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光辉路:通山中,连乡村,铺在人民心间
2019-12-12张毓书
张毓书
阳光下,那一条条路,远远望去似玉带,洁净而平坦……
或水泥抹,或沥青铺,一直通到家门口。一条条看似普通的公路,从农户、村落,连通到乡镇、县城,乃至大都市。从此,那些村子不再封闭落后,可以把鲜活的农产品运进城,而将生活必需品和与大城市同步更新的玩意儿带回家,让乡村生活丰富了;从此,那些人儿不再贫穷困苦,路通了,走得远了见识多了,生活更美好了。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走进乡间,“呼吸”美丽的绿水青山。这是民心路,致富路,更是小康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去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準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于是,在中国大地上,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
“要想富,先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肩负开路先锋和时代尖兵的使命,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扶贫工作奠基,扭转乾坤,打开我国农村发展新局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冲刺期,然则,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即为首要任务。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路
曾经,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的一大群娃娃们,每天上学需要在天亮以前出发,手里捧着干粮,为什么?因为山路崎岖,去到最近的学校要好几里地,走两三个小时,路上会饿。
曾经,还有一批这样的孩子,每天的上学路都像是去了一次“战场”,要摸河、要过桥,甚至要爬山,过索道。
曾经,大山里的食物运不出卖不掉,农民朋友们只能望着满地熟透的蔬菜瓜果一点点腐烂,最后被汗水与无数泪水埋葬。
曾经,太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原本休息时间就不多,可每次回家却都要翻山越岭想尽办法耗时太久,以至于回家探望的次数少了,与家人团聚渐渐变成奢望……
可如今大不一样!5年间,时移俗易,翻天覆地。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向城镇新区、产业园区、农村社区延伸,大力修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誓要一条路连接一方园区、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2003年,交通运输部根据中央“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设目标。2013年,按照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再次深刻提出“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的新目标。11年来,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便达到333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117万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388.2万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98%和99.82%,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98.08%和91.76%,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8.95%和93.32%。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农村公路发展依然存在着基础不牢固、区域发展不平衡、养护任务重且资金不足、危桥险段多、安全设施少、运输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充分肯定农村公路建设成绩的同时,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蕴含了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殷切希望。2015年至整个“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决战期,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充分认识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了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官。
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提出到2020年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并决意在投资方面加大力度。在中央车购税资金大幅减收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部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稳增长、惠民生结合起来,2014和2015两年安排车购税投资1576亿元,超过“十二五”前三年的总和,其中用于扶贫攻坚资金达1060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67.3%,用于安全隐患路段和危桥治理的资金达136亿元。同时,又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目标。仅“十二五”期间,中央便投资农村公路超过3200亿元,带动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约40%,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0万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便达到了398万公里。新增5000多个建制村通公路,近900个乡镇和8万个建制村通了硬化路,优良路比例达到61%。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就要着力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
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真正做到有路必养。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路域环境优美整洁,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要求。而在这之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使农村公路建设与优化城镇布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加快完成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任务,加快溜索改桥和渡口改造进度,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力度,到2020年,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同时,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延伸和联网工程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保障畅通的要求,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生命安全防护设施,改造危桥,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到2020年,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
