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崛起
2019-12-11卢娜周一泽
卢娜 周一泽
从“大圣”归来到“灵珠”现世
2015年,《大圣归来》(下简称《大圣》)在一片混沌中为国产动画重回大众视野破开了一道口子。这部取材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题材的影片,无愧于孙悟空所代表的强大号召力与战斗力,不光创下了当时中国市场最高的动画票房纪录——9.56億元人民币,也为长期疲软的中国动画产业带去了一线曙光。不仅从业者,就连动画爱好者都从中看到了希望。“国产动画是真的崛起了!”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不少粉丝积极主动地为电影做宣传、写评论,这种自发的“水军”行为被大家善意地调侃为“自来水”,也让影片在另一种层面上实现了“出圈”。
此后四年间,国产动画电影项目层出不穷,虽然出现了口碑不错的《大鱼海棠》《大护法》《白蛇:缘起》等,但一直没有出现打破《大圣》票房纪录的作品。直到今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简称《哪吒》)在因多部影片撤档而相对萧条的暑期档里一鸣惊人,成功接棒。这颗现世的“灵珠”,踩着马力十足的风火轮,跑出了十分漂亮的成绩。依仗先期点映时收获的良好口碑,该片7月26日正式上映当天就揽下1.38亿元人民币票房,首周票房6.34亿元,打破动画电影内地首日、单日、首周、单周票房纪录,票房与口碑双双大爆:8月31日票房达46.55亿元人民币,超过《流浪地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二。这部十年磨一剑、剧本改了66稿的动画表现了时下一些中国动画人的态度:“不信命,就是哪吒的命。”
根据猫眼电影数据,哪吒票房表现优异,屡破纪录
那么《哪吒》的成功是否意味着国产动画就此翻身了呢?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影评人,都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态度。大多受访从业者表示,《哪吒》的信心意义大于制作水平上的意义,有人直言:“整个产业和国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更明白这一点,但不管是《哪吒》还是《大圣》,都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上的机会,也摸了个底。”有影评则指出,《哪吒》是一部典型的标准作品,它的亮点和不足都真实地映射了当下国产动画的能与不能,而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完成”和“探索”——“完成”一部典型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商业化作品,“探索”一部好的东方动画片到底可以做到多好,能够多大程度地成就你自己。
5000亿市场引资本入局,商业方向各有侧重
《哪吒》大爆之后,9月7日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3天票房破亿:定档国庆上映的东方梦工厂作品《雪人奇缘》亮相多伦多电影节后收获海外媒体一众好评,lMDB评分8.6……国内动画产业似乎已有星火燎原之势。事实上,自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走红,二次元随之崛起,此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等国产动画所取得的良好票房收益,都使得行业产值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据《201 7-2022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动漫市场能达到近5000亿元的市场价值空间。
相对于真人版影视作品,动漫行业具有高门槛、长周期和风险较大等特点,但是也有成本可控性强、成功作品的利润率高、受众范围广、更容易出现系列产品等优势。因而,面对中国动画所释放的利好信号,资本市场立即对此做出了反应,光线(彩条屋)、腾讯、B站等纷纷入局,进一步布局相关产业。
彩条屋
发挥自有优势,侧重制作与发行
彩条屋是光线传媒旗下主要布局动漫产业的公司,2015年10月成立后,彩条屋立即宣布投资包括十月文化(《大圣》团队)、可可豆(《哪吒》团队)在内的13家公司,22部影片以及18个影游IP。在2018年的投资者交流会上,光线还透露最终将布局30家左右的公司,横跨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国外版权等。
从整个产业链来说,彩条屋入股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制作、发行环节,如《哪吒》(制作),《你的名字》《千与千寻》(发行)等都有不错的收益和社会反响。动漫产业源头内容投资较少,目前只有北京漫言星空、上海青空绘彩动漫两家,但也拥有比较成熟的漫画作品,如《昨日青空》《1区212》《也许,那一瞬间》等。
侧重投资动画制作与发行环节,给彩条屋的动画项目产出提供了很多助力,以《哪吒》为例,其背后与制作、宣传有关的公司就有70家,而有彩条屋投资的就占了5家。可以肯定的是,《哪吒》的火热,还加速了光线传媒今年下半年的动漫布局。光线目前预计制作30部电影项目,其中有超过一半都是动漫电影,相较于2018年中报的动漫电影项目的数量和开发阶段来说,今年的进度明显加快。其中就包括与十月文化合作的《深海》《大圣闹天宫》等多个重量级项目。
《哪吒》和《大护法》都是彩条屋参与出品的国产动画电影
此前,彩条屋影业总裁易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两个公司合作非常深度,十月文化主要是以田晓鹏导演为中心的创意公司,以项目开发和制作为核心。彩条屋则是集项目开发、制片、中期制作、宣传、发行于一体,彩条屋投资的制作公司红鲤动画和大干阳光会承担《深海》和《大圣闹天宫》的中期制作,宣发则由彩条屋独家负责。“整体上十月文化更侧重项目开发和制作,彩条屋侧重制片和宣发,他们更偏创意和执行,我们更偏监督和管理,是全方位全流程的合作,很深度,这也是我们希望各尽所能,完善国内的制片制作流程,让作品更有品质保障。”
腾讯
聚焦内容与上游源头,实现IP衍生变现
早在201 4年,腾讯就已不断加大对国产动漫产业的布局力度,先后投资了近30家相关企业,但其中最主要覆盖的是动画的内容源头一一漫画IP,目前动漫堂、有狐文化等漫画创作公司都有腾讯入股。
据业内人士介绍,腾讯投资漫画公司目标很明确,“从腾讯动漫的榜单上找,畅销榜、人气榜等等”,如此按图索骥,使得腾讯可以直接绑定背后的漫画公司与团队。“比如(在腾讯动漫平台)人气榜上名列前茅的《—人之下》,腾讯就投资了它背后的动漫堂。”今年8月,腾讯又斥资1.25亿美元,投资快看漫画。据资料显示,快看漫画已获取超过2亿用户,月活用户超过4000万,其中超过50%为00后。腾讯方面表示,腾讯对于动漫产业长线看好,本次投资也是重要布局之一。
之所以选择主投漫画公司,除了把控产业链上游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为下游的动画、影视、商业开发储备IP。在今年的全球授权展中国站上,腾讯动漫版权业务负责人梅雪表示,腾讯动漫近几年打造出了包括《狐妖小红娘》《—人之下》《通灵妃》《猫妖的诱惑》在内一批超高人气动漫IP。而随着这些IP影响力逐步扩大,腾讯动漫开始逐步释放其商业潜力。
腾讯动漫近几年打造出了包括《狐妖小红娘》《通灵妃》在内一批超高人气动漫IP
据了解,目前腾讯动漫已形成了内容改编类授权、结合实景类授权、品牌合作类授权、垂直衍生品授权、数字虚拟授权五大类别授权业务。其中,由漫画作品通过授权合作改编为游戏、影视、动画等内容改编类授权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以《狐妖小红娘》(动画全网播放量51亿)和《—人之下》(动画全网播放量31亿)为例,这两部IP均已计划推出自研手游,《—人之下》手游预约一经开启,人数立即突破1000万。
