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12邓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双语教学

邓煜

[摘  要]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决定着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而,当前的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还存在缺乏适用教材、欠缺优质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保守以及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学习态度消极等问题。因此,如何积极开展双语实践,探究适应学科特点和师生水平的高效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外国文学  双语教学  实践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2001年,教育部将双语教学正式纳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十多年以来,双语教学研究经历了最初的探索期、中间的发展兴盛期和近年来的理性沉淀期。

在国际性语言环境建设过程中,多地政府和教育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开展双语教学。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在非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双语课程。榆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第六学期开始设置“外国文学作品原著选读”双语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前期“外国文学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中文核心类选修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原著作品打开视野,进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及外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双语课的必要性及优势所在

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作品作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沟通的最好方式。学习外国文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广泛地汲取世界文学的精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感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文化全球化认识

外国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文化全球化认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外国文学课主要采用中文授课,教师进行文本分析讲解、学生开展阅读研究所选用的都是一些翻译版本。且不说,中文译本的选择会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即便选择的是名家经典,也难免会掺杂译者的主观认识,有可能造成学习者理解上的偏差。

开设“外国文学作品原著选读”课能有效避免翻译过程中因译者的文化视野、主观认识及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偏差。同时,通过赏析原著代表作品和典型人物可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深化对世界的認识。此外,还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创新英语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及理解能力。

2.适应外国文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双语教学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外国文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外国文学”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中国文学”的概念而产生的,两者之间互相参照,不可截然分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外国文学课程一般对大三学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词汇量也足以保证其在阅读时没有障碍。该阶段的学生也已系统学习过中文版的外国文学史,对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框架有了宏观认知,对各个时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外国文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既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又紧扣学科特点,符合学科发展方向。

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1.教学目标

当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因目标定位模糊而产生的诸多困惑。有研究者将其目标归纳为“3L”,即“Literature (文学)——Language (语言)——Logic (思维)”。这一观点较为准确地阐明了双语文学课程中语言、文化和文学本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该类课程的目标定位也应当从这三方面着手考虑。

文学方面。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外国文学史基础知识,深化其对外国文学思潮的理解,使其提高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文学观。

语言方面。首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其英语语感,增强语言基本功,进而扩展语言背景知识。其次,激发学生对外文的审美兴趣,使其掌握解读外国文学一手资料的方法,拓宽知识的边界。

文化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使其形成世界视野。

2.教学内容

外国文学同中国文学一样以崇尚人文价值、尊重个体尊严、弘扬个性自由、扩展审美视野为己任,是支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构建的重要力量。传统的外国文学课程涵盖的内容历时长久、涉及面广、卷帙浩繁,需要上百学时方能完成。而双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其课堂教学时间不过数十课时。因此,在内容和侧重点方面要作出取舍和区分。此外,中英文版外国文学史著作和评论文章、中外学术期刊的文章,可有助于我们对作家、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论。考虑到师资力量及学生外语背景,外国文学双语课还可以优先选择英美文学为学习内容,避开多语种文学作品的语言障碍问题。

3.教学方法

第一,借助“互联网+”优势,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新型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使枯燥抽象的课堂教学变得形象活泼。教师可利用“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互动APP打通课堂内外,在可控范围内邀请学生亲身参与微课、慕课的制作与学习,网络课堂的方式能补充传统课堂课时不足的缺憾。

第二,组织学生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课上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课后撰写读书报告,有效提高学生读原著、写评论、说英语、谈文学的综合能力。

第三,选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多媒体素材库。教师应充分利用原文音像资料,如电影、话剧、朗诵等,传递作品的艺术魅力,彰显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之后采用“浸润式”情境教学,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片段进行配音、表演,使学生内化的理解感知得以外化表达。

双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双语教材选用五花八门,缺乏合理规划

在我国,针对非英语专业编写的外国文学教材早已有之,但多为中文版本。中文版教材的使用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直观汲取英文原著中的精华,难以领会其中的语言魅力。笔者调查发现,在目前开设外国文学双语课程的学校中,几乎没有专门的双语教材,大部分院校都借用适用于外语专业学生的纯外文版本教材。使用这类教材,虽然能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文原著,但难度较高,久而久之反而会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近几年,个别院校为了满足双语教学要求而自编了讲义或教材,如《比较文学经典要著研读》等,但在篇目的选取上,各家侧重点不一。

