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9-12-11许梦瑶尹健齐冯宇轩谢瑶李建华
许梦瑶 尹健齐 冯宇轩 谢瑶 李建华
[提要]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民收入也发生改变。经济增长是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影响京津冀地区农民收入的众多因素中,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在互相博弈中进化为新的城市和农村模式,而新的农村模式提高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也在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京津冀;城镇化;农民收入
本文受到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JGC101)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010482001/008)资助;通讯作者:李建华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19日
一、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得到学者的关注,但研究视角各有不同。刘晓倩、韩青认為: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其贡献率为12.6%;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尤其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明显。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创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邹勇则认为:中国食品产业不断发展,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方面食品产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能提高生产力,同时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的极大满足,对食品产业的需求层次不断升级,这不仅有利于食品产业革新,也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契机。
也有相关学者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农业保险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李琴、英崔怡、陈力朋认为: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农业保险密度和农业保险深度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和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家庭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来带动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水平的提高。张红梅、何永梅也认为: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农业产业具有弱质性,以及其生产过程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市场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保险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尤为重要。陈俊聪、程金鹅指出:农业保险影响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主要通过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两种方式产生影响,其中,直接路径包括农业保险的灾后补偿效应与融资缓解效应;间接路径包括农业保险的生产促进效应与就业创造效应。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
对于城市发展与收入的问题,不少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城镇化对于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城镇化、农民收入、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谭凤连、彭宇文指出,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均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任意两者的组合对第三者都有显著影响;高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农民收入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在一段时期内不明显。何丽丽、胡俊丽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亦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还有的学者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有影响。董连红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村更加重视,尤其是对“三农”问题,逐渐加强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升。李朋、王晓光认为: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关系着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金融改革提上重要议程,这将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将为农村居民收入带来有益的影响。原和平指出:农村市场的供给侧改革,盘活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要素,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调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会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城市和农村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城市化的扩张代表着农村的消失,农民身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转变为市民。农民收入的提高受于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等影响。本文认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在互相博弈中,进化为新的城市和农村模式。而进化出的新农村模式提高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京津冀城镇率与农民收入
(一)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的变化。在这里我们总结了2006~2016年近十年的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率。(表1、图1)
我们抽取从2006年到2016年这十年的数据研究可以知道,北京市城镇化率由84.43%上升到86.47%,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北京作为最一线的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包括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就算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城镇化人口还是在增加;且增加趋于平缓上升模式,天津市城镇化率由75.72%上升到82.91%,2006~2011年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是2011年之后,增速逐渐放缓。河北省城镇化率由38.76%上升到53.32%,上升幅度为三个城市中最高、增速最快。
着眼京津冀地区进行横向比较,北京和天津的城镇化率在2014年已分别达到86.38%、82.27%,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河北省城镇化率为49.32%,且低于我国整体城镇化率。
(二)京津冀地区农民可分配收入发展趋势。京津冀一体化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会产生影响。经过一系列调查,得出如图2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图2)
由图2可知,整体京津冀地区的农民可分配收入的发展趋势是从2006年至2016年逐渐增多的,呈现的是上升趋势;其中分开来看:天津近十年的农民可分配收入2006~2012年比北京少,从2012年后比北京和河北数据大幅度多,折线略陡,从7,942元增长到34,074.46元;其次是北京位居第二,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数据从8,620元增长到22,310元;然后是河北位居第三,数据从3,801.82元增长到11,019.35元,增幅较小。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展开,对于农业的影响很大,从而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首先从天津来看,农民的收入处于三者第一位,经过调查发现天津是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转变传统的城郊型农业为现代型农业,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化水平不断地在提高,采取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政策,积极响应了以都市圈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农业的新布局。并且天津自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基础,天津土地总面积为1.19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56万公顷,占全市工地面积的40.7%。近年来,天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为本市提供了大量丰富名特优,无公害绿色,营养价值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与鲜活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在调整,农业发展快、发展好,自然带动了天津市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并领先与北京和河北。
