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艺人,何时“雄起”
2019-12-11
东方企业家 2019年9期
鸟飞兔走,春去秋来,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收获的秋。可惜的是,收获的喜悦却并不属于《上海堡垒》剧组。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电影上映仅一周就被多家影院下映,在口碑及票房的双双失利中寂寞谢幕。而对于影片“惨败”的原因,除了特效和剧本不过关之外,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担任男主角的新生代偶像鹿晗,认为其不尽如人意的演技也是“赶客”原因之一。
这已经不是偶像艺人第一次遭遇质疑。在我们一贯的认知中,偶像泛指崇拜对象。自1949年以来,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重要表征,历经了从“英模崇拜”到“明星崇拜”的历程,而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市场再度造出了新的“偶像”——偶像成为了演艺工作种类里的细分职业,指代从事演艺工作,并通过展现个人魅力而受到年轻人崇拜与追捧的对象。换言之,“人设”对于偶像艺人的重要性远大于作品。
然而,正是由于缺乏具有说服力的作品,偶像艺人如同工业流水线上快消品,并不能在普罗大众的心目中占有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正如王菲在《開到荼靡》中所唱的那样:“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造星产业的梦幻商品,即便当下再美再亮,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流星,无法在星河中与月同辉。
诚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美的向往,而偶像的美,不该只限于外在容颜或“人设”,更应是出色的职业素养。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走近中国的偶像产业,是什么让它如火如荼,又是什么让它争议不断?面对质疑,它又将何去何从?偶像艺人的真正“雄起”,我们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