有鉴于此,编写一部适应双语教学要求、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选篇应当少而精,在注重文学史脉络的同时兼顾所选作品的时代性、典型性、审美性等特征。第二,原著节选方面必须选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优秀版本或传世经典版本,以保证一手材料的可靠性。第三,对于作家、作品的背景及涉及文学理论术语的部分,可以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编写。如大篇幅的作者介绍、背景交代、内容提要等使用中文,保证学生能利用母语优势建立基本认知,降低学习难度;批注、解释等可以采用英文,以深化学术内涵。第四,教材中还可以拓展阅读的方式补充相关的作家传记、历史文化等知识,为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趣求学”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第五,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思考练习也是教材编写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教师的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严重失衡

当前,教师的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严重失衡,双语教学师资大量短缺,师资培训机制亦不成熟。双语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很高。国内少数有条件的大学,如清华、北大等高校开设了一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教讲授课程如“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读”等,而大部分院校的双语教学则是由中国教师用英语授课。这些教师往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英语功底不深,口语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不少教师自认为是被“赶鸭子上架”,极大地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实施,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建立健全可持续的、成体系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高校可以选派基础外语水平稍好的专业教师在国内参加专门的英语培训,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也可以直接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还可以组织具备一定外语听说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此外,构建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积极手段。

3.学生对双语课程教学目标的认同不足

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外国文学作品原著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直接阅读,获得对外国文学的感性认识,进而拓展文学知识领域、丰富审美趣味,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使其掌握鉴赏、理性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笔者曾通过对所在院校汉语言文学17、18级本科班学生的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了解大纲的规定。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他们前期已经学习过一些选修课并对作家、作品有了一定了解,同类知识的重复学习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又成为学生对原著选读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对母语的熟悉和对过往所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对原本有用的原著选读课弃之不顾。此外,许多学生认为,外国文学原著是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而他们只需要了解皮毛就足够了;有的学生认为他们将来会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外文原著的学习对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因此不愿意再多花时间和精力。学生对课程的种种误解和偏见使得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在双语课堂上,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避免因同质化教学而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其次,面对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正面引导和鼓励,循序渐进地加深教学难度,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第三,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促使学生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进而转变学习态度。

4.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程度不一

学生的英语水平參差不齐、对课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一、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较差,这些都是造成双语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文专业学生对中文说得头头是道,对外国文学却一知半解,“重中文、轻英文”的现象在中文专业学生中较为普遍。虽然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这一成绩往往是靠死记硬背或临时抱佛脚取得的,能熟练运用英语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双语课堂上,许多原文术语都变成了难点,不易懂、不易记,作品分析又难把握思路,许多学生因此“知难而退”。

笔者以为,双语教学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盲目追求全员参与,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宜实施大班授课,而应选择英语水平较好或学习意愿强烈的同学,以任选课的形式进行小班授课。

结  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外国文学作品原著选读课程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采用双语教学是学生正确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前提,也是打开学生探索性学习大门的钥匙,更是提高其综合文学素养的途径。教材适用性差、师资力量短缺、学生自身水平不足和学习认同不够等因素导致当前的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或偏离双语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因素的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等改革措施,为保质保量地达到双语教学目标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实现指导教学的目的,使广大高校学生在双语学习中真正获益。

参考文献:

[1]高玉:《论两种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2]邓颖波、周海洋:《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江苏教育科研》2007年第8期。

[3]高文惠:《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相关问题探讨》,《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4]艾绍亮:《论构建高校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9期。

[5]姜岳斌、蔡海燕:《营造〈外国文学〉双语课堂的特殊氛围》,《文学教育》(下)2015年第3期。

[6]刘秀玲:《地方性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研究——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第4期。

[7]王本华:《双语教学论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吴平、王树根:《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双语教学
阿来对外国文学的择取与接受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浅析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模糊处理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省高校舞蹈啦啦操课堂开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初探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