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同伴关系与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2019-12-12汪六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

汪六琴

摘 要 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同伴关系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同伴关系和自我效能感的双向关系出发,分析其相互影响因素,寻找其相互促进策略,以更科学和健康的促进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同伴关系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自我效能感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知觉。班杜拉从四个方面分析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即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生理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身操作能力的判断,其对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上有重大影响,是个体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同伴交往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出现频繁且举足轻重,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影响重大,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同样影响同伴交往,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和社会化。因此,笔者认为,对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和促进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有助于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启发,使其在教育教养中更好的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幼儿收获快乐美好的童年。

1同伴关系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相近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关系。幼儿的同伴關系和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同伴关系作为幼儿的一项重要社会关系,是幼儿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1.1同伴交往能力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起基础作用

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始于同伴之间的交往,一个热爱交往的幼儿会在其不断地与他人接触中寻找到乐趣,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不难发现,在幼儿园中,喜欢交往的幼儿身边的玩伴会更多,幼儿在其平时的表现、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回答他人问题等方面会更加积极。反之则会表现平平,在他人看来比较害羞。这也是幼儿自我效能感作用的一种表现。

1.2同伴选择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提供动力

学前期的幼儿随其年龄变化和所处环境的特点,其在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更加多样。喜欢与同龄幼儿交往的儿童相对于喜欢与异龄幼儿交往的儿童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同龄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相当,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小。而异龄幼儿之间,年纪小的幼儿更可能在年纪大的幼儿示范及鼓励下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年纪大的幼儿也会为了发挥自身作为哥哥姐姐的榜样作用,从而提高自身从事某项活动的勇气。

1.3同伴行为作为一种替代经验,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提供参照

替代经验是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幼儿在与自身兴趣能力等方面相似的同伴交往中,会通过同伴对某件事的反应、表现,从而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的能力进行预估,同伴在其中的表现越好,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反之,则会降低幼儿自我效能感。同伴的成败经验对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影响重大。

1.4同伴评价影响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存在着依存性、片面性、被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极大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则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杜拉所说的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的社会说服是指他人的说服性鼓励、建议等。同伴对幼儿的肯定、鼓励性评价,会使幼儿更加相信自己,提高对自我的评价;而同伴对幼儿的否定性评价,会降低自我效能。

2自我效能感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对于学前期的儿童而言,同伴交往是幼儿一项常态化的与外界接触以及社会化的方式,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1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低自我效能感的幼儿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较低,常常不自信甚至伴随习得性无助,与他人交往中的失败会使幼儿对与他人交往能力的自我效能大大降低,在面对问题时常常不加努力就会放弃,幼儿躲避、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会下降;高自我效能的幼儿则趋向于更加自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大胆和主动,受挫现象较少,遇事也常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与同伴交往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顺畅。

2.2自我效能感影响幼儿的同伴选择

学前儿童在选择自己的交往同伴时不再是完全盲目而随意,相反,幼儿会有一定的思考和选择原因,自我效能感在幼儿同伴的选择范围、群体以及与同伴建立怎样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幼儿在选择同伴时对同伴的期待和要求。由于同伴关系的建立必定会伴随同伴间的某些方面的和谐,因此,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2.3自我效能感影响同伴间的交往方式

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必定会伴随着各个感官的相互交流,幼儿在这种交流中会如何表现,营造何种氛围,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幼儿的各方面表现,如有些幼儿会在交往中与同伴和谐、愉快相处;有些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总会出现问题,同伴间氛围不融洽;其与幼儿的交往方式密切相关。影响幼儿的交往方式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可忽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在交往中会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促进同伴关系活跃;低自我效能感的幼儿由于不自信,交往方式常常较呆板。

2.4自我效能感影响同伴间活动的开展

幼儿的同伴交往常伴随各项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受到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高自我效能感的幼儿在同伴活动中积极为解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出谋划策,活动的开展则更加顺畅。低自我效能感的幼儿由于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更易放弃,在同伴活动中难以发挥自身作用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活动中的问题难以解决,对事情的完成程度低,从而造成幼儿的低成就感。

3发挥自我效能感和同伴关系的作用,促进幼儿发展

自我效能感关乎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成败表现、以及幼儿未来的发展前景。同伴关系是幼儿时期的主体关系之一,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化。二者对学前期幼儿的发展影响重大,且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更多的挖掘和分析幼儿自我效能感和同伴关系的相互影响因素,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3.1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促进同伴交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的各个成长阶段,家庭教育都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最先在家庭之中,因此,家长的性格、行为、语言和情绪表达、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语言和情绪表现。孩子是擅长和喜爱模仿的,家长与幼儿的交往方式会使幼儿将这种方式转移到自己与他人交往中。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乐观,擅于运用教育的智慧,适时的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肯定、表扬幼儿的优点,帮助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这不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价值观和归因方式,在遇事和交往中的自我效能感更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幼儿自信心的高低,幼儿是轻信和脆弱的,他们的自信心极大的来源于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一味的打击,所谓激将法,不会使幼儿更好,只会使幼儿变得不自信,自我效能越来越低。因此家长在教育幼儿时需更加慎重,充分了解幼儿心理,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我们还应重视幼儿园在提升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可忽视,科学的教育理念会带来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和氛围的轻松活跃,环境最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在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中意义重大,教师应将自信和活力带给幼儿,充分理解幼儿,注意观察和科学分析幼儿的行为。在教学中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引导幼儿发展。对于低自我效能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先从事简单活动,并对他们加以鼓励,调动其积极情绪,使其在活动中敢于展现自己,帮助他们积累成功的经验,班杜拉认为个体的成败经验是其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成功经验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幼儿进行同伴交往,增加幼儿对于同伴交往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将成败进行消极归因的幼儿,教师要多與家长联系沟通,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归因,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很大一部分是在同伴的交往之中完成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给予幼儿尝试的可能性。鼓励低自我效能的幼儿与同伴交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友圈,充分发挥榜样对幼儿的促进作用,学前期的幼儿是有攀比心理的,优秀的榜样为低自我效能的幼儿提供更加充足的激励,能更好的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交往,发现交往中的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感;作为榜样的幼儿往往更加自信,在交往过程中会传递给他人更多的正能量,从而激发低自我效能的幼儿。另外,对于学前期儿童而言,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在课程实施中插入多重幼儿间的合作任务,引导幼儿增进同伴间的交往,帮助幼儿获得交往的技能和策略,并在交往中相互学习,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幼儿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也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家园共建很重要,家长要积极与幼儿园配合、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好的品格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在幼儿中,具有良好品格的幼儿会更加的受同伴们的欢迎,也会更加轻松的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家长要深入的了解幼儿,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发挥好自身的表率作用,用积极和正确的态度与他人交往,鼓励和肯定幼儿正确的交往行为,对幼儿不恰当的交往行为要及时且合理的制止、纠正。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温馨的社区环境能更轻松的使幼儿喜欢与人交流相处,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增强幼儿自信心,促进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春林.学习效能感的功能及培养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7(10).

[2]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下册)[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3-569.

[3]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4] 蔡志刚.家长气质及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02).

[5] 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07.

[6] 廖丽娟.探析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J].考试周刊,2012(14).

[7] 黎文静.幼儿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综述[J].时代教育,2008(06).

[8] 封蕊.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J].教育导刊,2009(04).

[9] 王莲花.幼儿同伴关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2017(03).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