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一世笔墨情

2019-12-12缪爱军

检察风云 2019年22期
关键词:解放军报哨所军校

缪爱军

(图/视觉中国)

有一种情缘会相伴永远,有一种情结会萦绕一生,有一种情绪会矢志追随,这就是对文字的信仰,对书香的迷恋,对笔墨的虔诚。

19岁那年,我报名参军离开故乡。生平第一次离家那么远、那么久,对初出校门便进营门的我来说,内心既有期待更有迷茫。好在沉重的行囊里,还带了钱钟书、沈从文等名家的书。训练之余、想家的时候,翻阅几页与大师对话,结合部队工作生活写下几段感悟,为紧张的军营生活增添了几许色彩,也带给了我不少克服陌生环境和艰苦训练的勇气。

那时候,最值得高兴与期待的,就是开饭时军营广播常常会采用我的投稿。每当听到播音员念到自己的名字,连队干部和班长们投来的赞许目光,战友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称赞,如明媚的阳光照亮心田,激励着我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写稿中去。新兵连结束的时候,我一个人采用的稿件竟然赶上了一个连队,所以当机关来挑人的时候,指导员很自然地推荐了我。

从老连队调到机关,中间过去了2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被分配到某海防哨所。日升日落、潮涨潮跌,是执勤时看得最多的景象,面对浩瀚无垠的万里海天,就连望远镜里的点点船影都成了奢侈的风景。休息间隙,我总会泡在哨所的阅览室,一头扎进文学或历史的海洋。这是我平淡生活里的甜蜜时刻,一本书看完,抬头时常常已不觉过去好几个小时,窗外的天色也已暗了好几个色度。这时候,内心是充实的,精神是满足的。感谢阅读,一本本好书如一道道光温暖心田照亮前路,给我增添了无穷信心和力量,让我在失意的时候不失落,孤独的时候不迷茫。后来,我把哨所的生活写成散文,并被军区报纸刊用。这是我人生第一篇文章见报,那份报纸我一直珍藏着。

后来,我考上了军校,从东海前哨来到江城武汉就读。大学时期正是精力最好、牵扯最少的时候,是读书学习的“黄金期”。在完成规定的学业之余,我常常利用休息時间学习新闻写作,并尝试着向《解放军报》和当地报社投稿。“有志者,事竟成”,没想到我采写的军校生活特写,没多久就被《解放军报》刊用了。学院校园网在醒目位置进行了转载,晚点名时还得到了队长点名表扬。初战告捷,极大振奋了我爬格子的信心,更坚定了我笔墨相伴的恒心。此后,我先后在《解放军报》《长江日报》和《武汉晨报》等报纸发表文章50余篇,并被学院记三等功一次,成为同届学员中第一个立功受奖的。

因为会写点东西,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我很快被选调到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并被派往军区报社学习。报社是大笔杆子们聚集的地方,在那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新闻采写知识,接触到了新闻策划与写作技巧,学会了研究报纸和追踪热点。“妙笔生花,文如其人”,报社老师们正直的人品和深厚的功底令我折服,应当说是真正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也真切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稚嫩。这促使我下定决心从“小学生”做起,始终放低姿态和心态,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的5年时间里,我坚持用纸笔反映工作,用笔墨记录生活,先后在中央和省部级报刊发表文章400余篇,并成为军区报社的特约记者,连年获得新闻质量奖。尽管后来因工作调整离开了宣传岗位,但不管在哪个地方、什么岗位,热爱读书写作的习惯从未改变,用笔墨记录工作生活的习惯从未改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些年经历了多次岗位调整,前后多次搬家,很多东西都丢弃了。但对于因写作获得的厚厚一摞证书,以及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文章剪贴本,我始终珍藏着。这是个人成长进步的一个个足迹,忠实记录了一段心路历程,时常翻阅可以触摸到当时的心境,感受到往昔酸甜苦辣的一幕幕,提醒着我不忘来路再续征程。

一生一世笔墨情,笔墨情怀萦绕终生。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解放军报哨所军校
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解放军报》评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夫妻哨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策划人语 军号嘹亮——《解放军报》创刊60周年专题
捍卫英雄,捍卫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