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19-12-11李平勋

青年时代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李平勋

摘 要:本文分析了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针对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行存在障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远不适应等问题,提出滑县应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有效运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对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享受优秀且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利与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一、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十八大以来,滑县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该县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首先,县文化馆、图书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实现了全年免费向群众开放,馆办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7年,滑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对外宣传滑县的窗口;县图书馆开办的24小时免费借阅室对外开放,成为县城一大亮点,并且走在了全省市、县前列;县文化馆开展的“百姓大舞台”进社区巡回演出活动,吸纳了县城24支文艺表演队参加,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性演出和宣传活动,得到省文化厅的认可和资助。

其次,各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一站安排一名文化站长负责日常工作,中央财政每年拨付各乡镇文化站5万元免费开放资金,改变了过去乡镇文化站无人、无房、无经费现象。

最后,各行政村都建成了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和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服务网点。178个贫困村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八个一”全覆盖,有文化活动室、有文化活动广场、有一个简易戏台、有一个宣传栏、有一套文化器材、有一套广播器材、有一套体育设施器材、有一套照明设备。全县有22个村建成国家示范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二、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与发展的形势相衡量,还有许多差距和问题。

第一,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县文化馆、图书馆因受场地限制,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都有房屋,但多数无文化活动广场,现有的设施被挤占、挪用现象突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活动用房面积较小,多数与村室共用或一房多用。834个非贫困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还不到位,活动场地、设施、设备严重缺乏。

第二,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行无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抽调问题严重,经费使用混乱,日常免费开放得不到保障。178个贫困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1019个行政村的农村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网点因缺乏专人管理,保障经费不足,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能很好发挥作用。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适应。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目前的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存在时间较短,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情况,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比较突出。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存在人员编制少、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人员流失严重、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等问题。

第五,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未形成气候。目前,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很高,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力量还存在开放范围有限、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第六,未建立科学合理、长效性与实效性契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监督机制。目前,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监督机制过于重视政府责任、财政投入、设施开放率等硬件环境,而对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社会参与度等缺乏有效的评估。

三、加强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确保完成全县各行政村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八个一”全覆盖。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底蕴等,切实把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地域特色鲜明的精品工程。滑县图书馆、文化馆虽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但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兄弟县市(浚县、长垣、鹿邑),与济源相比更有天壤之别,加快新“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势在必行。

(二)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有效运行

尽快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运行保障办法,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站点指定专人管理,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在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将大运河非遗展馆、木版年画博物馆、人民影院、森林公园等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纳入免费开放序列。对挤占、挪用公共文化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立即整改,恢复原貌,使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应有作用。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县图书馆、文化馆尽快实施法人治理和总分管制,激活用人机制,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恢复过去编制模式,将各乡镇文化站长编制划归县文旅广新局管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就近招募文化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可适当给予交通、通讯补贴,真正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统筹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动政府公共文化供给与百姓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民俗博物院、大运河非遗展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利用率、共享率和服务效能。

(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机制多样,管理灵活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结构体系,吸引有艺术专长、热心基层文化工作的退休干部、大学生和乡村教师,加入到基层文化队伍中。积极推进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和力量,激发群众文化热情,发挥社会文化团体组织作用,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将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各地人才结构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多途径破解基层文化人才困境。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加快培育社会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提供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建立流动文化服务驿站,以文化大篷车、流动图书馆、流动民俗馆、流动非遗展示等形式为载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进校园、进工地、进敬老院等。同时,还应当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组织滑县非遗项目走出去参展、参演,广泛宣传推介;外地优秀民俗文化和精彩的非遗表演也可引进来,以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展演场所的作用,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的目的。

(六)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监督机制,促进机制长效运行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监督体系能够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不仅是检验开展公共服务的强有力手段,而且在提高文化部门与有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就十分必要。

在绩效评估内容上,不仅要将政府责任、财政投入、工作效率、设施开放率、服务质量、城乡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等作为评估制度的主要方面,而且要引入人员培训、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活动参与度(广场舞、农村娱乐比赛等人民群众参与)等作为重要补充;在绩效评估程序上,在統一的部署和指导下,公正、公开的展开绩效评估,同时接受外界各种力量的监督;在绩效评估主体上,要保证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共同参与评估,除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并邀请专家学者、公民代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基本受用者及其他相关社会力量的参与。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文化服务部门的工作,使评估得到更科学的结果,避免内部评估的形式主义。

在绩效评估报告上,要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定期发布绩效评估报告,确保人民群众了解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相关结果。在行政问责上,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纳入政府人员绩效考核之中,建立健全行政问责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兼顾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政府有关人员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从而保障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饶玮.服务升级背景下咸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6):120-122.

[2]毛艳梅.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案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3]刘日.政府职能定位与履行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12-17.

[4]焦德武,陈琳.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9-103.

[5]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