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
2019-12-11庄玉凤
庄玉凤
【摘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学文化领域传承的瑰宝,昭示了中国历史各朝代的民俗民情与社会动态,包含着历代诗人真挚的情感与厚重的抱负,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文学素养培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立足于同一作者视角、立足于相同创作背景以及立足于系统分类角度等多个层面出发,探讨基于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典诗歌;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群文阅读理念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领域逐渐兴起,这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运用单元整合的方式,师生依照一定规律与特点将同类文章作品划分为一组,然后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对其中产生的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组作品开展细致阅读,从中探寻生发的思想、观点与感悟,进而更好地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内在规律,从历史文化、诗歌韵律与诗人情怀中收获审美感受与文学教育意义。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存问题
受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直接讲授法,依照既定教学流程进行背景介绍、引领诵读、内容讲解与情感闡释,内容较为枯燥,过程也比较乏味,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大多数教师以教材中节选的诗歌篇目为依托,缺乏有效延伸、迁移与拓展,教授给学生的答题模式也带有较强的套路性、模式化,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将进一步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群文阅读观照下的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优化策略
(一)立足于同一作者视角,实施跨越教材的篇目融合
以往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带有较强的孤立性,学生只要在某一单元集中完成几篇古典诗词作品的学习与背诵,领会指定作品的知识内容与情感思维,这也就致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超出教材之外的诗歌时难以准确把握其思想。因此,教师应当纠正这种孤立死板的教学方法,真正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正确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从而在举一反三中提高古典诗歌阅读理解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立足于同一古典诗歌创作者的视角,全面审视教材中涵盖的古典诗歌内容,在某一篇目教学的同时调用其他教材中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更好地针对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与情感倾向进行良好的把握。
以人教版必修3中的《蜀道难》篇目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李白的作品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两个篇目进行比较鉴赏,整体把握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洞察其大胆夸张、瑰丽雄奇的想象力与语言表现力,进一步体会李白的诗歌作品所传达的酣畅淋漓、热烈豪放的思想情感与诗人情怀,从而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的“浪漫飘逸”这一特点产生更好的把握。再如人教版必修3中的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为例,同样的,可以结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蜀相》《登岳阳楼》《旅夜抒怀》《阁夜》等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比较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饱含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进而对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进行更好把握。借助这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孤立的篇目进行有机串联,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进一步深化对于不同诗人诗歌风格、情感表达倾向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
(二)立足于相同创作背景,实现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
语文古典诗歌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课下阅读大量诗歌作品进行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强化对不同诗歌作品的感知与把握。因此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发展的学习理念,将诗歌阅读由教材扩展到课外,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解读诗歌作品、查阅背景资料与作者经历,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具备厚重的文学素养积淀,能够立足于教材诗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延伸,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化对同类型古典诗歌作品的整体把握,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该诗主要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入唐代诗人郑畋的《马嵬坡》,并且和李商隐的《马嵬坡》一起进行对比,把握同一体裁下不同诗人创作的表达方式与情感倾向,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诗歌在叙事、写景与抒情方面存在的特点,也有助于针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产生更加全面的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形成动态思维与延伸思维,提高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立足于系统分类角度,推动不同诗歌的讲解推断
哲学层面将世界定义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将其延伸至诗歌领域也具有同样领属意义,不同诗歌之间既保持独立的个体性,同时内部又存在一定的关联与联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树立整体意识与全局观念,针对不同诗歌进行系统分类,从而进一步把握诗歌的结构脉络与情感动向,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例如同样是表达诗人隐居山林后的生活动态与内心情感这一题材,可以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王维的《山居即事》进行对比,从中探寻二者诗风的异同,进而结合诗人经历与性格特点探寻其中的原因。再如从语言风格角度出发,可以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联系,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诗风的豪迈激昂与深沉婉约,进而在脑海中构筑立体化的诗人形象,对其诗歌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从表现手法角度出发,以托物言志为例,教师可以将王冕的《墨梅》与虞世南的《咏蝉》相结合,系统把握咏物诗的主要特点、考查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具体内涵,进而将该手法与借景抒情相对比,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深化理解认知。这既可以丰富阅读的量,也可以深化对课内文本的理解,巩固课内所学的诗词赏析知识。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理解诗歌,学会阅读,丰富积累,这是群文阅读中最最基本的策略。但仅仅是比较,还不是目的,也难以具有一定的深度。归纳、总结和比较组合在一起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有了归纳和总结,才能使学习走向更深的层次。梳理,就是对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分类、分层和分析,整合则是将看似分别独立的内容和材料进行组合和联系。梳理和整合是更高要求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它既是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常用方法,也是阅读和写作中常用的方法和能力。在群文阅读中,通过梳理和整合可以提升群文阅读的品质,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论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建立在动态发展的学习视角上,借助全局观念与整体性的眼光实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统筹规划与纵横延伸,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作者、不同体裁风格、不同情感表达倾向的古典诗歌所蕴含的共性创作理念与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于诗歌创作方法、情感倾向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成效。这样将使学生的阅读鉴赏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才是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唐元春.小议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7(13).
[2]宋海英.深情朗读、尽情想象、优选载体——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