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

2019-12-12成青青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南通市创新发展

成青青

摘 要: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概念,从高新设备和高新技术视角考察创新发展对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南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文采用SWOT分析模型,形成了SO增长型战略、WO内生型战略、ST驱动型战略、WT防御型战略等四种具体战略,为构建符合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方案提供必要参考,并为其他地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样本。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 创新发展 南通市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南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已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000多家,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6个千亿级产业。调查显示,2018年,南通在江苏全省综合考核中,人均GDP发展指数全省第一。目前,南通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5年制造业产值将突破27万亿元。

置身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南通在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过程中,面对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充分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创新驱动、制度创新驱动,将正成为破解资源要素与环境承载瓶颈制约的一种根本性的推动力量。

二、相关文献综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各主要国家几乎同时制定并出台了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如美国的制造业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俄罗斯国家技术计划、日本的智能工厂和机器人发展战略、印度制造战略等,都将发展重心转向以信息技术和服务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这些国家都把新兴科技与先进制造产业作为大力扶持和发展的重点,以驱动各自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顺应国际环境的大变化、大趋势,也颁布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直面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进程中,首先必须弄清先进制造业的基本概念。但是,在目前的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在不同的环境下先进制造业的定义被不断扩展,也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先进制造业赋予不同的外延和内涵。

李金华认为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先進制造业应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先进,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生产过程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的制造产业[2]。王如忠、郭澄澄引用的先进制造业定义为,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3]。原磊、王加胜提出先进制造业就是制造技术前沿、制造模式和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的制造业[4]。还有代表性的对先进制造业基本概念解释的如王国平的“产业形态说”[5],李廉水、杜占元的“新型制造业说”[6]等。

从先进制造业的特征分析,李慧认为理解先进制造业的内涵重点是要把握“先进”二字,即产业上的先进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管理上的先进性和发展模式上的先进性[7]。张富禄提出先进制造业具有“产业—企业—产品”的系统特征和“产业—技术”的先进技术特征[8]。

从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来看,王媛媛研究发现,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主要是从创新、产学研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并且注重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强调大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注重中小企业参与的重要性[9]。李金华提出,创新和竞争构成制造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背景,美、日、德等制造强国都将创新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着力点[2]。袁红林、辛娜总结了国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经验的三种模式,即模块型生产网络——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关系型生产网络——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控制型生产网络——日本丰田汽车产业群[10]。国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我国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陈扬、黄忠东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认为技术学习与产品创新有直接的正向联系,企业的产品创新与其技术能力的增长密不可分,而技术学习在技术能力提升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并直接带来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优良的绩效[11]。徐盈之经过研究认为提升创新浓度存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条路径。特别提出了技术创新路径的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联合发展和技术溢出等重点内容[12]。刘明达和顾强认为,中国需要构建以中国为主、全球分布、开放共赢的制造业生态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填补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短板,在政府引导下开展关键前沿技术的研发,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13]。

自从先进制造业概念被提出后,各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方兴未艾。通过以上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研究提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概念。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就是要把高新设备广泛装备于制造业,并且要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SWOT分析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Kenneth R Andrews于1971年首次提出[14]。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的机遇和挑战,综合制定企业战略。其基本理念,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应对外部挑战。最近,国外学者Kalabic ′等把该方法运用于农业能源作物对由电力工业活动导致的退化土地进行生态和经济可持续恢复[15];ClimentSerrano、BustosContell和LabatutSerer将其运用于银行实现金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中[16]等。还有,国内学者刘敏把此法运用到重庆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17];魏扣,李子林和郝琪基于此法研究社交媒体应用于档案知识服务[18]等。

本文以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例,通过SWOT分析,以及调查和征求相关领导和专家意见,从而筛选出有利的实施战略,力求为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参考,进而激发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最大效能。

三、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

南通有著“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拥有“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诸多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全市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版图。

(一)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拥有的优势

2018年,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7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19亿元,人均GDP达到17427美元。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18年度设区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1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2018年12月,南通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3+3+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沿海临港高端绿色产业基地。其中,对于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将重点打造“一核两区六基地”发展平台,突破大数据、智能芯片、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四大细分领域,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南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2019年要重点抓好“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工作,强调要发挥制造大市优势,加快向制造强市迈进。

