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创天地”典型模式发展策略探究

2019-12-11倪艳秦臻袁诗涵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倪艳 秦臻 袁诗涵

摘要:“星创天地”是农业农村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有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特征、以高校院所为依托、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等6种典型模式。针对当前“星创天地”商业模式不明、创业扶持资金及相关资源短缺、创新创业人才不足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星创天地”盈利模式、完善政府监测及考核机制、完善支撑保障措施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星创天地”;典型模式;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0-019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0.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typical mod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aker space”

NI Yan1,QIN Zhen2,YUAN Shi-han2

(1.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Hu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Wuhan 430077,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aker space” is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platform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Currently, there were six typical models, which were led by lead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order agriculture and brand agriculture, dominated by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featur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pported by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aker space business model, business support fund and related resources shortage and th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ed advance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establish a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aker space profit model, improve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perfect supporting security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aker space; typical model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为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双创活动,中国科学技术部在2015年提出打造“星创天地”,动员和鼓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星创天地”能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办公场地、各种创业辅导服务及训练实践平台,整合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降低农业农村地区创新创业的成本,促进涉农科技成果转化。

1  “星创天地”发展现状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部首批认定了638家模式新颖、服务专业、成绩突出、运营良好的国家级“星创天地”,总共集聚创业导师2 232名,累计培训创业人才227万人,孵化企业10 335家,创造产值利润达354亿元。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部新增国家级“星创天地”568家。2018年12月,第三批国家级“星創天地”备案名单公示。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 824家,其地区分布和占比情况见表1。排名前十位地区的“星创天地”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49.55%,与各地的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资源、创业资源富集度程度相匹配。

2  “星创天地”的典型模式

“星创天地”是一类新型的农业农村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相比,有着服务农业农村创业链条前端、满足网络时代新需求、更加开放的资源共享等特征。“星创天地”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吸引科技特派员创业、农民工返乡、毕业大学生到园区创业[1]。“星创天地”主要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型企业等为载体,整合科技、人才、信息、金融等资源,集中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2]。目前主要有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特征、以高校院所为依托、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等6种典型模式。

2.1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模式

陕西省榆林市东方红小杂粮“星创天地”由榆林市东方红食品公司建设。东方红食品公司是一家以苦菜、杂粮加工和销售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该“星创天地”通过转化9项科技成果,建成约267 hm2的有机小杂粮生产基地,约3 867 hm2的苦菜采集基地,培育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创客99名,带动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97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龙头企业资金、技术雄厚,能够解决“星创天地”运行中的土地、劳动力问题,是“星创天地”运行的必备条件;二是龙头企业有很强的市场敏锐性,对于创业项目的市场适应性具有天然优势,容易获得成功;三是龙头企业可以为“星创天地”的创业者提供直接接触企业管理的机会,为创业者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四是以优势项目带动可以保障创业,能够吸引并留住年轻人,培养新一代青年农场主,使“星创天地”实现可持续运行。

2.2  以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基础的模式

黑龙江省宝清县冷硒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家第二批“星创天地”。该公司用研发立品牌支撑,建平台促“硒米”销售,通过规模化订单农业模式,签订单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当地富硒土壤的资源优势,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研发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冷硒胚芽米,提供当地农户种植。公司还在宁波、深圳、广州、三亚、无锡等地投资建设了5家旗舰店,解决了销售问题。目前公司已形成了“订米网上商城+微商城+米到家APP”联合运作的网络销售平台和“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的经营模式。当地8家农民合作社成立了联社与公司紧密合作,5家农民种植合作社发展成为公司的分社。

以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为依托的“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能统一发展品牌农业,在粮食行业构建粮食种植、粮食企业、粮食产业三位一体的生态粮食产业化发展模式,打造科研生产、收购、储藏、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通过创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二是能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家的优势,为农民创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2.3  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的模式

江西省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星创天地”打造了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已建成核心区面积487 hm2,科研费用总投资12.2亿元,建有150 m2的标准实验室和240 m2的组培车间,帮助企业进行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该“星创天地”创客已成功申请基质气雾复合式栽培两项专利,创建了气雾栽培耕作模式蔬菜工厂,并通过“星创天地”建设的B2B电商平台直接向中小零售商提供采配和售后服务[3]。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的“星创天地”,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粮油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6家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园区内建有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中心、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24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1家,吸引40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转业军人、退休教授和技术人员到园区创新创业,培养了200多名农技专业人才[4]。

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搭建“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园区具有很好的孵化实验条件,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二是园区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训优势,拥有丰富的土地、资金、人才等创新创业资源,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很好的创业训练;三是园区有良好的专家服务团队和校地合作关系,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辅导;四是园区在实体化运行创新平台方面有探索,可为“星创天地”建设及运营提供借鉴;五是园区在科技金融结合方面的探索步伐较快,与部分金融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创业者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2.4  以校企合作为特征的模式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开建大学生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每年面向安徽农业大学大二学生进行公开遴选,公司为其提供经费支持及安排孵化实践。为种植大户开办农场主培训班,举行安徽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培训班,培训班学员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遴选。通过开展创业扶持指导,组建安徽现代青年农场主协会和安徽现代青年农场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帮助农场主解决创业难题[4]。

