球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躯干核心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138-141.

[7]陈翀,孙文新. 悬吊训练对足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24-128.

[8]魏永敬.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及生物力学原理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9]朱传芳. 悬吊训练对体育院校篮球专项学生核心力量及专项水平的影响[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4.

[10]李海彬. 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非稳定状态下动作控制能力影响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4.

[11]吳方雷. 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12]尹鹏云. 悬吊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跆拳道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