2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南通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近三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7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7个。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46%,12家企业入围江苏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其中中天海缆、中兴能源、神通阀门三家企业获得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1%;“六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增长12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5%。据统计,2019年1-4月,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3+3”重点产业占全市比重超过60%。目前,已有72家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在南通兴办了112个外商投资项目。南通贸易伙伴遍布206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第一季度,南通外贸进出口6014亿元,同比增长率6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列全省第二。

3良好的创新能力基础。正如迈克尔波特所指出,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能力[19]。研发经费强度、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以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显性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创新状况。表1是2018年南通与全省13个地级市平均主要创新指标的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6项主要创新指标中,除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家数略低外,其余均高于全省平均数,说明南通具有扎实的创新基础。调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南通市工业应税销售增长8%,位列全省第一。南通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926。

4良好的平台载体基础。南通已拥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13个省级开发区,5个一类开放口岸和一批跨国合作、南北挂钩、跨江合作的园区;累计实施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9个,约占全省总量1/6;全市建设省级智能车间44个,“上云”企业超5000家[20]。据统计,南通共有39个项目列入2019年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量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领先。在这39个项目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8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有14个,包括通富微电智能芯片装封测试、招商局豪华邮轮、京东物流全球航空货运枢纽、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到2018年,南通共建成科技孵化器52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32家。所有这些都为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劣势

南通在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比如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资源碎片化、产业协同创新不强等。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创新资本方面,存在技术投入少、研发投入少、占比低的问题。从表2反映,自2015年到2018年的4年间,南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高。与全省平均数来比,只有2018年高于全省平均数006个百分点。与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相比,这几年都要低到01个百分点以上。还有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

表2 南通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地区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南通 255 261 269 270

江苏 257 266 270 264

苏州 268 270 280 282

无锡 280 282 286 285

资料来源:根据省市统计年鉴,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整理

2“规上企业”研发活动有待进一步提升。多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不足,规模以上制造业创新能力较弱,特别无研发活动“规上企业”占比较高。从表3来看,4年中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有R&D活动、有研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人员的变动不大,有的增长比较缓慢,有的甚至下降。以2017年为例,全市没有开展R&D活动的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特别R&D活动人员,低于前三年的每一年,呈递减趋势。

3高新技术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整体规模偏小,能够引领全行业发展、辐射全产业链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足。从表4中可以看出,5年来,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不高,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不快;“六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不管是总产值、增长率,以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年来提升幅度都不大,2018年“六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甚至低于2016年、2017年。

4重“投资和数量”轻“智力和质量”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变。科技创新的开放度、集聚度、網络化还不够深,科技、产业、人才、资本等结合上还不紧。科技型企业比重较轻、个体偏小,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仍不高,自主创新动力还不足,企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发展要素集聚上,一定程度还偏重“投资和数量”轻“智力和质量”[21]。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力度还不够大,高层次的产业技术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和领军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创新要素结合度还不够紧,创新资源相互作用的绩效还不够高。

(三)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机遇

1“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中央经济重点工作首位,带来政策红利机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列为2019年中央经济重点工作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际上重振制造业战略引导下,制造业在全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政策红利。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重,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来提高复杂产品制造能力,以及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能力,使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中央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机遇。

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南通带来协同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26个城市。目前,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经济实力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面积大且具备后发优势。南通处在长三角的最前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南通将借助区域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获得更多政策引导下的优质资源,同时随着跨区域间分工协作和资源整合的进一步加强,为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

2018年7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科院科研处承办的“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系列指数报告发布会”在沪举行。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城市排名报告(2017)”。南通科技创新驱动力综合排名位居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第九位,具有良好的区域竞争力基础。

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南通带来创新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一场以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工业革命日益兴起。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奠定了技术基础,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支撑。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也给制造业的发展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以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核心的规划制定和战略布局。在互联网时代,场景即产品,分享即获取,跨界即链接,流行即流量。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也将持续爆发红利。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抢抓机遇。南通科学技术比较雄厚,创新驱动的基础比较扎实,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为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4中央和省委对南通的期望,为南通带来大有作为机遇