今年9月,腾讯还宣布与成都市成华区联合打造以动漫特色主题为产业核心,集旅游休闲、动漫文创、电竞开发为一体的动漫文创产业基地一一天府国际动漫城。该项目预计将投資50亿元。落成后,预计吸引优质动漫产业链企业50家、每年培养动漫产业链人才2000人、游客流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
针对动画内容所开展的多维度商业合作,无疑让平台方和动画剧集制作公司都看到了希望。毕竟,在可见的一段时间里,动画剧集依然无法以买卖剧集的收入来维持成本上的收支平衡,有品牌的青睐,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B站
围绕内容,做多维度的商业开发
作为一家以二次元内容起家的公司,B站2015年开始广泛地进行动漫领域的投资和布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B站在动漫二次元领域共投资了56家公司,基本上覆盖了动画、漫画、二次元游戏、虚拟偶像、声优、轻小说、声音平台、漫展、衍生品等上下游公司,并于2018年3月实现了上市。
不难发现,“内容”是B站投资业务的核心,也是布局最早、出手最多的领域,而且不乏行业内极有知名度的公司。2D方面有制作了国产网络二维动画中近80%剧集量的绘梦动画(代表作《狐妖小红娘》),娃娃鱼工作室(代表作《领风者》)等:3D方面有曾承接《花干骨》《古剑奇谭》等多部爆款电视剧后期特效制作的中影年年(动画代表作《血色苍穹》),目前正投入《三体》动画版制作的艺画开天(代表作《灵笼》),以及海岸线工作室(代表作《纳米核心》)等。
《领风者》(左)与《灵笼》(右)的海报
B站国创部版权副总监陈卿表示,公司之所以做这些投资,“主要是考虑到国产动画目前的产能依然相对紧张,希望通过与行业公司的深度合作,促进动画内容的产出以及扶持原创作品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制动画作品的产能和制作质量”。2017年,国产动画新作上线量达到过去3年中的峰值,B站顺势推出国创分区:2018年,国创区推出80多部国产动画新剧集,“大会员”等商业收益也持续上升。
事实上,B站在动画上的积极投入并不难理解,因为一直以来,B站作为一家二次元视频网站,其主要营收来源却是游戏。
上市之前,B站公开的招股书显示,B站2017年总收入为24.6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72%,而这部分收入里游戏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3.4%,其中《Fate/G rand Order》一款游戏贡献了游戏业务营收绝大部分。诚然,手游的变现能力强大而具爆发力,但是游戏市场迭代很快,单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并不长,若只靠游戏“养活”,显然危险系数很大:反观动画剧集,随着长线播放,就会成为一个“内容的放大器”,与之相关的线下活动、衍生品等周边项目,可大大丰富B站作为平台方的变现手段,成为长尾流量的重要补充。因此,B站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改善盈利结构,动画也成了“调结构”的重要的一环。
如今,B站靠游戏“一条腿走路”的情况已有所缓解,据今年最新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来自游戏的收入为9.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15.37亿元的60%,非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2%。
陈9即介绍说:“从今年开始,B站国创内容也开展了广告合作,从趋势上来说,这要比单做周边有更快的回报表现。比如我们去年12月第一次做了国创发布会之后,很多广告品牌都会注意到B站的一些优秀动画作品,也会跟进做一些广告植入或者定制的番外剧,比如像运动饮料脉动、手游《倩女幽魂》《明日之后》等等。”同时,B站还充分利用平台方优势,通过用户行为模式观测市场热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商业宣传推广。
这类针对动画内容所开展的多维度商业合作,无疑让平台方和动画剧集制作公司都看到了希望。毕竟,不同于可以直接以票房换收益的院线动画电影,在可见的一段时间里,动画剧集依然无法以买卖剧集的收入来维持成本上的收支平衡,有品牌和片方的青睐,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回归谨慎,对比日美尚不成熟
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动画行业都面临着有产量,但品质不精的窘境,这直接导致了2014年国产动画片产量跌至谷底,共产出220部,同比减少38.55%,伴随2014年中国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支持叠加及动画制作逐渐从量向质的转型,2015年达到84.09%增速。
2011-2017年我国动画片产量势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2011-2017年我国动漫产业产值及增长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与忽上忽下的产片量相比,动漫行业的产值一直都是有增无减,市场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大。艺薯数码文化的CEO李治表示:新媒体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视为主要媒介的格局,让动画行业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2015年的《大圣》让资本承认了动画这个产业,涌进来很多投资人和想做动画的人,但时间和实力留下了坚持的人。”
《大世界》海报
庞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一批又一批投资者和动画人,在近十年中,一些动画作品在品质上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甚至拿到了国际的奖项。
《京剧猫》在B站的追剧人数只有11.8万,但是评分却高达9.7分,并且获得了重量级法国戛纳电视节一等奖。
《未知星球》获得了伯班克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还曾參与包括韩国独立动画节、洛杉矶短片节等国内外电影节的展映。
深圳原创动画《卖猪》凭借独特的视觉元素、原生态的民族风格,获得第11届东京动画大奖公募单元最高奖项。“大娃、二娃、一头猪、一个流浪艺人”,在东京动画大奖中大出风头。
2017年初,刘建导演的动画电影《大世界》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不仅仅是国产动画长片首次入围,也是整个亚洲地区除《千与千寻》之外的第二部入围柏林的动画长片,然而这部获得了极高评价的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后,却只收获了26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不成熟、不完整的产业链是许多国产动画作品叫好不叫座的主因。
从内容上来说,现在国内动画市场几乎是神话或者漫画和网络文学IP改编的天下,原创作品很难杀出一条“血路”。曾执导《十万个冷笑话(第三季)》、现担任剧象漫画出品《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系列项目动画导演的辛阔认为:“中国动画人不缺原创力,但很多投资方觉得原创作品的风险比有IP基础的作品大,所以投资意愿不强,因而观众们见到的原创作品就少”。
