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19-12-11吕占茂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初中学生校园足球

摘 要:足球是世界第一大球类运动,其入门简单,竞技性强,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体育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推广校园足球,对于引导初中生有序开展体育训练,并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些中学根据体育教学需要,以及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展了别具特色的校园足球运动,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却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基于此,本文从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出发,结合实际对校园足球的开展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校园足球 初中学生 体质健康 影响

引言

作为世界第一大球类运动,足球简单易行、竞技性强,在校园运动中广受欢迎。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青年足球活动的通知》。《通知》结合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出发,从我国未来足球事业发展着眼,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等需要充足的体育训练,心理的敏感性、平衡性以及意志力等需要体育锻炼来培养。因此,将足球引入校园体育中来,推动足球知识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让初中生更加深刻低体会足球运动的乐趣,对于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从生理层面来看

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生理层面。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骨骼、肌肉、神经中枢均需要在一定体育锻炼中不断强化,而足球则能够全面协调学生的身体机能,让中学生能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肌肉力量是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准,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较强,学生不仅需要运球、传球,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身体对抗,频繁的奔跑,不断的转换能够让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从而增加身体,尤其是腿部肌肉的力量;速度是足球运动中放手与进攻获取优势的关键因素,运动员肌肉力量强劲,能够保证良好的启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技术动作质量,在传球、断球、插入中巧妙地获得优势;足球运动的对抗时间较长,因此对运动员的耐力也是一大考验,在校园足球中,初中生的身体爆发力通常很好,但是耐力不足的问题却比较明显,而在科学的训练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针对性指导,调整学生的中枢神经控制力,实现兴奋与抑制因素的平衡,让学生逐渐控制焦躁情绪,时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足球赛场上不可控因素很多,双方的攻防快速多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灵敏素质,在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战术素质进行指导,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情况的判断能力,并协调身心有效应对。

2.从心理层面来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环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一些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学校、教师应基于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校园足球对初中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校园足球在心理层面对初中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战术心理素质的考验,足球比赛需要战术,而战术效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支撑。在初中校园足球运动中,教师可以在战术配合训练中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灵活掌握战术技巧,还应形成应对比赛压力的强大心理素质,从而不断提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改善心理机能;第二,团队精神的培养,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运动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十分必要,但是初中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因此,在校园足球中,教师可以通过传切配合训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队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提高心理素质;第三,意志品质的培养,任何体育运动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撑,足球也不例外,在校园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渗透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炼意志,提高对足球、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二、初中校园足球的实现途径

1.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导校园足球健康发展

校园足球对于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以及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来看,并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形式,一种校园文化类型。因此,学校应根据校园足球对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出发,创新教学理念,从多角度挖掘足球的教育价值,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应成为校园足球开展的基本指导,即学校一方面要明确足球的运动功能,利用科学的训练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强调以球润德,在校园足球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校园足球提供专业指导团队

体育教师团队是校园足球开展的重要环节,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对于足球运动教育价值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学校应从多角度发力,增加师资力量投入,推动校园足球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例如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养,增加足球专业训练内容,以打造复合型体育教师;加强与专业足球训练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专业足球教练员这一资源,引入校园足球教师队伍中来,以优化教师结构,并积极推动校园足球教研工作的开展,从理论到实践层面提高对学生的指导;积极组织教师队伍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以不断更新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结构。

3.创新校园足球活动内容,提升足球运动的趣味性

校园足球不同于专业的足球训练,学校、教师应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体育能力出发,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足球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内容中体验足球的乐趣。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让足球走进课堂,并通过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的课时安排,增加学生参与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机会;在课间活动中,增加“快乐足球”环节,利用课间操的形式,将足球与音乐、舞蹈等相融合,以提升足球的吸引力;组建班级联赛,并形成常态,让学生在竞赛机制中提高对足球的训练兴趣;组建足球啦啦队,为校园足球运动加油鼓劲,以形成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4.优化学校教学管理各环节,保障校园足球有序运行

校园足球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到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因此,为发挥校园足球对初中生的培养作用,学校应逐渐突破管理中的难点,为足球运动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机制。例如建立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完善校医院的管理流程,为学生健康安全的足球运动训练提供保障;建立足球经费管理和使用,明确经费预算管理,公布使用细节,积极配合各方监督;完善足球比赛机制,指导各个班级组建足球队,并制定系统的竞赛机制,利用竞赛推动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之,在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校、教师应积极推动校园体育运动的创新,而引入校园足球则是拓宽体育教学范围,丰富学生体育生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选择。校园足球从生理到心理层面对初中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应共同努力,从指导思想、师资力量到活动内容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让初中生能够在更加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体会足球运动。

参考文献

[1]蔡伶俐,崔福亮,何为.初中校园足球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探究与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8(10):61+56.

[2]周林茜,夏思永,梁斌.重庆市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动机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05):119-125.

[3]张良成,王咏梅.初中學校推广校园足球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167-168.

作者简介

吕占茂,男,籍贯:吉林农安,199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能。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初中学生校园足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