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光满,且留桂花香
2019-12-11
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坐在桂花树下,呼吸着氤氲醉人的香气,观赏光辉皎洁的明月,是古人的雅事、乐事。
宋人非常喜爱桂花的清雅自然的香气,他们收集桂花制作成香,供日常熏香之用。
古時,香是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礼品,杨万里就曾经收到朋友赠送的“木犀香”,诗人乘兴作诗《双峰定水磷老送木犀香》,以表答谢之意。诗云: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
诗老坐雪窗,天香来月窟。
山童不解事,着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诗中描述定水磷老的木犀香制作过程非常精致,以万杵、九蒸等词汇形容制作过程。制作工艺如此精细,焚香时自然也得格外讲究,然而杨万里的小书童对焚香之道并不精通,将香饼直接放置炭火之上。炭火太过酷烈,对香气的损害非常大,这可急坏了爱香的杨万里,赶忙吩咐书童拿来银叶做隔火熏香。
定水磷老制作的“木犀香”以桂花(万杵黄金屑)与梧桐木或梧桐树皮(九烝碧梧骨)一起蒸制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诗词中的梧桐树,跟今天常见的法国梧桐不是一种。古人所说的梧桐是中国梧桐,为梧桐属植物,树皮绿色,平滑,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称刨花,润发。果实可炒而食之,味道香甜。茎、叶、花、果和种子均可药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法国梧桐则是悬铃木属植物,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宋代陈敬撰写的《陈氏香谱》中还记载了一则用桂花与冬青树子一起蒸制而成的香,名为“桂花香”:
冬青树子、桂花香(即木犀)。右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
——桂花香《陈氏香谱》
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记载的“木犀香”最为简单,仅以桂花为原料:
“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
采桂花在甑(一种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中略蒸一下,然后晒干即可成香,读诗喝酒时,放在古鼎香炉中的隔火银叶上,熏熟此香有一种清雅的气氛。
桂花和朴素天然的材料,简单的加工,制作“山林之气”的草木真香。也调和奢侈名贵的沉、檀制作“帐中香”。
宋代词人朱敦儒在《菩萨蛮·芭蕉叶上秋风碧》中描写在秋天的夜晚使用“新窨木樨沈”的场景:
“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
诗人夜晚床帐中所焚的“新窨木樨沉”,就是用沉香与桂花调和制作的帐中香。《陈氏香谱》中记载了一则“木犀香方”,把半开的桂花研成膏,做粘合剂,调和沉香、檀香、茅香。做成花形的香饼,阴干使用。
沉香、檀香各半两,茅香一两。右为末,以半开木樨花十二两,择去蒂,研成膏,搜作剂,入石杵千百下,脱花样,当风处阴天,熟之。
——木犀香《陈氏香谱》
桂花作为中秋季节的节令花,饮酒赏月时总少不了桂花的陪伴,花瓶中要插桂花,香炉中还要焚熏桂花香。童用堀师禹诗云:“胆瓶清气撩诗兴,古鼎余葩晕酒香。”
除伴桂赏月之外,祭月也是中秋节的一件大事。中秋节这天人们清扫庭院,设立香案,摆放供品,燃烛焚香,拜月许愿。
中秋焚香拜月的习俗,可追溯自周代天子每年秋分祭月的习俗。《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已朝,夕月以夕。”宋代罗烨撰写的《编醉翁谈录》中记述了拜月习俗: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在五行中秋属金,秋天的月亮最明亮清晰,所以是“金之神”。
古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人们在生活中崇拜、敬畏月亮,在文学作品中则大量描写、咏叹月亮。宋初文学家徐铉,曾制作了一款伴赏月时用的香,取名“伴月香”。
“徐铉或遇月夜,露坐中庭,但焚香一炷,其所亲,私号伴月香。”
伴月香配伍严谨,更注重香药的炮制与和合。香气、香性清幽淡雅,芳泽溢远,留香持久:有清和正气、养性虞神、调和身心之功。香品高雅,书斋琴室、禅房净舍、会客迎宾……无一不可,因而为后世文人所推崇,代代相传。作为一款影响久远的历史名香,它的配方及制作近年被考证恢复:“伴月香,主要由沉檀、莞香、苏合香、鸡舌香、豆蔻、芸香、白茅香等配置而成。”
夜凉如水,月满如盘,伴着清幽的月色,点上一支伴月香,摒弃尘世纷扰,独享焚香赏月之乐。当馨香缭绕,明月当空,在庭院中静坐,便是天人般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