另一方面,动画作品的制作周期远长于大多真人实景拍摄的影视作品,这也让不少投资公司望而却步。以同为光线出品,并为公司获取巨大收益的《前任3:再见前任》和《哪吒》为例,前者是真人实拍电影,投资成本约为人民币3000万元,拍摄周期两个月:最终票房人民币19.41亿元,扣除税收和分账等部分,仅通过票房,光线便可净赚人民币7.7亿多元。后者是3D动画电影,投资成本约为人民币6000万元,从进发想法到真正上映,满打满算超过了5年,剧本创作2年,制作近3年:截至发稿票房超人民币49亿元,据估算,光线可净赚逾11亿元。两相对比,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以及投资收益率一目了然。
TIPS
动画片为什么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
之前艾瑞咨询2017年的报告显示,国内2D动画平均成本在每分钟4-6万元,而3D动画平均成本在每分钟3-5万元。动画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动画制作时的成像原理。
动画看上去在动,利用的是人类的视觉暂留原理,每幅图的暂留时间是0.1~0.4秒,因而动画每秒都要由N个帧来组成。
帧一一是影像动画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相当于电影胶片上的每一格镜头。我们都知道,一般的2D动画是靠画师一张张画出来的,这画出来的一张张图,都会成为“帧”,但并不是每一帧都要单独画。
此前提到,每幅图的视觉暂留时间是0.1~0.4秒,所以现在主流2D动画的帧数一般为每秒24帧一一其中TV动画依据电视制式不同而不同,国内采用的是PAL制式(25帧/秒),日本及欧美采用NTSC制式(约30帧/秒)一一而一些低成本动画看起来动作就比较凝滞,其中就有帧数不足的原因。(游戏动画场面需要60帧/秒是由于游戏画面刷新的间隔不稳定,需要更高的帧数来确保画面的流畅。)
了解完了帧,我们再来看张数。“张数”指的是原画与中间画数量的总和:不同状态的关键动作使用原画,动作的过程使用中间画也称为“动画”。
现在的商业动画以“一拍三(1's)”为主流,也就是每三帧放一张,每秒放8张。特殊的情况会用到“一拍二(2's)”,每两帧放一张,一秒用12张:或是“一拍一”,每帧放一张,每秒用24张。总体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是“一拍三”,很少有每帧都使用不同的原画的情况。但即使是每秒用八张,也十分耗费人力。一位动画师每个月画800张,做出来的成品也才不到两分钟。以一部100分钟的动画电影为例,在全部一拍三的情况下最起码需要48000张;假如追求更高的画质,采用一拍二,那就需要72000张,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自然不言而喻。
3D动画虽然不需要一张张手绘,可通过计算机建模和渲染,但由于主要采用特效,若想把画面做到流畅不呆板,在特效镜头或动作捕捉上的投入成本同样令人咋舌。以《哪吒》为例,成本人民币6000万元,全片的特效镜头最初设计曾达到过5000个,而后又删减至1500个,特效部分又占到了全片的80%,而它的制作水平也只是在国内领先,对比迪士尼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1.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由《大圣》所引爆的动画行业投资潮正逐渐回归谨慎。根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动漫行业发生65起融资事件,投资数量有所下滑,但平均投资金额上升。
2019年动漫产业相关投资数量及投资金额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虽然《哪吒》的口碑和高票房让大家再一次看到了动画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但相对欧美和日本各具特色的成熟动画产业链来说,国内动画产业链只是初具雏形,尚未形成完善的运营闭环。
美国的动画产业主要由产业链完整的集团主导,以迪士尼公司为例,公司的经营业务包括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影视制作、消费品、互动媒体几大领域,把动画制作、传播、衍生品授权和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在收入与利润结构中,主题公园占据了大头,具有优势媒体渠道的迪斯尼集团依托强大的媒体运营能力,使影视作品塑造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并在旅游等衍生项目中获得丰厚收益。(见下图)
日本由于动漫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分工明确,保证了产业有着极强的续航性。日本的動漫产业讲究各个环节之间的精密配合,以产品形象为基础、版权管理为核心、各得利益为动力的前提下,产业链各环节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模式。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出版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销售渠道等机构界限清楚,有各自范围内的工作目标,也有完善的合作机制。
美国动画产业流程简图
日本动画产业流程图
这种严丝合缝的成熟合作模式要归功于日本动画产业委员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蹶不振的日本动画行业被委员会制度拯救,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日本动画片头或片尾最后会出现"XXX制作委员会”的字样,有时候它的下面还会紧跟一堆公司名。委员会由动画制片人牵头成立,主要由电视台、影片销售公司、广告代理商、衍生品/玩具厂商组成,如果有漫画原作,还会有出版社参与进来,这些公司共同掏钱投资动画项目。这样的制度保证了小动画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制作作品,日本动画也因此得以百家争鸣,在国际上也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见上图)
反观国内,仅在IP后续的衍生品开发、授权合作方面就已经和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
十月文化CEO刘伟认为,IP的运营和电影的创作是两码事。“拍电影对于整个IP来说只是个开始,真正后续的核心在于如何运营这个IP,要保持它的持续性、活力,以及它跟用户或者粉丝的互动。从这个层面来说,要做的功课还是挺多的。”
他告诉笔者,通过《大圣》,十月文化在这方面已经打下了基础,但与迪士尼相比,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刘伟分享说:“拿授权客户来说,我们大概拓展了四五百家,衍生品的开发方面大约有三四十个品类。包括像游戏、生活用品、餐饮快消,还有一些像信用卡、公交卡的跨界联动。但跟迪士尼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从我们了解的数据来看,迪士尼在中国差不多有3000多个授权合作伙伴,涉及到的行业大概在250个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跟他们差距是非常大的。当然,这跟作品数量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我们自身在作品系列化、品牌多元化上就跟他们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市场上《大圣归来》的一些周边产品
产业发展整体向好
