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新媒体时代的“书虫”妙不可言

2019-12-12冬惊

北京文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市书虫纸质

冬惊

我一直认为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并不矛盾,新媒体终究是时代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做数字出版,同时用新媒体为纸质书进行多种形式的营销。

85后的我从15岁开始就在网络上读书与写作,属于见证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代人。如今我有50%以上的书都是在电子屏幕上阅读的,有90%的作品首发在网上,获得了上百万的点击率。

人们常说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让人心更加浮躁,导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对于真正爱书的人,互联网的发展,其实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读书的途径。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和女性主义者,我一直都很关注女性写作。新媒体时代的女性文学层出不穷,草根阶层的写作者也得到了更多受人瞩目的机会,余秀华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最初我是在微信公众号上读到她的诗并为之惊艳,虽然素未谋面,却仿佛遇到了一位人生难得的知己。后来我还去听了她在北大的讲座,她的诗那样赤诚,人又十分洒脱幽默、机智豁达,真真是一位奇女子。如果没有那么多公众号的推荐,我们可能只会在《诗刊》等杂志或者文学论坛上读到她,广大读者也很可能会因此错过了她。而如今我可以在新媒体上第一时间读到她的诗歌,得知她出书和讲座的消息。我不仅在网上读她的诗,还买了她所有的诗集来细细品味。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出版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多可能。2014年初我申请成为豆瓣阅读作者,在这个平台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并开始连载专栏,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作者,其中有和我同一时期连载旅行专栏的文珍。当时我还不知道文珍已是出版过短篇小说集的作家,我是在网上第一次读到她的短篇小说。文珍写了许多都市女性(尤其是女知识分子)的生活,让北漂的我产生了深切的共鸣。另一位于网络相识的女作家是李静睿,在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获奖之后,她有更多作品陆续结集成书,我也是每本必读,还写了两篇书评。在此之前,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更多是来自《北京文学》《收获》《十月》《小说月报》《青年作家》等杂志,印象中这些杂志上反映都市女性生活的作品并不太多。关注了豆瓣阅读之后,我发现好多作者也在这些“正统”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可见网络传播和传统媒体的分界已经愈发模糊。

青年作家玲珑心的中篇小说《雪女》,写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女孩的爱情故事,其中留学生的心态刻画得十分真实,让我印象深刻。留学生的故事属于比较小众的题材,因为离广大中国读者的生活较远,小说网站很少推荐,传统文学杂志也较少刊登,幸而有豆瓣阅读这类平台,可以让我们读到更多元化的优秀作品。迄今为止我在各类网络平台上读过的书有二百多本,约有一半属于自出版的范畴,这其中有很多作品,因作者名气不够大或者题材不够大众、篇幅不够长而无法出版纸质书,也有不少是在网络上积攒人气之后出了书。

听书是新媒体时代愈发普及的读书方式。十年前我在保加利亚做交换学生的时候,接触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有声书,有世界名著,有《围城》《废都》,有畅销书如《灿烂千阳》。我用好多个夜晚听完了整本英文原著的朗读,书中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挣扎和觉醒让我几次为之落泪。朗读者娓娓道来,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想象,甚至比读书更具感染力。那个冬天是我求学生涯中一段艰难的岁月。索非亚的大学生城到处是一尺深的积雪,屋子里是遍地的蟑螂,市中心抗议的人群阻断了交通。感谢网络,让“书香”陪伴我度过了留学生涯中那长达五个月的严冬。如今有更多网络小说和漫画被改编成广播剧,在猫耳FM等网络平台连载,专业的配音加上背景音乐和音效,带来丰富的听觉享受,令人欲罢不能。

网友也经常给我带来读书的启示。有一位朋友经常荐书,我从她的朋友圈得知了《我的天才女友》这本描述两位女性一生友谊的意大利小说,于是找来电子版的英译本,看得如痴如醉。在家的时候就在iPad上读,在外面就用手机看,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和后续三部的英译版,头两个星期几乎是一周一本。在移动设备上看英文小说真的太便利了,不认识的单词在屏幕上点一下就能随时查词典,随走随读的方式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缺点就是读得太入迷了容易误事。有一次我在去上海的路上用手机看小说,下了飞机还读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在应该换乘的地铁转圈处忽略了要换车,过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又被转回了机场方向。

我一直认为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并不矛盾,新媒体终究是时代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做数字出版,同时用新媒体为纸质书进行多种形式的营销。社交网络上经常有图书编辑找到我,要送书给我,我也借此读到不少刚出版的好书。此外,我翻譯的书有不少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每年都能收到好几千元的销售分成。

在英国读书时曾去过一个很有名的“书镇”,镇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书店,还有一家书店门口挂着一个“本书镇禁kindle”的条幅,令人忍俊不禁。坚守读纸质书的传统固然可敬,但尝试新的形式能带来更多选择。2012年从伦敦回国时,我在希斯罗机场的免税店买了一个最新版的kindle阅读器,可以很方便地在亚马逊买电子书,解决了回国就看不到最新英文出版物的问题。

这些年在北京,我和男友常去朝阳书市。书市的消息都会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还可以免费领取书市门票,于是我们每年春天都会去朝阳公园淘书,被男友戏称为“过年”。我们在书市以十分优惠的价格买过不少大辞典和专业书,还有英文原版书和漫画。发在朋友圈后,大家纷纷询问书市信息,可见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还是有读书的需求和向往。

我从小就是个书痴,光是闻到油墨的香味就想吃掉那些书页。当时在中小城市生活,资源非常有限,好多想看的书都买不到。从初二家里装上网线开始,我就在网上读书、买书,读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也是这些阅读经历让我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

总之,做新媒体时代的“书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一直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 张琳琳

猜你喜欢

书市书虫纸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嗨,小书虫
小“书虫”如何养成
嗨,小书虫
嗨,小书虫
电子疲劳
逛书市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首都第二届社科书市全国第四届科技书市将在京举办
一百三十家出版社联合举办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