201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南通,走企业、访民情、问发展,充分肯定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南通进一步抓好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民生,并对南通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在南通“罗莱家纺”考察时说,家纺产业听起来是个传统产业,但只要下大力气创新研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满足各类消费者升级需求,传统产业做好了照样可以不“传统”。并对南通提出要求,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2018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调研南通,进一步赋予南通“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新使命,勉励南通努力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全省干事创业的先锋。2019年5月,娄勤俭又强调,南通是江苏未来的新增长极,这里正在打造江苏新的出海口。各级领导寄予的期望,为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带来大有作为的机遇。

(四)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

1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中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总体上来看,产能过剩、债务高企和金融资产泡沫隐患没有缓解,甚至更为严峻,市场震荡加剧。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强。同时中央强调,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南通虽然经济较为发达、外向度较高,但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南通怎样在不确定性中确保“确定性”,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2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和破坏着全球价值链。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美国针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抬高关税,其本质是一场科技之战、人才之战和未来之战。贸易摩擦真正的问题是科技创新的危机。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和破坏着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不仅给中美两国而且给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经济上损失的不只是世界生产总值的一到两个百分点,而是失去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和生产链,以及分享知识和各方面所取得的突破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南通先进制造业如何创新发展,科技产业如何应对,也将面临一场严峻挑战。

(四)集聚创新人才

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对“人才当量密度”和“基础科学研究”具有相对较高的依赖程度。华为公司之所以如此强大,因为他们具有“人才当量密度”。任正非坦言:芯片问题,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砸物理学家。他的意思就是,我国要想提高竞争力,靠钱不行,得靠人才。当前存量人才资源大幅下降,增量人才资源形成“抢逼围”趋势,人才市场供求已经明显失衡,引进人才难度与日俱增。南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还十分缺乏,创新企业家群体还亟待进一步壮大。因此,集聚人才资源,要坚持科技人才投入与产出的并重,坚持科技人才引入与培育并重。

五、结论

基于SWOT分析,本文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概念。就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就是要把高新设备广泛装备于制造业,并且要把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SWOT分析模型,提出了四种具体战略,即SO增长型战略、WO内生型战略、ST驱动型战略、WT防御型战略。本文研究为南通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战略参考,就是要以SO增长型战略为主,积极依靠内部优势,充分利用外部机遇,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的问题,以及先进制造业长期发展目标的问题。并且还要兼顾WO内生型战略以及ST驱动型战略,不断克服内部劣势,积极应对外部挑战,赢得产业链的提升和市场的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南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吸纳、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先进技术,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并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促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1]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李金华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实与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31-40

[3]王如忠,郭澄澄全球价值链上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以上海市为例[J].产经评论,2018(5):30-43

[4]原磊,王加胜传统产业改造和先进制造业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11(9):18-24

[5]王国平产业升级中先进制造业成长规律研究——以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为例[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2):29-34

[6]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2):184-187

[7]李慧,崔茜茜,孙克强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4):52-60

[8]张富禄先进制造业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8(5):33-39

[9]王媛媛美国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启示[J].亚太经济,2017(6):79-83

[10]袁红林,辛娜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9(5):61-68

[11]陈扬,黄忠东先进制造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5(11):52-56

[12]徐盈之等江苏省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及创新浓度提升研究[A].刘德海以“两聚一高”引领江苏新发展[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13]刘明达,顾强从供给侧改革看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19-29

[14]Andrews,RK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M].Richard D Irwin,1971

[15]Kalabic ′, D, G Draz ˇic ′, N Draz ˇic ′, and J Ikanovic ′ Production of Agri-Energy Crop Miscanthus gigantheus on Land Degraded by Power Industry: SWOT Analysis [J].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19(5): 3243-3251

[16]Climent-Serrano, S, E Bustos-Contell, and G Labatut-Serer Applied Analysis for Systemic SWOT Management [J].Management & Applied Economics Review,2019(27):20-26

[17]魏扣,李子林和郝琪社交媒體应用于档案知识服务的SWOT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9(1):69-74

[18]刘敏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战略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4-111

[19][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0]朱蓓宁,刘璐创新驱动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N].南通日报,2019-5-23

[21]南通科技局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思路[EB/OL].2019-4-15,南通科技网

[22]洪磊“五大建议”直击创新资本集聚困惑[EB/OL].2019-06-01,光明日报客户端

[23]郑四华,龚志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企业经济,2013(3):154-156

[24]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8)[M].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8

猜你喜欢

先进制造业南通市创新发展
结合价值链视角分析先进制造业成本的管理和优化策略
好办法
小小展台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