虽然中国动画产业尚不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动画在海外动画作品面前的全面弱势。从B站所掌握的平台数据来看,陈卿认为,国产动画剧集虽然整体上仍处在追赶日本的过程中,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在头部作品方面,已经和日本动画旗鼓相当。
“日本的动漫氛围和行业发展基础要领先我们几十年,如果只是做一个宽泛的对比,对国产动画其实还挺不公平的,毕竟前者年产出新作一两百部,后者八十多部。但是假如我们集中讨论头部作品,无论是播放量和产出量水平,我觉得中间的差距都不会很大,是可以PK的。B站上不少国产动画剧集都有上亿播放量,像《狐妖小红娘》《镇魂街》《全职高手》《罗小黑战记》等等,都是上亿的,所以头部作品在我们的用户中,它的能量不低于日本,甚至有些还能超过很多日本的动画作品。”她這样说。
动画公司艺画开天的创始人阮瑞则认同了行业大环境上的整体向好。他深有感触地说:“从我入行到现在,变化是特别大的。2000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我们整个动画产业在动画剧集这方面,播出渠道基本只有电视,网播特别少,社交平台也还不够发达,所以无论是从数据、互动等方面,你都很难量化,也很难去找盈利点。”
商业模式转不起来,自然也就找不到人投资,因而,整个行业当时处在一个比较萧条的状态,阮瑞许多学后期特效的同学,一毕业就选择去了高收入的游戏行业,压根没考虑过做动画。“现在真是好很多了,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日常化、市场化的经营环境,除了电视之外还有网络可以选择,网播又避免了电视上一般只有两个时段可以看动画片的这么一个限制。数据可以量化了,也能自己通过互联网做一些事,机会一下子就多了。可以说2014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年终,动画文娱这块投资都比较热,所以你会发现目前国内比较好的一些公司,包括我们艺画开天,都是差不多在那个时候起步的。”
由辛阔执导的剧象漫画动画项目《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
动画导演辛阔
市场的向好反映到了产业的多个环节,首先是体现在了基层从业者的收入上。据了解,目前一名普通画师的平均工资大致在1万RMB/月,相比早年间难以维系生活的一两干元,已是极大的飞跃。当然,这个数字不代表刚入行的新人,也不是指那些特别资深、特别顶尖的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动画公司也不再只是日本动画的“代工厂”,甚至可以反向“发单”。辛阔导演就这方面分享了他的切身体会:“我刚入行的时候,大概2000年左右吧,我们的人工成本很低,就有很多日本的动画片会外包到中国来做,但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活儿,都比较后端。但是现在的话,在2D这方面,无论是制作水平还是制作成本,都已经没什么差异了。互相发单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动画产业现在也在萎缩,基层从业人员很少,发单过来不单是像以前一样为了省钱,还有人力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对国产动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产能却跟不上,所以一些公司和团队会选择发单给日本相对中低端的动画公司去做。”
一位投资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近一两年,许多动画公司不再是只顾着埋头接单做外包生产,反而变得敢于提出一些自己的原创项目,并为此拉投资、提需求了。对方透露说:“像我们投的20多家公司里,现在有50%-60%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原创项目。”
专访十月文化CEO刘伟
除了英雄,中国动画更需要谨慎和理智
2015年,《大圣归来》(下简称《大圣》)用9.5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燃起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希望,它背后的十月文化也因此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这家身兼《大圣》出品、制片和制作三职的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二,而正当所有人都期待它趁热打铁推出《大圣》续集之时,十月文化却好像“隐身”了。整整四年,十月文化未有作品面世,至到它出现在了《哪吒》的出品方一栏。这一次,它带来的能量远比四年前更为震撼。
从《大圣》到《哪吒》,十月文化似乎已经成为了观众心目中中国动画的英雄,然而,十月文化CEO刘伟先生却告诉我们,中国动画更需要谨慎和理智一一
十月文化CEO刘伟
Q:《财富生活》
A:刘伟
Q:我了解到,您此前在媒体行业工作,也有很好的发展,因而我十分好奇,当时怎么会选择进入动画行业,并加入十月文化的?
A:这还是跟每个人的职业发展诉求,或者是自己的兴趣挂钩吧。之前做媒体也的确做了挺久,但是从我自身来说,工作越久,就越来越希望能够做产品。所以我就遵从自己内心的诉求,决心往产品上发展。因为之前做媒体也基本上是针对影视、游戏和动画这三个行业,所以当时也是有几个这方面的选择方向。
后来经过分析,我认为,游戏行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可能也就意味着比较难有特别大的发展机会;影视行业相对来说需要更多的人脉资源,还有大的资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可能门槛还是有点高;比较下来,动画产业无论从产品定位还是短期和长期的市场的机会都更多一些。
比如说动画的影视化,会有比较好的商业模式:而从长期来说,由于它推出的是自有版权的形象,商业开发的机会也会很大。所以综合来说,我的兴趣点还是在动画的市场机会上。话说回来,当时整个市场确实也没有特别好的动画影视作品出来,所以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这个行业不是太好,但对于我来说,反倒是觉得看到了机遇。我和田晓鹏导演是2004年认识的,当时我做媒体,他是我的采访对象。因为非常投机所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大圣归来》成为了我和田导走到了一起的契机,而在与田导若干次的讨论和碰撞中我们互相发现彼此是目标一致而且也是互补的伙伴。我们希望十月文化不仅仅只是给这个行业带来一部《大圣归来》,还能为中国动画做更多探索和突破。
Q: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2017年接触到《哪吒》这个项目时的情况,十月文化是怎么决定加入到项目中的。
A:因为田晓鹏导演和饺子导演本来是朋友。我记得是2017年暑期,我们出差到了同一个地方,饺子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做《哪吒》的想法,还做了些有关
《哪吒》人物造型設计图
故事、角色形象,以及场景美术设计方面的探索。他当时就拿着这些阶段性成果,跟我和田导一块儿来分享。因为《大圣》上映之后,确实有了比较好的市场和社会的效应,田导在创作这方面也有非常多的经验和判断,所以基于这些因素,饺子也想听一听田导的建议。
就是通过这个契机吧,大家觉得在彼此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事业的追求上都比较相近,对于《哪吒》这个作品也有很多想法上的契合,等于是有了一个特别好的铺垫和认识。然后因为我们两家公司都有光线的投资,存在这样一个“血缘关系”,在你来我往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从创作和财务上一起支持或者帮助一下,也就水到渠成地走到一起了。
Q:在其他采访时你提到,《哪吒》的成功是一个必然,这必然具体是指自身准备上的,还是市场大环境的?