第二步便是做到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切实做到权责一致,规范运行。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此外,完善农村公路保护设施,努力防止、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尤为重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需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绿化美化,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路面常年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第三步是做到全面養护好农村公路,切实做到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将日常养护经费和人员纳入“有路必养”的重要考核指标中,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到2020年,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同时,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以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耐久为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地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
第四步即做到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切实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镇域内发展镇村公交。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以上(含)的县超过60%。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大力发展适用于农村物流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山村小事,折射新时代大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而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利益,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历史遗留问题与新问题交织,民生与发展问题相缠绕,解码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去年10月,北京召开了一场扶贫日交通论坛活动,那次论坛以“创新交通扶贫实践,合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主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从交通扶贫、溜索改桥、定点扶贫、路空一体、运游结合、产业基金等方面分享了交通扶贫创新思路,共商交通扶贫大计。交通运输系统在会上表态:要牢记嘱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未来交通运输行业还要大力推进“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休闲”“交通+电商快递”等产业模式,做好“交通+”扶贫这篇大文章,团结动员各界力量,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齐心协力推进交通大扶贫生动实践。
——“交通+”,路在眼前,在脚下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大慈社区便一直把改善民生、群众致富作为首要任务。群众要致富,关键在修路。现在的大慈社区,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
那里海拔400—800米之间,由原来的梨垭、天宝、渡佳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群众居住分散,土地分布不集中,部分组间道路不畅,给村民收种带来不便,于是,修缮道路、顺畅交通成了群众迫切的心愿。“路没修好之前,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最典型的就是送学生上学。”因为那里没有村校,只有一个中心校,离村民居住地有三公里多路,下雨天道路极为湿滑泥泞,学生上学相当困难,学生都是准备两双鞋,在路上穿一双水鞋,走到学校后再换另一双鞋。
脱贫攻坚,给村里带去了发展机遇!梨垭村,一条长3.8公里、宽3.5米的村级水泥路,让上千名群众彻底告别了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据了解,这条路是2016年硬化的,总共投资190多万元,群众集资19万多元,其它资金是由国家财政解决的。自脱贫攻坚以来,村民的积极参与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
路修好了,村民们因地制宜发展起各种种养殖业,想办法增加收入。村民郭新亚种了两亩蔬菜,他经常运到城区菜市场出售,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以前要出去卖菜很困难,除去运费几乎没有剩余,下雨天连出门都困难,更别说卖菜了。我现在种了两亩菜,生活改变了许多。”郭新亚说。
村民胡文全在城区做物流工作,路修好以后,他放弃在城区租房居住,每天返回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和乡亲们在一起,感觉生活很美好。“我以前下城要将近一个小时,现在只要13分钟。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每天都要来回跑,以前我在城里住,现在我在山上住,因为路通了,走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山上住得宽敞,空气也好,还能经常跟乡亲们拉家常。”胡文全说。
——“交通+”,大于等于新向往
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98%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95.7%的建制村通硬化路,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小金县的特色产业也因此受益。不只是小金县,在黑水县、壤塘县和色达县,交通扶贫的作用也越发凸显。这一深刻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交通运输部的定点扶贫帮扶。
“交通+旅游”让村民有了新向往。黑水县沙石多乡的羊茸村原来在高半山上,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生活物资均靠人背马驮,从公路沿线到老村寨,爬坡上坎要1个多小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由于沙石多乡雨水较多,当地山体又比较破碎,村民住房常受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为此,该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决定对羊茸村进行整村搬迁。
2012年,该村42户村民全部从山上搬到山下河边一块平地上,河的另一边就是347国道。靠着交通主干道,发展问题不用愁了,但是村里老百姓过河却存在问题。当时,羊茸村进出只能依靠一座有着30年历史的人行索桥,破旧不堪且车辆无法通行。针对这一问题,交通运输部扶贫联络组反复调研,将羊茸村四板沟桥建设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重点项目。该桥全长37.7米,桥宽6.5米,投资150万元,2012年建成通车后,彻底改变了羊茸村搬迁点的通行状况。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里也发展起了集体经济。羊茸村全村村民以房屋、资金等入股,成立了旅游公司,以“公司+支部+农户”的模式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桥通路畅,游人络绎不绝,旺季时羊茸村的游客常常爆满。仅在“彩林节”1个多月的时间里,村里就接待了1万多名游客,收入约100多万元,参与接待游客的农户最多分红4万多元,最少也分得2万多元。
从自给自足到发展商品经济。小金县沃日镇木兰村建成了一条2公里多的农村公路,这条村道两头都连着350国道,在木兰村形成了一条环线。这条路让当地2000多名群众受益,服务了2000亩左右的苹果产业园。老百姓就管它叫“二环路。”以前,村民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往路不够好,种苹果销售不方便,而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大家不敢多种。现在不一样了,交通方便,销路不愁,村里的苹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得益于交通发展,木兰村的苹果已经可以直接卖给过往游客,还可以搞采摘。另外,网上销售也很方便,快递公司上门揽收,轻松发货。
交通网络完善让城乡建设加快。色达縣在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下,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全县城区及乡(镇)已具备通行公共交通条件。
