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教学活动与幼儿语言教育

2019-12-11段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

段超

摘 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幼儿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所有幼儿园以家长的重视。本文就幼儿在幼儿园期间集体教学活动和语言幼儿语言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学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幼儿园的教学形式中占主要的成分,因此这种高结构的教育活动实施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能够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有效性。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意义

1.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集体教学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全班幼儿同时学习相同内容的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有教师发出了质疑:现在还需要集体教学活动吗?起因有三:一是,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以至于有的教师发出了游戏可以取代集体教学的呼声;二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学习相同内容,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这与当下我们普遍认同的“儿童是不同发展速度、学习方式的个体”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是背道而驰的;三是,有教师举证,国外的幼儿园就没有集体教学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纵观国内外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成果不难发现,不同的教育方式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而集体教学活动正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2.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幼儿学习的榜样激励。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质,这些反映到学习中就体现出各种各样的个体学习差异,表现为认知发展、认知风格以及智力上的不同等,也带来了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学习特点的不同。差异即资源。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一个师生、生生多维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以交往互动为取向的集体教学活动,正切合于将个体差异视为资源的教育教学观,围绕教与学这个主体关系,不仅没有抹杀个体学习,而且更充分地利用孩子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促进全体幼儿的智力开发。在交往互动中,幼儿因相异的非智力因素互相影响、实现榜样激励,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生共长,促成“他育”与“自育”的结合,达成儿童成长与教育和谐共振的理想境界。

《儿童的100种语言》中明确地提到了“集体学习”,并把它界定为若干个体在认知、情感和审美方面共同解决问题、创造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自主地学习,同时还通过向他人学习的方式学习。

3.集体教学活动使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集体式的情感和认知的学习为个体儿童创造了全新的机会。儿童不仅学会怎樣适应社会,而且通过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学到了怎样成为更好的个体。换言之,集体学习会超越个体学习,创造一个获得知识经验的集合体。集体学习并不否认学习是个体的行为,但同时又提出集体学习具有个体学习不一样的品质。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同理,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的作用。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

1.可以调动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入园时都比较的害羞,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打破孩子的陌生感,集体教学活动是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师生活动以及同伴互动的幼儿学习活动,同伴之间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都需要用语言去表达,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自然而然的的进行语言学习活动,避免了老师单方面直接的“说教”,这种语言教育方式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不自觉的就完成了初步语言教育。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欢模仿,集体教学活动中,当老师说出一段话的时候,他们就是跟着模仿着说,当伙伴之间出现语言表达问题时,幼儿会及时学习并纠正伙伴的错误,老师可以借机和幼儿沟通,引导幼儿正确的进行语言表达,逐步培养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的习惯。

2.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同龄的小伙伴在一起,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幼儿语言学校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均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的一些合作性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讨论、协商,需要幼儿在沟通过程中根据同伴的态度和行为,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幼儿在沟通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逐步养成爱说话的习惯,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集体教学活动中都是同年龄段的小伙伴,更有助于孩子乐于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可以为幼儿的语言表达提供素材。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经验是语言表达的素材库,同样的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才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集体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一些合作性活动,比如语言活动《小青蛙听故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一遍故事后,用夸张的表情,学“月亮婆婆”皱着眉头、生气的样子,轻轻问幼儿:“为什么月亮婆婆躲起来不给小青蛙讲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儿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也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说:“因为月亮婆婆生气了,不高兴了,所以就不讲故事了!”“那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生气呢?”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因为小青蛙不好好听故事,呱呱乱叫!吵死了!”有的说:“因为它没礼貌!”……接着,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和讨论。这样集体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幼儿的语言表达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幼儿今后的语言交流提供了素材积累。

总之,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与身边伙伴及老师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培养幼儿独立思维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语言学习是创造性的过程,有互动就要有思维,为了更好的和身边的人去沟通,幼儿被内在语言系统的需求的驱动下,将被动的语言教育也就变成了主动的语言学习了。因此幼儿的语言教育离不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瑞华.幼儿老师教学提问层次与艺术.学前教育研究,1995.1

[2]穆凤良.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33-36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活动
基于师幼互动视角的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析
语言符码对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模式的影响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符码使用倾向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的问题和对策浅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实践与教学设计方式之研究
关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反思
将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
一课三研
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