A: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从项目来说,《哪吒》是一群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去做一个对的项目。无论是饺子导演、光线彩条屋,还是十月这边,大家不管在创作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有一定的判断和经验,目标上也比较一致,所以这些内在因素就会直接促使它成为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从外在因素来说,作为《大圣归来》的核心参与者,我们可以很明显地从数据等方面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容量。这几年无论是从题材、受众人群、观众喜好、多种渠道的营销方式、电子票务的发展,还是说市场本身,都是日趋成熟,因而在有好内容的基础上,这个作品必然能够达到相当好的一个票房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Q:从商业上来讲,你认为《哪吒》的成功可复制吗?
A:所谓的商业成功,标准是什么?如果说是票房,40多亿客观来讲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天花板,想去超越,难度还是很大的。可能未来的几年内都很难有动画电影能到达到这样一个票房,但这并不能理解成未来三五年我们没有好作品了。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现在的《哪吒》,如果是从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去判断未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的话,10亿甚至20亿的票房是可以期待的,且不会是一个偶然的孤立事件,而可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产出。
Q:所以你认为中国动画电影已经是在稳定输出了?
A:我觉得应该叫做“开始进入”,虽然措辞只是稍微有些变化,但这个细微的差别还是挺重要的。“已经进入”说明已经是在稳定期了,而“开始进入”,我把它理解为“找到门了”。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已经有了非常良性的循环,因为它涉及到创作人员的基数,制作体系的成熟和稳定,还有不同类型题材的探索。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要的是一整个多样而成熟的市场,就目前而言我们还只是打开了一扇门,并没有达到百花齐放的状态。
Q:外界对十月文化后续项目《深海》和《大圣闹天宫》都很关心,能否跟我们透露—下目前的相关情况?
A:我们后续首先要在市场当中露出的是田导的《深海》项目,它目前是处在中期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计划明年能够跟观众见面。
《大圣闹天宫》是由十月原创制作出品的第二部西游题材的作品,加上有之前《大圣归来》的底子在,观众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我们是非常看重这第二次露出的。目前这个项目还在创作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有了若干个版本的方向,但还在讨论如何推进。因为我们在想,要怎样做超出观众预期,而且是超出观众几倍预期的这样一个呈现。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展示,所以我们必须准备得非常充分。
Q:除了田导,目前十月还有多少其他的导演的项目?
A:自打《大圣归来》之后,我们是非常注重自身的原创力和创作体系的搭建的。到目前为止,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导演我们也储备了大概十位左右,我们目前在同步孵化开发的项目大概也有六七部。这些导演在项目中也都参与到了非常核心的创作。因为每个导演的特点不太一样,要针对题材、他个人的喜好,以及所谓的优缺点来匹配比较合适的主创团队,才能够保障项目比较好地往下推进。
Q:刚才也提到原创力的话题,目前从国内整个动画行业的创作内容来看,似乎都是绕着IP打转,这是否都说明当前国内动画的原创力依然不足?
A: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看,单纯从微观来说,导演会对创作的题材有个人偏好,有的导演喜欢传统文化题材、有的导演喜欢科幻题材。那么放到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内动画的原创力我觉得确实还有欠缺。主要原因还是缺人,一是从业者的基数小,导致优秀的创作人和创作团队的数量很少:二是优秀的制片人、投资人也少,我指的不光是能在财务上提供帮助,而是还能在创作和商业上做出判断和指导的伯乐。你看光线彩条屋,已经有很多公司和团队在他们的支持下起来了,但彩条屋作为一个个体,时间、精力和财力终究也是有限的。我一直说,想要持续产出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靠个体的力量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整个产业,包括很多跨界的优秀人才一起努力。
其实我们行业里搞创作的一些顶尖艺术家,从个体来说,实力和好莱坞很多艺术家是相当的,甚至可能更优秀,但是放到系统维度做比较时,你会发现,同样级别的艺术家,好莱坞比我们多太多了。做《深海》的时候,我们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全中国找符合我们要求的总监级合作伙伴大概有二三十个,但是同样能力水平的人在好莱坞可能有300个,这就是他们整个行业的积淀和底部支撑。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我们现在底子还很薄,这就要求我们把内功修好,不然整个行业就可能还是停留在作坊的阶段。
Q:在《哪吒》片尾,我们看到了大圣系列和“封神宇宙”的可能,这在目前的国产动画电影是很少见的。针对这方面的开拓创新你和整个团队是怎么想的?
A:我觉得还是要回归理性。第一要非常了解自身的现状,第二要了解市场的接受情况。“xx宇宙”并不是靠某一部电影,或者一个系列电影就能成的,它更像是一个大的品牌在影视方面的内容露出,涉及到多方面的商业规划。所以我觉得对于当前的中国动画影视公司而言,需要怀着打造“宇宙”的理想,但也要量力而行。
从我们公司来说,确实是在针对大圣,以及大圣周边的《西游记》里的一些核心人物来做一些深度的开发。他们可能会出现在新的影视作品当中,而在创意的前期,我们就肯定要先考虑清楚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包括每个主要角色的定位,如果这些人物未来同时出现,要如何让这些角色维持整体面貌的统一性等等。具体的实施我们还是在一步一步去做,但对外确实比较少去宣扬所谓“西游宇宙”的情况。(Q:还是比较谨慎的一个态度。)对,因为它是一个大工业化的体系,所以我们还是要把井打得更深,把马步扎得更牢。我相信,打造“宇宙”不是个白日梦,它是真的有可能实现的。
动画电影《深海》海报
Q:這两年国内外爆款动画电影几乎都是3D的天下,于是有人说2D动画走到头了,你怎么看?
