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类,海洋杀手

2019-12-12海伦·斯凯尔斯

看世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蠕虫毒液提取物

《时间的螺旋:贝壳里的人类史》

[英] 海伦·斯凯尔斯 著

刘利平、李慷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将软体动物及其贝壳当作性和死亡的象征,它们可以是宝石、工艺品和食物,也可以是乐器、钱币、织物原料,以及其他用来收藏和观赏的标本。

现在,人们也在对软体动物进行研究,并发掘了它们更强大而新颖的用途。地球上的许多软体动物有过一些令人惊讶的行为,后来人们证明那些行为隐含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有些软体动物生活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中,那些地方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可怕得多。

总之,这些软体动物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灵感和创意。如今一些极具开拓意义的创新,就来自一群动作缓慢的海螺;被它们盯上的猎物应该马上逃走,远离它们。

致命毒镖

芋螺白天不怎么活动,它们会藏在珊瑚礁的缝隙中或埋在沙子底下,仿佛要把它们那烙印在贝壳上的复杂图案隐藏起来。只有在黄昏降临之时,这些猎人才会出来寻找晚餐。

芋螺种类达到700种,如此庞大的数量导致芋螺科很可能成为海洋中最多样化的动物。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进化成只捕捉某一种动物的专业猎手,有些捕食蠕虫,有些捕食蜗牛,有些捕食其他芋螺,还有些学到的技能似乎更不可思议—它们可以捕食鱼类。

芋螺从藏匿处爬出来后,会独自在水里巡逻,它们以吻部搜索周围,试图找到一条睡着的鱼。它会悄悄地挪向毫不知情的目标,然后射出一枚装满毒液的飞镖。芋螺的毒镖一旦刺入体内,鱼就会立刻丧失行动力。随后,芋螺用毒镖尾部附带的细线将猎物慢慢拖过来,然再用大得恐怖的吻部一口吞下猎物,然后慢慢消化掉这顿丰盛的晚餐。几个小时后,芋螺会缓缓吐出一堆鱼骨和鳞片。

芋螺捕食鱼类的另一种策略是,往水中释放一些含镇静剂的物质,然后把自己的吻部变成一张巨网,把猎物网罗进来令其窒息。有时候,芋螺能一次抓到整个浅滩上的所有小鱼。一旦这些小鱼进入巨网范围,芋螺便会依次向它们射出毒液,彻底卸掉猎物的挣扎和逃跑能力。

芋螺狩猎之所以如此专业,秘密隐藏在它们的毒镖中。这些武器是一些带倒钩的中空臼齿,能够牢牢地卡在猎物的身体上。每枚毒镖可长达1厘米,但只能使用一次,就像一次性皮下注射器。毒镖能储存毒液,就像等待发射的箭头。猎物进入射程范围后,毒牙就会受到毒囊的挤压,从吻部末端飞速射出。

除了小鱼,芋螺也会猎杀人类,比如粗心的渔夫或贝壳收集者。当然,它们不会故意尾随并吃掉人类,芋螺猎杀人类通常是为了保护自己。当它们感觉受到威胁时,便会发射准备就绪的毒镖。芋螺的吻部很长,可以触碰到身体的所有部位,因此芋螺身上并没有什么可供人类捡起的安全地方。

18世纪早期,荷兰博物学家格奥尔格·埃伯哈德·鲁姆菲乌斯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工作时,记录了一起芋螺致人死亡的案例,自那以后,大约有30起芋螺致死事故被记录在案。他们的死因,几乎都是心脏病发作和膈膜麻痹导致的窒息。芋螺刺伤的严重性取决于芋螺种类。大多数芋螺的毒液不足以杀死人类,但被刺的感觉肯定不舒服,麻痹或者局部麻痹的情况会持续几周。不管如何,你千万不能触碰地纹芋螺,因为它们致死的概率达70%。

化学大师

如此小的动物能让成年人丧失行动能力,这种情况显然很不寻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想知道芋螺为何以及如何成为化学大师,还把自己训练成强大杀手的。

第一个问题,也许可以追溯到5000万年前以蠕虫为食的芋螺发生的第一次进化。人们认为当时芋螺捕猎蠕虫的毒素相对温和,就像今天的許多蠕虫捕猎者一样。然而没过多久,芋螺迎来了竞争对手—同样以蠕虫为食的鱼类,后者抢走了它们的晚餐。芋螺通过戳刺对手使之产生刺痛,来赶走它们。

起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鱼类,但同时也使得鱼类变得更有攻击性,因此,芋螺也开始进化,其毒素变得更致命。最后,它们的毒素对阻止鱼类抢夺食物很有效,而且还把鱼类变成了它们的食物。为了捕食鱼类,芋螺的毒素必须一击即倒,如果毒素需要几秒钟才能起作用的话,鱼类就会有机会逃走或躲藏起来,而芋螺可能永远都追不上它们。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芋螺的毒液如何变得如此强劲。1956年,耶鲁大学的艾伦·科恩首次观察到芋螺捕猎鱼类的现象,并开始琢磨它们如何发现猎物。科恩小心翼翼地把芋螺放进水族箱中,发现它们会把自己埋在沙子底下,只露出眼睛。

随后,他往水族箱中放进各种食物,其中一种是活鱼。活鱼进箱后马上引发了芋螺的狩猎行为,它们从沙子中冒出来,然后搜索周围。相比之下,它们对死鱼完全不感兴趣,却会被水族箱中几滴水引发的动静吸引,那正是活鱼游过的地方。即使那里没有任何东西,芋螺也会进行搜寻。

芋螺毒液的相关研究,来自20世纪80年代巴尔多梅罗·奥利维拉的团队。奥利维拉孩提时代就喜欢收集贝壳,因此清楚地知道芋螺能杀人。他想用实验鼠测试一下芋螺毒液,这种技术并不需要太高级的仪器。

他让小鼠倒挂在一面水平的金属丝网上,然后给它们注射不同的芋螺毒液提取物,之后记录每种提取物生效所需时长。小鼠麻痹后,它们会松开丝网摔下来,这就是“摔倒时长”。早期的类似实验表明,一些毒液提取物可以麻痹小鼠,但不是所有提取物都有这样的效果。

后来,奥利维拉在美国犹他大学的新实验室中,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那里,他得到了一些聪明学子的帮助,其中一位名叫克雷格·克拉克,他提出可以试试将毒液提取物直接注入小鼠的神经系统。几名学生进一步完善这一实验,小鼠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行为。不同的毒液提取物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些会令小鼠不可控地颤抖或挠伤自己,有些会令小鼠陷入长达24小时的恍惚状态,有些会让小鼠在笼子里疯狂乱窜甚至撞墙。

显然,芋螺毒素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实验鼠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已经认识到芋螺及其毒液在研究神经和大脑方面的巨大潜力,甚至有可能以此研发出新药。不久后,这些芋螺成了最常见的海洋实验动物之一。

(本文获出版社授权,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蠕虫毒液提取物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Bian Que
不同方法制备咖啡提取物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毒液:致命守护者》首映
松树根有助于强化牙齿
酒的危害性
地肤子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
毒液谜案
蜗牛和蠕虫比赛
能者勿戏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