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建+社会治理”工作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

2019-12-11席祎静

青年时代 2019年29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党建

席祎静

摘 要: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是现下我国开展党建工作以及社会治理工作的核心。关于社会治理,其主要目的是切实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关于党建工作,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关注民生、时时心系群众,尽其所能帮助群众处理社会与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将基于“党建+社会治理”这一视角出发,分析与探究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组织力建设

现阶段,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力,对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缺少组织力,将难以在基层落实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基层党组织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与其特殊地位也无法较好的体现。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及提高组织力的主要作用

关于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其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指定的目标任务与在其职权范围内综合各方力量而形成的合力。而其中的每一种力量都是组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的一面,并且每一力量都有双向性影响。提升集成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为其中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扎根在基层,而提升其组织力则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中之重。应坚持党的统领将提高组织力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党建+社会治理”工作中组织力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组织力建设未能实现结构平台的有效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积极探索并试行党建的“大党委”制度,旨在可以搭建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的全新工作平台,用组织力实现党建对社会治理领导。可是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部分基层党组织不能明确定位自身职责,例如一些基层党组织以整合管辖区内资源为依托形成街道“大党委”,可是在街道党工委和“大党委”自身的职责权限方面未能进行明确界定,而且定位也相对模糊;(2)没有厘清其他治理平台与区域化党建平台之间的关系。例如各个单位是参与党建联合会议的重要主体、党员是参与党员代表会的相关主体,党员与群众则是参与社区代表会的主体,这三部分无论在其人员还是职能方面必然会存在交叉,因此应在运行中有效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力建设有待深化价值认同

基层党组织具有强大的组织力,这样才可以给社会治理打下在政治与组织方面的强有力基础。可从实际情况来看,社会治理中比如社区管理未能体现强大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在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单位的情感精神方面,不能对社区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基于此,作为基层党组织怎样发挥出自身的统筹协调与动员作用,对居民的价值进行引领促进共同体意识尽快形成,让其对于价值观念的归属感充分迸发,这是新形势下“党建+社会治理”推行与创新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三)组织力建设未能充分实现多元治理格局

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以往的单中心治理逐渐转变以党建为引领核心的治理结构的多元化,由此应该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核心实现多元联合治理新方式及其保障制度。从当下形式来看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多元主体力量:(1)各种群团组织虽然深入社区,可其所具备的枢纽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基层群团在开展治理工作中存在边缘化的问题,部分群团组织工作没有广泛的覆盖面,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念难以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自身建设;(2)仍需进一步发挥各种专业社会组织的自身作用。对于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而言,因为受到地区发展水平以及分布不均衡的限制,存在数量庞大的服务型社会组织,在矛盾调解类与社区管理类的社会组织中没有发展“后劲”,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3)需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员所具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目前很多地区早已建立并实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的有关制度,可是在党员报到之后的有关工作与跟踪考核制度仍不完善,除此之外,党员投身于社区治理的平台与路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四)组织力建设没有理顺其体制与机制

现阶段,我国“党建+社会治理”这一创新机制依旧处在初步探索时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基层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的新型运行构架,可是还没有达到常态化运行的状态,也没有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稳定与持续性。在团组服务机制、党建区域共建机制等相关配套的体制与机制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在党建工作中的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共建的模式相对单一,不能真正地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优势转变成社会治理工作的不竭动力。

三、基于“党建+社会治理”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本课题通过对“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调查分析研究,探寻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实践方式和有效途径。

第一,抓实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力建设基础。组织力提升首先需要做好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对基层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员队伍进行有效教育,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求拥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与个人能力,我市创新的“五星争创”“全科干部”等经验,社会治理工作也可圈可点。要使党员与党支部书记正确意识到“党建+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从人的层面,提高组织力的建设水平。

第二,充分整合資源,实现组织力建设精细化。对于基层党建工作而言,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原则,充分整合各种的优质服务资源使得社会组织更具有公益性与服务性,在扩大社会化载体的同时,要让基层党组织联合社会组织,形成有机整体,能够真正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1)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多种资源,比如社区事务办理、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卫生服务等等。例如金东区“红色网格”的建立,充分说明基层党建抓强了有战斗力,抓实了出生产力。(2)还应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将“党建+社区治理”的联通机制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社会治理的有效创新;(3)通过“网格”党支部,将创建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等重要契机相结合,将社区所具有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联合工作让社会治理工作可以达到“迅捷反应、协同指挥、高效运行”的目的,保证相关管理事务能有序合理推进;(4)通过城市中的社会公益性组织进行有关志愿服务,以此推动社会事业协同发展,并能以此为平台加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只有将以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出发点,才可以受到群众拥护与大力支持,才能具有组织力与生命力。

第三,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保障组织力建设。从制度层面出发,政府所制定的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服务标准、建设规划等有关制度要做到统筹运用,将多元治理的实际效用发挥出来,以制度保障组织力建设。(1)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思想认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开创的平安浙江建设的路子砥砺前行,这是工作的根本遵循;(2)要构建系统的制度體系,认真总结各县(市、区)“党建+”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其固化上升为制度成果,全域化推进,打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标准。

第四,激发最广大群众,转变组织力对象和主体的统一。组织力建设中要不断转变工作方式,要善于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动员群众来服务群众,彻底打破机关化思维定势,构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联动开放共享的群众路线资源配置和供给机制。基于此,若想提高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入融合,就有必要提高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基层党建工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赋予群众一定的权利,使得群众可以参与和自行探讨社会公益、社区工程等与自身权益相挂钩的议题,通过民主协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总之,不仅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而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所具有的职能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高度结合,依靠组织力的提升将党建落实到基层治理、引导基层治理以及保障基层治理工作,使得广大群众可以参与与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重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悦伦.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珠三角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视野,2017(05):67-70.

[2]黄意武,李露.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州学刊,2017(10):68-73.

[3]孙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4):27-34.

[4]许爱梅,崇维祥.结构性嵌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J].党政研究,2019(04):32-37.

[5]赵晓明.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助力首都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交流会召开[J].中国社会组织,2019(13):62.

[6]张娅.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现状及优化路径——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03):84-89.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基层党建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