2016年,色达县结束了建县长达62年无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历史。通过公司化运营,引进专业公司开通城内公交线路2条、城乡公交专线3条,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44个,城乡公交覆盖9个乡镇,投入12辆公交车,年运送旅客15万人次。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初步形成。
交通为村民插上致富的翅膀,黑水县羊茸村的变迁只是四川藏区四县“交通+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小金县、壤塘县和色达县,“交通+旅游”也是当地开展脱贫攻坚的主要模式之一。
硬骨头终于啃下来了!营盘村以前的道路太过狭窄,很多路段俩人迎面走去还得侧着身子才能通过。后来的那里,通过公路建设发展起建材交易、特色旅游、餐饮住宿等多元化产业,村民收入得到明显增长;后来的营盘村,整个村子里大货车、小轿车、拖拉机川流不息,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名党员一面旗,我是扶贫先锋
回望来时路,扶贫路上那些铿锵踏实的脚步深刻而又温暖。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指挥、推动这场反贫困大决战,从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从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到谋划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身体力行进行战略谋划,注入实践动力,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并汇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书记曾说过,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更这样要求道,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时光转瞬,党的十九大后的这场战役,可谓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千千万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在短暂的时间里,被改变命运的人却如此之多,在难度巨大的条件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减贫史上的史无前例。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电影《村路弯弯》里的愚公路,说的就是这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境的店子坪村,平均海拔1200米。全国首部“四好农村路”题材电影《村路弯弯》的故事就是以这里的愚公路为背景拍摄。多年来,村民们尝尽了被困深山的苦头。村民说,“我小时候上学要走上两个小时”。陡峭的河谷口好像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脱贫的脚步,孩子们上学也很艰难。2002年,王光国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后,即刻带领村民在洋芋河畔绝壁凿路,后在交通部门支持下,愚公路于2014年建成通车。如今,从这条路开摩托车送孩子去高坪镇青花小学,仅需20分钟。
——天将降大任于长航局。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雪岩顶村,平均海拔1500多米,长航局扶贫工作队代表三万多名长航人一直坚守在那里。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刚驻村的时候,村民们以为这些城里去的干部们不过是走走过场,很多人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好几次入户走访,一句“我穷我的,关你什么事”,让工作队吃了不少闭门羹。也正因为这样,更激励了工作队干好扶贫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村民李祖国家曾是村里最苦、房子最破旧的贫困户,老石木结构的房子到处是裂缝,一下雨就生怕它倒了,一家人提心吊胆。工作队通过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他们住上了安置小区的新房。这是幸福房。
打通山路“十八弯”,是雪岩顶村村民最大的心愿。工作队走遍了5条通组公路和1条村级主干道,制定了村组公路建设方案,第一时间上报长航局,很快,560万元修路专项资金落地雪岩顶村。为了推动此项工程尽快实施,工作队实地踏勘、多方联络,一个个环节攻关,一个个问题解决。在县、乡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到2017年,组级公路硬化完成11.9公里,2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升级改造村级主干道公路8.7公里,路面加宽至6米,其中3.5公里安装了路灯。除了这些,村民们还可以预约乘坐客运班车。这,是开通了雪岩顶村的幸福路。
整整一年,工作队与乡村干部朝夕相处,与村民同吃同住,充实而忙碌。学政策,察民情,结“穷亲”,战风雪、斗严寒、踏泥泞,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帮扶措施,参与村级事务,接受各项检查,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猪圈牛棚……这一幕幕真诚,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沉下心办实事,让安远的路美如琴弦。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汇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脉扶贫攻坚特困片区县。受党组织委派,燕科去到那里负责交通运输对口支援和交通扶贫工作。赣南苏区是一片红色热土,不仅承载着一段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更记录着无数先辈党性锤炼的生动事迹。
在踏上安远红色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便始终带着敬佩之情、感恩之心,希望盡快融入那片红土地,为那红土地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他多次到乡(镇)基层一线、部门单位调度工作,到项目进度滞后的乡(镇)现场办公。刚刚过去的2018年,在不懈努力之下,安远县基本实现了进村主干道提质扩面、20户以上通组路、公路有效管护、电商物流进村、路域环境提升五个全覆盖,走出了一条贫困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交通扶贫、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打造了欠发达县份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典型样板”。
2018年9月,安远县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2018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与此同时,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安远县催生生态观光果园20万亩,特色产业合作社200多家,发展起的淘宝网店1800多家,涌现了“红薯村”“山药村”“蜂蜜村”等50多个独具特色的产业新村。近三年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8%。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3.9%下降至2018年底的0.72%。
如今,一条条畅达的“四好农村路”犹如一根根琴弦,在安远的红色土地上弹奏出一曲人和、民富、乡村美的动人乐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最艰巨的任务依然是脱贫攻坚。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且现有贫困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将越高、难度越大,难啃的硬骨头也会越来越多。“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责重山岳,时不我待。”唯有迎难而上、一鼓作气,举全党全国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万丈光辉普照东方大地,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民族走向幸福的党,更是让中华儿女自豪的党。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新时代,我们在跟随党砥砺前行的步伐中,仍在续写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正阔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