A:我们作为一家创作型的公司,或者说作为从业者,并不认为3D和2D哪个才更是市场趋势,因为我们更看重的是内容本身。3D与2D无外乎是表现手段的不同,它们有着各自可对应的类型和题材。2D动画有非常天然的魅力,比如说它的艺术性,它通过绘画所能给大家带来的那种极富张力和感染力的情绪表达,都是3D动画技术是比较难达到的。
动画电影《大圣闹天宫》海报
另一方面,其实非常多3D动画项目也用了大量2D的技术、理念或者是一些方法,而很多2D的项目也在用3D的技术。比如说前景或者角色是2D的,但是场景是3D的,或者有些用3D技术来渲染成2D的效果等等。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谈2D和3D,不能孤立地去看目前已有的市场表现。归根到底,好的故事、好的题材、好的创作实现,才是我们的关注点。
Q:那就是说,如果遇到一个很优秀的2D项目,十月也会考虑参与其中?
A:是的,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一些这方面的储备,也已经有一些项目在抓紧孵化。就像刚才提到的,只要是好的故事、好的创意,我们不太在意它到底是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重要的还是内容本身。比如像宫崎骏的《干与干寻》,哪怕是十几二十年后再重映,在国内一样取得非常好的市场和观众认可。这就充分说明,只要你是经典的、优秀的作品,你的形象确实是独特的,给大家带来了不管是视觉上,还是身心上的愉悦,其实观众不太会在意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表现形式和技术实现。
Q:很多人都觉得动画行业比不上游戏等行业的薪资高,所以动画人才就流失了,那我们现在的动画人收入实际上是怎样的?
A:别家公司的薪资情况我了解有限,但是从十月来说,我们是非常看重优秀人才的,所以其实我们的薪资水平不比游戏公司差,甚至已经到很多游戏公司里去挖人了。但我觉得薪资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看个体本身的诉求。如果不是这么着急挣钱,又对动画特别有热情,更愿意放长线的,那我觉得现在的动画市场也不是无法获得高回报。以《哪吒》现在的票房,它的优秀的核心创作人,获得的回报应该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大圣》和《哪吒》是给了大家信心的,创作者也好,投资方也好,大家都对这个市场有信心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行业当中来。
Q:对中国动画行业整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你怎么看?
A:前景肯定还是非常好的,应该说是“未来可期”,但其实我们面临的风险还是挺多的:
其一,从产业高度上来看,能不能持续输出优秀作品。这对于整个大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基本面必须有相当的高度。
其二,是商业开发的成熟度。以前大家的关注点更多是集中在作品本身,对商业开发相对忽视。那么从一个成熟的产业角度来看,今后是不是能够在商业开发维度上,比如市场培育、渠道拓展等方面去做扩展,这是很值得大家一起去探讨和挖掘的。
其三,是创作的方法论和体系化。我记得《大圣》刚火的时候,有很多声音说中国动画产业需要英雄,这次《哪吒》火了,我又看到了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所谓的英雄时代,是一个产业刚红火起来的必经之路,但我们不能全部倚重于英雄,因为英雄永远是少数。我们需要的是大量有方法论,有体系化认知思维的人,通过他们把那些英雄式的作品和角色展现出来,然后他们所开拓出这些机会、方向和优秀的想法,今后能够变成一套体系和一套可被复制的运转逻辑,继而让更多的后来者能够继承下去,最后真正变成工业化、产业化的系统。
对话东方梦工厂运营副总裁周从意用好莱坞品质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家中美动画合资企业,也是彼时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美动画合资企业,东方梦工厂(Pearl Studio)2012年成立伊始便备受瞩目。2016年公司和梦工厂动画(DreamWorks Studios)联合制作首部中美合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国内票房逾1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最卖座的动画电影之一。然而此后三年间,东方梦工厂不仅没有新作跟观众见面,还在去年结束了与美方的合作,成为了一家全资的中国公司。在外界的种种猜测中,东方梦工厂携首部原创作品《雪人奇缘》定档国庆院线,截至发稿前,该片尚未公映,但从9月亮相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情况来看,海外媒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IMDB评分8.6。
那么这几年来,与好莱坞动画工业超近距离接触的东方梦工厂学到了什么,转型中资企业的他们对未来有何规划?《雪人奇缘》又有哪些幕后故事?东方梦工厂运营副总裁周从意女士一一作答一一
东方梦工厂运营副总裁周从意
Q:《财富生活》
A:周从意
Q:作为广受嘱目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资项目之一,东方梦工厂当时的成立背景是什么?或者说,彼时寄望它成为一个怎样的企业?
A:东方梦工厂成立于2012年,当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美动画合资企业,创造了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动画合资企业,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企业的使命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就是要创立一个中国的顶级家庭娱乐公司,为全球观众带来高品质的家庭娱乐体验,这其中既包括优质动画内容和顶级IP,也有通过衍生业务给观众和消费者带来的新消费体验。
Q:在这次联姻中,东方梦工厂从美方身上学到了什么?对如今的发展有哪些帮助和影响?
A:我们从美国梦工厂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一个顶级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制作流程,以及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一个极致的工业化体系下的动画工作室的运营体系中对于质量、成本项目进展的运营管理,对于东方梦工厂可谓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目前东方梦工厂采取的Creative Hub模式,将核心的前期创意开发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通过外包的形式与全世界各种不同类型的动画制作公司合作,高效高质量的创作属于自己的IP和内容,如果没有通过与梦工厂合资的经验而积累下的世界级的项目管理能力,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一个宝贵的经验是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国内其实不乏优秀动画人才,无论创意、技术、理念都非常有潜力,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参与到世界级项目的经验,但是通过和美国梦工场联合制作《功夫熊猫3》,我们也培养了一批东方梦工厂的中方优秀动画人才,他们现在有的在上海办公室,有的被外派到我们的洛杉矶分部负责其他动画项目的工作,有的虽然离开了东方梦工厂但是也在事业上取得了更优异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雪人奇缘》海报
Q:《功夫熊猫3》之后,东方梦工厂不仅3年没有新作跟观众见面,还在去年结束了与美方的合作,成为了一家全资的中国公司,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在这期间,外界也有许多猜测,比如公司发展遇到困难了,以后不会再有美方的资源和支持了等等这样的一些说法,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另外,这次股权的变更之后,东方梦工厂今后的发展方向、制作流程、理念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是否有所变化?