以校企合作为特征的“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技术转化优势,在高效益农业领域建设“星创天地”;二是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场所便利;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企业为创业服务的同时,也通过与创业项目的合作扩大了企业主业的市场规模。

2.5  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模式

武汉生物智造“星创天地”是依托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建立的“星创天地”。武汉生物智造“星创天地”自建2亿规模的股权基金和2 000万的种子基金,同时引进合作基金7支,合作农业担保公司2家,形成生物农业产业基金平台,投资“星创天地”内企业7家,总额达6 507.5万元。线下配有3 000 m2办公用房、32套创业公寓、207 hm2种养基地,建有生产基地、大棚试验场地、展示体验空间、投资洽谈空间、活动交流空间、众创公寓等服务载体,开展技术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产业发展、成果示范推广等服务。“星创天地”接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10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提供在线科技咨询服务,构建开放与合作的创业导师智库,汇集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上百名农业科技专家,引入湖北省省委、武汉市委组织部的人才体系,连同外聘企业家、投资人共同组成规模达300余人的创业导师团队,2015年至今共深入对接的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72家。

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有利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转化;二是可以直接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由于部分“星创天地”就建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为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创业的便利;三是拥有豐富的实践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专家团队及创业导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创业成功率。

2.6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的模式

部分特色农业领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星创天地”培育更多的创业者来实现产业规模做大做强,如重庆市云阳县的蜂谷美地生态养蜂有限公司投资的三峡蜂业·“星创天地”,项目建成蜂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互联网运营孵化服务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共享平台、蜜蜂产业博览示范中心、市场营销创意策划设计中心、养蜂机具物资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及蜜蜂产业技术培训中心共7个创业服务功能区域,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村官提供蜂产品检验检测、互联网运营辅导、冷链仓储物流共享、蜂产品推介、市场营销创意策划设计、物资供应及技术培训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星创天地”的发展优势:一是特色产业效益高,容易激发创业活力,扩大创业规模;二是“星创天地”运营企业在服务创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客的创业活动获得一定收益,实现“星创天地”的可持续运营;三是“星创天地”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仓储、物流等特别服务获得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随着入驻企业的创业成功,将共同进一步做大该特色产业规模,“星创天地”运营企业实现市场支配力,获得稳定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星创天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商业模式不明

“星创天地”需要独立运营,只有通过实体化运作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实体化运行关键在于“星创天地”的盈利模式。“星创天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部分运作成本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解决,但大多数运营成本必须通过适当的商业模式创新来弥补,也就是从“星创天地”服务的产业发展中获利,否则“星创天地”运行必然难以为继。当前大部分“星创天地”还没有实现盈利,必须进一步清晰市场定位,明确经济增长点,找到能够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3.2  创业扶持资金及相关资源短缺

相比其他领域,农业创业更容易受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大,投资周期长,难以低成本地获得创业资金支持。“星创天地”的农业创客群体往往经营能力弱,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获得担保得到银行贷款。创业者如果流转农民土地,只能取得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权,不能直接抵押。同时,目前土地流转和流转成本还存在诸多难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都制约着“星创天地”的发展。

3.3  创新创业人才不足

在“星创天地”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充分考虑了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要素,选择依托区域重点农业建设以确保有足够的需求,但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部分创客不了解农业“星创天地”,农业及农村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加上农业相关创业服务人才匮乏等因素,不同程度地限制着“星创天地”的发展。

4  “星创天地”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协调机制

“星创天地”作为农业领域的众创空间,具有公益性,其管理部门和面对的创客群体均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统筹处理土地、资金、人才等政策,为“星创天地”的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星创天地”在纳入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后,各地科技管理部门需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精神,继续完善推进“星创天地”的政策措施,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等单位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服务和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支持农民工参与科技特派员创业。

4.2  建立“星创天地”盈利模式

地方政府可结合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实施,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支持“星创天地”的建设。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以创投结合、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支持农村科技创业,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业融资机制。同时,“星创天地”的运营实体应尽可能创新商业模式,从创新创业增值服务中获得收益,如从股权投资、物流营销等创业服务领域获得收益。

4.3  完善政府监测及考核机制

政府授牌进行的“星创天地”建设,必须按照考核任务要求,建立考评指标体系,对“星创天地”的健康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良性的奖惩机制。将创业服务能力、服务创业者数量和创业者运营情况等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不断总结完善。对建设运行良好的“星创天地”,政府部门可以从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而对于运行质量不良的“星创天地”则适时督促整改或取消授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星创天地”若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政府部门则可以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奖励,在税收优惠政策上给予支持。

4.4  完善支撑保障措施

完善“星创天地”的创业辅导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建立融合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创业导师队伍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和“星创天地”自有资金的作用,丰富创业资金渠道。加强对“星创天地”品牌的建设,营造农业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加强典型案例和经验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社交平台搭建星创交流平台,宣传创业事迹、分享创业经验、展示创业项目、传播创业商机,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贾敬敦.建设“星创天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农村科技,2017(10):47-49.

[2] 赖娇健,宋  茜.“星创天地”孵化出高“颜值”农业——江西省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创新发展纪实[J].农药市场信息,2017(7):60.

[3] 科  农.着力打造“星创天地”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安徽省“星创天地”典型经验介绍[J].安徽科技,2017(2):27-30.

[4] 张来武.打造星创天地,開创第六产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5(11):30-35.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