其次看北京,主要是采取了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数据表明这一政策能够明显地促进农民增收,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年主营收入、乡村旅游收入、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设施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另外,还采取了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和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这两个对策;这两个政策一个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拓展市场空间;一个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提升了农业价值的创造力,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收入。
最后看河北,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近几年为响应惠农政策,积极进行农村经济的改革,近几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在发展,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机构的数量和信贷额度增加,通过实践这一政策得到了证明,推动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证实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中会一直存在着固有的或新的瓶颈,从而发展起来比天津和北京进程慢,比如: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初期,河北省的规模、结构、效率、密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仍存在发展问题,需要继续分析解决。
三、京津冀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我们建立如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我们分别以京津冀地区总体,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四组数据分别对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择。我们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局和河北省统计局的数据库。经过数据整理和调整,我们选取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100元),作为被解释变脸,城镇化水平(单位:1%)作为解释变量。
(二)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我们将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反映在表2中。从实证分析检验结果,T检验,R2检验和F检验结果良好,我们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较好地擬合了我们选取的数据。从参数估计的结果来看,京津冀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提高1%,京津冀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将提高2,085元。北京市城镇化水平提高1%,北京市农民可支配收入将提高5,188元。天津市城镇化水平提高1%,天津市农民可支配收入将提高3,246元。河北省城镇化水平提高1%,河北省农民可支配收入将提高617元。
从单个城市的角度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城镇化都推动了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是城镇化水平对三个地区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水平对于河北省农民收入的影响远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来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京津冀一体化是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表2)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随之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高度正相关系,切实推进城镇化是可以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
依据图表可以看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日益紧密,农民收入均有提高现象,其中天津市最为明显,可分配收入发展趋势最好,北京、河北的可分配收入也保持稳步提升的状态中。
城镇化扩大了农产品的需求,需求增加拉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的收入水平又会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进一步的提高。城镇化为农民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农民发展特色养殖、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农民从单一的种植业向着品牌农业发展,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结论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以新农村模式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有实力的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资源还是管理、纵横向交流等都具有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条件,带动能力强,农户有心理安全感,风险低,利益有保障,产业化链条容易形成。特色经济产业化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核心技术来支撑,同样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来作为发展保障。加强服务体系的配套建设。政府除了在资金和技术上为特色经济产业化发展创造一定的支持和交流条件外,在产业化发展中更起到服务监督、服务规划、服务引导、服务完善的作用,因此政府搭建服务平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等,能够保障农村特色经济迎难而上,果断出击,形成市场影响力。
城市化不是为了消灭农村、城市和农村应该协调发展。农村有区别于城市的、特有的经济形势,是保证正农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被同化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的发展中,逐渐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件的差距,城市与农村能够互利互惠,协调发展,是城市化的理想程度。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补充劳动力不足,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反之,城市人口走向农村,会加强对于这些内容的宣传,更多的人接触农村生活方式,农村特有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农民的思想,带来了更加宽阔的视野,助力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城乡交流是经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是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
政府政策要为农村经济发展留出足够的资源、土地。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处在弱势一方,农民经济力量薄弱,知识水平较低,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保证城市和农村能够平衡发展,就需要在政策方面为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资源方面要大力支持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政策方面调整等等,都要为农村能够接受城市化的影响做出准备。土地是农民发展的根基,深化土地政策改革,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后顾之忧,有力的土地保障会给农民带来安全感。农村土地较多,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是吸引城市居民的一大亮点,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城市化。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特色文化得到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得到推动。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同时,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帮助。推动城市化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稳健。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倩,韩青.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理——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8(9).
[2]谭凤连,彭宇文.城镇化、经济增长、农民收入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5).
[3]李静.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6).
[4]彭澧丽,龙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水平对粮农收入的影响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4(1).
[5]邹勇.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8(8).
[6]陈俊聪,程金鹅.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
[7]孙玉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4.31(11).
[8]李朋,王晓光.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居民收入[J].吉林农业,2016(23).
[9]原和平.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调整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
[10]陈明超.河北省城镇化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路径及其实证分析[D].河北大学,2011.
[11]方金岚.城镇化对中国农民收入影响研究[J].学园,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