A: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公司今年4月的时候曾经举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活动,当时我们的董事长、华人文化集团创始人黎瑞刚先生也特别出席了活动,跟大家详细解释了东方梦工厂的心路历程。正如开始时我提到的,公司从创立初期的目标就是创建世界级的家庭娱乐公司,这个使命就包含着东方梦工厂要从合资迭代成为中方独资公司,真正成为一个中国家庭娱乐品牌:并且结束和美方的合资关系,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合作,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和美方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且更为开放。比如之前我们只和美国梦工场合作,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有环球影业、美国梦工场、更有Netflix、索尼图形图像这样的合作伙伴,针对不同题材、不同作品为世界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家庭娱乐内容体验。
我们独资之后根据自身的特点创建的CreativeHub模式是结合了我们对好莱坞及全球动画体系的了解和公司向全球市场输出动画电影的目标。在全球工业链下同时展开多个项目的制作,加快进度。未来东方梦工厂将会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新作品,2021年后可能还可以增加到一年1-2部。
Q:我们知道,《雪人奇缘》即将在国庆节与大家见面。作为东梦推出的首部原创作品,无论是业内还是喜爱动画片的观众,都对其抱有期待。那么这部作品有哪些亮点?
A:《雪人奇缘》是我们的第一部原创作品,我个人是相当兴奋的。这部作品其实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开发的项目,当时我们一边进行《功夫熊猫3》的制作,一边在开发自己的原创项目。前后经历了7年的时间终于要和全球观众见面,我相信公司的同事们也都和我一样怀揣的激动的心情。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发生在当代中国的故事,三个中国少年发现了来自喜马拉雅山的传说中的雪人,他们一路西行,横跨中国3000公里护送雪人回家。这期间有冒险、有欢笑、有泪水,有友情和亲情,可以说是一个感情层次相当丰富的故事。比较特别的是,这部电影是中国出品、全球发行,我們的国际发行合作伙伴是环球影业,从9月起,就会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各大主流院线与观众见面,而在好菜坞的大型动画制作中,还从未有过以当代中国为背景的故事设定,这是本片当之无愧的最大亮点。我们把《雪人奇缘》称为一封给中国的情书,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将中国的风景(如黄山、干岛湖、乐山大佛),以及中国当代少年的风貌原原本本的还原在世界观众和海外华人眼前,希望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Q:一部像《雪人奇缘》这样的作品,在制作层面大概需要怎样的人员配置?它从立项到跟观众见面大概花了多久时间?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幕后的故事。
A:《雪人奇缘》从开发到制作前后经历了7年的时间,开发大概在3-4年,制作历经3年,是好莱坞顶级动画的正常开发流程,团队也对标《功夫熊猫3》,是一个几百人的庞大团队。幕后故事我觉得比较特别的是这是一个描述中国的故事,因此在创意开发过程中,我们的导演、编剧、制片、动画艺术家们其实曾多次到访中国采风,期间东方梦工厂一直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整个电影的创意、开发中去,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在影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文化的体现,这其中有一些比较表面的,比如场景的设定,原汁原味的还原中国元素,也有一些我们埋藏在其中的比较深层次的含义,比如中国文化对于山水的钟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我们希望观众来体会。
Q:东方梦工厂此前公布了《奔月》和《The MonkeyKing》这两部后续作品的计划,单从片名来判断,前者指向嫦娥,后者指向孙悟空,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事实上,从国内整个动画行业来看,这几年大都是在传统文化里挖掘老IP,“古为今用”的盛行是否都说明当前国内动画原创力依然不足?
A:以奔月为例,主角是一个中国小女孩,她自己想去月球上求证嫦娥的存在,实际描写的是一个属于她的冒险经历。《The Monkey Kinq》实际上也是一个和大家平时所认识的孙悟空有着很大分别的故事。我们认为中国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形成高品质的动画作品全球观众输出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但这并不因此说明这是东方梦工厂唯一的类型。我们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创意开发体系层层筛选出的优秀作品,我们的项目储备题材非常丰富,这些项目都将在合适的时候陆陆续续地进入大家的视野。不管什么样的题材和故事,我们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愿景不变,而这其中,有一些源于中国元素的,也有发生在中国,以及围绕中国家庭/人的故事。
《雪人奇缘》的周边手办
Q:在你看来,中国动画产业目前在制作水平、IP开发和运营,以及后续的衍生品开发等等方面,和日本和美国还存在哪些差距?
