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电子信息+”共谱“消费扶贫曲”
2019-12-12电子科技大学
岑巩县古称“思州”,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部,面积1486.5平方公里,辖9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万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自2013年定点帮扶贵州岑巩县以来,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校地双方共同探索并实践出了“一个目标、两大保障、三项计划”的消费扶贫路径。2018年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324.04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438.8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实现直接采购310.33万元,帮助销售311.02万元,为岑巩县2019年“整县摘帽、精彩出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一个目标”
结合岑巩县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校地双方就消费扶贫明确了以“短期促进贫困人口增收,长期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目标,坚持市场运作、地方政府引导、学校推动、社会参与的模式,共同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旅游服务融入消费大市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二、强化“两大保障”
(一)强化组织和经费保障
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工作校领导和岑巩县分管经济、农业工作副县长为组长的消费扶贫专项工作组,并根据采购和销售的具体种类下设由学校后勤保障部、县工信局等校地双方相关单位组成的各工作小组;2019年学校专项安排消费扶贫预算360万元、种养殖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8万元以及工作保障经费10万元,确保资金有保障、消费帮扶出实效。
(二)强化协调推进机制保障
学校将消费扶贫纳入2019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清单,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对消费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推进会9次,动态跟踪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推动消费扶贫任务落实。
三、实施“三项计划”
(一)大力实施供给侧“拓源计划”
一是以“电子信息+”升级种养殖业,增强消费扶贫底气。学校投入10万元立项研发的数字资源分析大数据平台,有力推进了岑巩县国土资源的科学规划,升级了农特产品产业“规划源”;投入近百万元实施“智慧养猪”“智慧果园”等项目,带动了200余户实现脱贫。“智慧养猪”获贵州省生态农业循环项目100万元支持,并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丰富了农特产品“品牌源”;投入300万元建设中的“天空地一体化”水稻农情精准监测与分析大数据平台,为水稻长势监测、药肥施用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做强“思州贡米”等现有品牌“特色源”。
二是以人才优势促农特产品标准化生产,使足消费扶贫力气。岑巩县具有“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资质的农特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为推进农特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开展,进一步丰富农特产品品种,学校邀请了专家学者赴岑巩县规模化产蛋鸡场、思州柚产业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和推进农特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是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水平,提振消费扶贫士气。结合岑巩县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就政策、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指导,推动岑巩县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累计为岑巩县培训电商从业、乡村旅游、桑蚕养殖等技术人员788人。
(二)深化实施需求侧“拓展计划”
一是积极发挥高校食堂需求优势,开展订单式采购。根据学校食堂需求量大且较为稳定的特点,与岑巩县建立长期的农特产品供销关系,2019年采用订单式采购方式完成大米购买310.33万元,后续将根据季节性生产实际,采购思州柚等农特产品。通过订单式采购让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二是深化“以购代捐”帮扶模式,开展联合式采购。校工会与后勤保障部在学生餐厅和宿舍门口,相继开展“品一份思州柚,助一份扶贫力”“定向采购岑巩县新年大礼包”等活动,采用联合式“以购代捐”采购行动助力岑巩县经济发展,结合距离近等地缘优势,积极动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采购了大米、鸡蛋等农特产品110万元。
三是探索特色化旅游发展路子,开展多元化消费。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鼓励思州古砚、古法造纸、金钱棍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传承和展示活动,把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引入校友企业为岑巩县提供旅游线路设计、产品开发、品牌宣传等指导,着力推动了岑巩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三)推进实施消费平台“拓宽计划”
一是拓展销售途径,多渠道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在学校宾馆、超市和食堂等设置展销专柜,不断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邀请岑巩县相关企业代表参加2019年贵州校友会和科技园组织的产业大招商活动,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引入校友企业成都韩希科技有限公司和泸州肥儿粉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岑巩县,并达成农特产品采购1000万元的意向性协议。
二是引入电商平台,构建市场引导供给的良性消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欠发达地区智慧城乡建设示范县”,2018年助力岑巩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扩大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坚持“消费扶贫引导产业发展、多方合作开启奔康之路”的工作理念,积极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筹建高校消费扶贫平台,搭建集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在线支付等为一体的共建共享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引导供给的良性消费帮扶机制。
三是助力宣传推广,合力打造区域性特色消费产品品牌。利用学校扶贫网、微信平台“魅力塔山”等媒体平台以及高校消费扶贫平台,为贫困地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销售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从“单打独斗”推广“思州”农特产品品牌到高校间“组团式”打造高校各定点帮扶县特有品牌的拓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岑巩县部分农特产品如思州柚的品质稳定性有待加强;二是地方仓储、物流等相关配套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均制约了农特产品的采购和帮助销售;三是目前对农特产品的消费帮扶多限于“购”,品牌化推广等帮扶举措有待深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打通“供销链”,提升农特产品供销水平。推进“智慧养猪”“智慧果园”等项目建设,深化“电子信息+”赋能种养殖业发展的帮扶模式,提升农特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探索多渠道拓展銷售途径、规模化培育龙头企业、引入电商企业等方式,带动岑巩县域仓储、运输等综合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是进一步构建“价值链”,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效益。强化品牌化建设力度,指导制定区域性扶贫产品标识,采取共享共用共推等方式,合力打造区域性特色农特产品品牌;利用好新媒体平台,通过拍摄宣传纪录片、公益推广等方式,讲好脱贫故事、推介农特产品品牌;指导思州石砚等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变文化优势为旅游优势、经济优势。
三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贫困地区产业长效发展。进一步鼓励龙头企业深化“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指导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农特产品储藏保鲜、分拣分级等能力,优化种养殖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