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路径研究

2019-12-12张晓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阅读疗法图书馆

关键词:读者心理分析;图书馆;阅读疗法

摘 要:读者心理分析为图书馆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疗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文章阐述了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优势与困境,分析了阅读疗法视域下图书馆读者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需求,并从意识、物质、人才与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施要素,最后提出了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1-0091-02

“阅读疗法”的概念源于希腊,是一种涵盖了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医疗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制定阅读主题、引导被治疗者通过阅读进行感悟和体验,从而不断完善读者自身认知结构,并消除困惑、解决心理问题的阅读干预手段[1]。阅读疗法因其流程简单、容易掌握等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可以说,阅读疗法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延伸项目,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浮躁、焦虑等常见问题的有效对策。关于图书馆阅读疗法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相对于当前的社会需求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疗法是一项复杂的交叉学科,而对读者的治疗要建立在读者实际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因此,图书馆只有结合读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治疗,才能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1 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优势与困境

1.1 优势

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具有天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专业领域的馆藏资源,这为实施阅读疗法提供了物质保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文献进行阅读治疗,并且图书馆的文献和设施是免费为社会读者提供的,不會给读者带来经济压力。第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读者不分学历背景、性别身份、工作职业,都可以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因此图书馆是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平台。第三,图书馆为前来接受阅读疗法的读者提供了安静的阅读环境,使读者可以全身心投入阅读中,从而充分感悟书本里的内容,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1.2 困境

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对挖掘文献资源开展阅读治疗并不重视,对阅读疗法的认识也仅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多数读者并不了解阅读疗法,甚至没听说过这个概念,即便有主动接受阅读疗法的读者,也因其时间不固定等种种原因,难以坚持系统的治疗。读者提前退出等“无效因子”的存在使阅读疗法难以达到既定疗效。

2 图书馆阅读疗法视阈下的读者心理分析

基于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现状,笔者认为,推动图书馆有效实施阅读疗法的关键在于依托自身优势,提高读者对阅读疗法的认可与接受度,提升阅读疗法的影响力,而分析读者心理是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措施。

2.1 读者阅读需求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阅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教育背景、工作环境、阅读习惯的读者,其阅读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数字信息大爆炸时代,阅读媒介的更新换代使这种多元化需求愈发突出。一方面,为了解决学习、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以及寻求心理寄托,读者要求文献内容多元化;另一方面,读者对阅读方式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有人喜欢纸质图书,也有人青睐数字阅读。

2.2 读者阅读需求的个性化

读者的阅读偏好与其性格、喜好、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不仅要提供普适性资源,还要开发特色的文献资源库,如边缘学科、冷门读物、地方特色资源等,从而丰富馆藏文献,为阅读疗法的实施奠定充分的文献基础[3]。

2.3 读者阅读需求的专业化

图书馆读者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专业性较强的群体,这类群体往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对文献资源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其阅读心理需求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3 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要素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意识形态、物质准备、人才建设、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分析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要素。

3.1 前提:意识形态

图书馆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阅读疗法的社会关注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阅读疗法的认识不足,忽视了图书文献资源对人心理的治疗作用,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对阅读治疗工作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阅读治疗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因此,转变滞后的意识形态是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前提。一方面,图书馆要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与引导,使读者逐渐认识并了解阅读疗法,知道阅读疗法是一种低成本、更安全的缓解心理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注重转变馆员的意识观念,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为读者打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4]。馆员应帮助读者找到所需类型的文献资源,鼓励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与图书馆进行沟通,全面把握读者的心理症结,为阅读治疗提供思想基础。

3.2 核心:物质准备

阅读疗法成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文献的质量。心思忧郁多虑的读者,适宜阅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书籍,而情绪较为亢奋激动的读者,则适宜阅读能使人冷静沉稳的读物,这就是阅读治疗中提到的“对症下药”疗法。由于读者的心理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读者对文献的要求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文献资源体系建设。此外,图书馆阅读治疗的物质准备还包括环境建设。一般来说,寻求阅读治疗的读者非常注重隐私,心理比较敏感,因此图书馆就要为他们提供相对安静、轻松的阅读环境,使读者能够放下心理戒备,全身心投入阅读治疗中。

3.3 保障:人才建设

专业的阅读治疗服务团队对阅读疗法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共图书馆在人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更多地关注馆员的图书情报专业素养,而阅读治疗这种交叉学科更侧重于心理上的疏导和治疗,因此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背景和医学素养。

3.4 形式:多元载体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读者更青睐于方便快捷的数字阅读。数字阅读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读者治疗的私密性。因此,图书馆在为读者推荐具有针对性阅读文献的同时,也要关注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舒适度问题。如果读者关注阅读氛围,需要群体性阅读帮助其摆脱负面的情绪,图书馆就可以实施群体阅读疗法,召集有相同需求的读者组成小组,通过交流探讨、专题讨论等方式,提高读者的参与度,疏解其心理问题;如果读者更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放松身心进行阅读治疗,图书馆就可以为他们提供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载体的阅读内容,使他们能够放下心理戒備,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5]。总之,多元载体的阅读治疗形式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心理需求,有助于缓解读者的心理问题,促进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

4 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路径

4.1 丰富阅读疗法的形式

阅读疗法之所以能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读者阅读的内容能够与其产生共鸣,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进而内化为读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作用于读者内心。与阅读文献相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因此,图书馆在进行阅读疗法服务时,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通过“真人书”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阅读疗法更有温度。“真人书”能够与读者进行互动,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从而强化治疗效果。

4.2 与互联网平台密切融合

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阅读疗法的概念,使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阅读疗法,扩大阅读疗法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读者潜在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其智能化地推荐相关阅读资源。将互联网引入图书馆阅读疗法,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治疗体验。

4.3 与社会力量进行有效结合

虽然图书馆在实施阅读疗法过程中具备资源、环境等优势,但图书馆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可以联合心理学专家、医学专家、社会学专家等群体,共同为阅读疗法这门交叉学科提供专业指导意见,从多个角度帮助读者消除心理压力,疏解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焦雪,尹桂平.基于“阅读疗法”的阅读推广工作探讨与实践[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4):270-271.

[2]王一华.国内外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8(6):41-48.

[3]陈岩波.中外阅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史略[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5):60.

[4]周清华.基于图书馆视角下“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4):111-115.

[5]彭冀晔.基于读者心理分析的图书馆阅读疗法实施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6(10):104-106.

(编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19-10-16

作者简介:张晓丽(1983—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阅读疗法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阅读疗法应用研究的发展与干预模式分析
台湾大学陈书梅教授的书目疗法研究述评
失恋引发的大学生抑郁障碍阅读疗法书方分析及配伍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探究
我国阅读疗法领域著者队伍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