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保护与利用

2019-12-11字剑萍

青年时代 2019年29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爱国主义教育

字剑萍

摘 要: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祥云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地,红色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现有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边纵第八支队纪念馆、王孝达革命烈士故居、云南祥云铁道兵历史文化陈列馆、普发兴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多个省、州、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由于各种因素,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还没能充分挖掘,本文以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为例,分析了目前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所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保护与利用;烈士故居

祥云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宝地,既是烈士王复生、王德三、王孝达的故乡,也是红二六军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边纵第八支队的策源地,同时还拥有云南驿马帮文化博物馆、二战中缅交通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有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边纵第八支队纪念馆、王孝达革命烈士故居等省、州、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当前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现状分析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委会王家庄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距今已有125年历史,为传统土木结构民居院落。主院由三开间重檐木结构楼房围成四合院,正房西向。偏院又称小花园,由主院南厢房与东、西书房与南面照壁构成“三方一照壁”布局。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是烈士王复生、王德三和王馨廷青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生活的场所。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承载着特有的历史厚重性、革命传统性、人文科学性、思想教育性,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一代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于2009年8月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烈士故居的历史价值

王复生,1896年出生在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云南籍第一个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锋和中国革命先驱,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罗章龙、邓中夏、王有德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此期间,和毛泽东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1936年6月,被日军宪兵队逮捕,同年8月15日,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杀害。

王德三,王复生胞弟,1898年出生,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25年间,点燃了陕北最早的革命火种,发起成立了陕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并担任陕北特支书记。1930年1月当选为地下党第一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11月19日因叛徒出卖在安宁被捕,12月31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王馨廷,王复生、王德三胞弟。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被军警打伤,吐血成疾,16岁便英年早逝。

(二)烈士故居的育人价值

王复生、王德三和王馨廷成长的王家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与学习的书香门第,烈士的祖父王榛是一个有较高学养的贡生,身为贡生他不涉足官场,在家乡设馆办学,给子孙造福,兴修祠堂,为乡里排忧解难;烈士父亲王之溎也是乡里的有学之士,他忧国忧民、大义凛然,在乡设馆教书,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祖父和父亲都是乡里的有学之士,在这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氛围中,王氏兄弟在幼童时就受到了良好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在祖父和父亲言传身教中,兄弟三人从小学习功底扎实。走出王家后,经各自努力,王复生、王德三成为了北大骄子,王馨廷也出类拔萃,成为了京师四中的优等生。

从兄弟三人的成长历程看,王氏家族向来注重家人的责任教育、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王家人用自己的高风亮节为人们作出了表率,他们的红色家风里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重温王氏兄弟成长的足迹,人们看到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心,这源自于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

(三)烈士故居的建设现状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资源。为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烈士故居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2012年11月,祥云县争取了祥云“红色传承”建设项目,修缮了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恢复了故居原貌,新建了文化广场和红色传承教育馆。现在,教学点占地面积约9亩,建筑面积约2 300多平方米,除展示室外,配套有多媒体教室、会议室、讨论室、办公室、场景复原室和游客服务中心。

通过提升改造、加强管理,故居的教学功能、教学环境、综合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可同时满足200名学员的培训、学习需求。

(四)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与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与形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党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故居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第一,故居目前陳列和布展陈旧。自2012年初次修缮后,再无更多资金投入布展,展品陈列大多以烈士家属当年使用过的生活和生产用品为主,陈列布展无创新。

第二,烈士故居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单一。参观学习团队进入基地后,以听讲解员讲解为主,互动和体验内容较少,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未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祥云开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活动。

第三,烈士故居目前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工作人员既是管理人员也是讲解人员,工作人员无更多精力,专业水平不够,管理水平和讲解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

第四,资源整合不足。教学基地配套服务缺乏,餐饮、住宿、出行等配套服务缺乏“一条龙”服务设施,致使学员和游客到基地参观完成教学后还要寻找就餐和住宿的地方,而且县内各爱国主义教学基地之间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链,参观学习单位到祥驻足时间短,未能带动周边百姓收入增长。

由于各种因素,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还没能充分挖掘,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存在的问题也是祥云县其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有的问题,大部分基地都存在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基地间没形成系统教学链,场馆设施和展出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要引起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二、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开发利用思考

针对目前祥云县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结合祥云发展实际,我们在开发和利用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应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系统的教学链,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做好基地的管理和讲解服务。

(一)政府重视,资金投入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修缮于2012年,时隔7年,故居目前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而展陈内容和解说词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多年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新和发展最大的阻力便是经费不足,拥有红色教育资源的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引入资金,建设教育基地,当地政府部门应该重视爱国主义基地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将基地建设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

(二)整合资源,发展旅游

祥云及周边地区保存有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大量珍贵史料,同时祥云高原特色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在全省独具特色,为开展干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独特、丰富、鲜活的素材和场景。教学基地可充分利用好祥云县及周边地区的红色资源,逐渐形成“教学基地为点、周边红色资源和产业基地为线、滇西地区为面”的相互贯通、有机连接的教学资源网,坚持基地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以旅游促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增添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队伍,提升水平

教学基地的管理人员要摆正基地管理中的地位,加强整体队伍建设。保安、保洁和绿化等后勤人员的选拔要注重专业素养;讲解员队伍建设要常抓不懈,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基地讲解员各种层次和种类的教育培训活动,丰富他们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志愿讲解员队伍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讲解员作为基地讲解员的助手,同时也可以让当地具备一定解說能力的群众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红色教育的工作中。

(四)加大宣传,传播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爱国主义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一是要利用互联网将爱国主义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二是要拓展受教育范围,结合媒体进行推广,并与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利用课堂和现场教学等形式拓宽教育渠道;三是加强基地自身建设,教育基地将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资料的搜集和考证以及编辑成册,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同时还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弘扬烈士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真正成为具有社会价值的教育基地,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挖掘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并进行点、线、面结合的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尹云凤,任岳君,忻周平.如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宁波地区为例[J].文教资料,2019.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爱国主义教育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