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走出去”战略思考
2019-12-11喻莉
喻莉
[提要] 在十九大报告影响下,全国掀起文化“走出去”浪潮。重庆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接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坚持注重文化交流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游击式”与“阵地式”相结合、坚持文化交流“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坚持强调重要文化机构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等几个方面,推动重庆文化产业创造性发展。
关键词:重庆;走出去;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30日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力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推动文化国际传播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化“走出去”活动的浪潮。重庆作为直辖市之一,肩上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推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传播的责任。进一步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成为重庆文化产业目前工作的重心。要实现重庆文化的不断国际化,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性作品,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打造重庆文化品牌,接轨国际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观,预示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事关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更是国家治国策略、制度法规建立的基础和源泉。随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被世界认可。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打造“欢乐春节”、“海外文化中心”、“重庆文化周”、“友好城市交流”等文化交流品牌。参与的团组达两百余个,涉及到的人次有五千余人,遍布的国家和地区达三十多个。通过举办演出、进行文物图片展览和文化讲座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对重庆的文化有了直接的了解和亲密的接触。此外,重庆其他各类传播形式的文化活动也是层出不穷,遍布世界各地,实现了重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了重庆的对外开放大局,有效增强“重庆名片”宣传效果、扩大了知名度、提升了美誉度。
二、讲好重庆故事,阐释重庆特色
文化实践和活动创新,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改进观念和优化形式。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主要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坚持注重文化交流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重庆文化地处长江文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与青藏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共同构成了长江文明,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個璀璨明珠,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文化,以此来赢得世界的关注。现阶段,我市实施文化“走出去”,依然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依靠政府资金推动以舞龙为代表的非遗,以杂技、川剧、歌舞、芭蕾为代表的演艺,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三峡文化为代表的文博展览等“走出去”,极少通过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国外文化传播经验看,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是靠市场的力量实现的,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百老汇、迪斯尼等品牌文化企业都是靠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重庆文化也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应树立从单纯“文化交流”理念到“占有国际文化市场份额”的市场导向性,树立文化“走出去”竞争意识。坚持政府“有形之手”推动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介我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友好城市合作,强化海外文化阵地建设;鼓励重庆文化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合资乃至上市的方式在海外融资,以资本运营带动产品出口,实现与国际对接,实现高附加值贸易,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坚持文化交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近年来,市文化交流中心与海外文化中心年度合作中,在积极推动重庆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把合作地知名人士请进来,参与文化交流和企业合作,多层次展示重庆文化,收到较好效果。例如,2017年通过举办“中国文化中心执行理事会来渝参访之旅”,邀请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马红英等10人赴渝参访考察,促成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与重庆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影视学院达成教师互访教学和学生交换培训合作意向,促成猪八戒网与新加坡ZBJ-SPH公司旗下的ZomWork.com网站达成“中国文化传播大赛”合作意向。会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主办“重庆艺术创作之旅”,邀请新加坡随笔南洋文化协会会长邹璐等5人参访了大足石刻、武隆天坑、钓鱼城、白鹤梁题刻等景观,极大地激发了以邹璐为代表的“重庆艺术创作之旅”团队的创作热情,先后在新加坡文化中心网站推出《“重庆文化年”之重庆艺术创作之旅》《穿越时空,遇见重庆的前世和未来》《来大足方知大足》《石鱼出水兆丰年》《不凡印象,非凡武隆》等十余篇随笔文章,由衷赞誉重庆文化魅力。当前,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热潮掀起后,为了重庆文化更好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必须做好“冷”思考,增强问题意识,加强文化“走出去”战略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好顶层设计。第一,编好文化交流“菜单”。通过深入挖掘重庆文化资源,编制好重庆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列“菜单”,做到心中有“谱”,解决讲重庆的什么故事问题。第二,炒好文化交流“这盘菜”。按照“民族典范、国际水准”要求,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总体心理趋势、消费习惯及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以及与重庆建立友好城市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导向,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项目和文化产品,解决重庆故事如何创排演问题。第三,吃好文化交流“这盘菜”。按照党的十九大讲好中国故事要求,结合重庆故事的内容、形式和特点,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思考怎么“走出去”如何“引进来”?解决重庆故事讲解技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