A:中国动画产业和美国、日本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第一,中国动画类型很丰富,也是由于中国市场规模衍生出更多元化的内容,比如以《哪吒》《白蛇缘起》为代表的国漫风,也有如《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为代表的好菜坞进口片,也有如东方梦工厂这样,制作好莱坞品质,全球发行的合拍片,各有千秋。当然中国整体的工业化模式还不如美国成熟,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中国这几年动画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也相信我们很快会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开发、制作体系。
衍生品的开发方面,美国的特点在于市场成熟,消费者已经非常习惯于来自迪士尼、梦工场、皮克斯的高品质动画电影作品,以及相关联的衍生业务体验。但是,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快速崛起,中国的衍生品开发更具创意和高效。以我们《雪人奇緣》为例,除传统衍生合作外,也突破了新的呈现方式一一新消费体验,这在我们和麦当劳、华住的合作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也无疑使得中国的消费群体更为挑剔,这需要我们也迅速转化思路、不断创新,推出新的合作理念和产品。
Q:具体到动画电影方面,你觉得整个行业是否已经迈入了稳定输出期?目前还面临哪些困境?又如何看待中国动画电影乃至动画产业未来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A:我们认为中国动画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无论是作品、人才、市场都有相当大的空间让这个行业发展、成熟、逐渐形成中国的特色。首先,中国市场的规模及消费人群足够容纳不同类型的动画及相关衍生品的发展,并且为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次从票房来看,相对于成熟市场,中国动画仍然有增长空间,同时中国的总票房还在增长,这其中产生的空间会更大。面对这样的机遇,对于整个动画产业链,都将起到一个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动画人才得到磨练的机会越多,接触大型项目的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画人才,而动画人才的大量涌现,进而推动更多题材的动画类型的诞生。这样的良性循环,无疑将为中国形成一个健康、成熟的动画市场,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中国动画浮沉录
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时人将其称为“美术片”,而迪士尼米老鼠形象第一次面世是1928年,可以说,我们的起步并不晚。在近百年的浮沉中,中国动画创造过至今难以企及的辉煌,也经历过改革中的困境与挣扎,回首往昔,我们或许更能理解中国动画人和广大观众为何会对《哪吒》的爆发如此欣喜——
起步
开拓者万氏兄弟
1920年代-1940年代
代表作品:《铁扇公主》
提到中国动画,万氏兄弟是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万古蟾(1899-1995)、万籁鸣(1899-1997)、万超尘(1906-1992)、万涤寰兄弟四人,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美术动画的开拓者。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同时,这还是一部由真人参演的影片。故事表现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他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可惜的是,这部作品并无图像资料流传下来。
此外,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木偶动画《西岳奇童》,水墨动画《鹿铃》,剪纸动画《猴子捞月》,水墨剪纸动画《鹬蚌相争》,敦煌壁画风格的《九色鹿》,富含哲理的《崂山道士》,优美感人的《雪孩子》,古雅的《南郭先生》,传递正义与科学的《黑猫警长》,还有《孔雀的焰火》《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等,众多佳作深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白银时代,以美影厂为代表的中国动画虽然风光无限,但已经显现出由盛而衰的征兆,80后们永远挂念着“请看下集”的《黑猫警长》和《西岳奇童》便是典型。背后原因,一是文革时期造成的人才青黄不接,二是此前“一家独大”的美影厂在国企改革中面临诸多困境,三是市场开放后带来的海外作品冲击,而这些矛盾在后续的十多年间始终无解。
高烟勋在2014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回忆,他和宫崎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中国考察,拜访了美影厂,并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然而,本想多交流技术的他们发现,当时的美影厂高层只关心日本的动画公司是怎么计件付酬的(按照原画一张多少钱、动画一秒钟多少钱来计酬),这让对动画艺术始终抱有理想主义的他们十分失望。
“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院派的影片70计件付酬不鼓励创新一一不断投入新的短片很费钱,而系列片只要搞好开头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来以后就不会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国同行那种每一部短片都尝试新手段的创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须要提醒他们,中国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国T迎来了现代化,现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没有原来的风格了,太让人失望了。”高烟勋这么说。
被迫转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缩影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后期
代表作品:《山水情》《海尔兄弟》《魔方大厦》《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如果说,宫崎骏和高烟勋对美影厂的失望只是顶尖动画从业者对学院派动画和中国动画失去自我风格的惋惜,那么对于广大观众来说,海外动画进入视野的同时,对国产动画品质下降的失望则直接转化为对中国动画的兴趣减淡。
彼时的日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动画风格,并且随着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动漫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在美国,随着电视的普及,迪士尼也将生产的重心转移到电视系列动画的制作,主题公园也早已在全世界动工,赢利模式、产业链完备,日美动画的成熟度和作品数量与国内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动画产业呈现了明显的劣势。中国动画片的产量少,原创作品只适应在计划经济下做短片,大量的市场需求量不能被满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經济过渡的10年也是中国动画市场化的10年。以美影厂为例,在计划经济年代,美影厂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每年只要完成中国电影放映公司的收购任务即可。一年营收基本维持在100万元左右,足以支撑全厂职工的正常开支。
由于不计成本投入,又有保障的利润,具备统一发行的市场和渠道,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美影厂的艺术家们不缺时间,不缺档期,不缺播出平台,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拍出好的动画就好了,这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所艳羡的一一“社会主义的他们,实现了艺术至上的动画”,宫崎骏曾如此评价。
虽然美影厂在1980年代一共创作了100多部影片,并且成功地举办了两次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但就像其他产业一样,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对体制的冲击凸显出来,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核心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人员流失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特批由美影厂出资与香港亿利公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亿利美动画公司,承接加工片,希望可以借此留住人才。然而,亿利美成立不久,国家电影局就宣布停止对美影厂的定向收购。这意味着,美影厂要靠发行、市场和票房盈利来自己养活自己,而这对于当时的美影厂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国内在销售上也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电视台占据了垄断地位,收购价格也是统一的,不存在议价的空间,这加速导致了相当部分的人才流向了加工制作领域。
在最困难的时候,德国的一位动画导演找到美影厂,由德国出资拍摄了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青蛙王子》,美影厂最后靠着这部片子发了两年工资。
1988年底,美影厂制作完成了第四部水墨动画长片《山水情》,虽然也在国际上获奖,但之后,厂里大批的原画作者和动画作者选择了离开,转而南下深圳,当时那里的工资要比美影厂高出十倍,《山水情》也成为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
在这个时期,给大众留下印象的国内作品屈指可数,《魔方大厦》《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其中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代表,而后两者则分别有民营企业和中央电视台的资金支持,才拍摄出了大体量的动画剧集。
探索出路
在师法日美中曲折前行
1990年代末.2000年代中期
代表作:《宝莲灯》《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为歌狂》《西游记》《蓝猫淘气三千问》《隋唐英雄传》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动画开始统计并发布年产量数据。在2004年中国新一轮扶持动画产业的政策推出后,年产量成为了产业发展衡量的重要指标。我们经历了1998年的首次突破1000分钟,2002年的首次突破1万分钟,2007年的首次突破10万分钟:中国动画开始了产量上的快速增长。
然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产动画开始变得粗制滥造,内容幼稚。与此同时,包括《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在内的日本成熟动画剧集不断引入国内,网络的发展和字幕组的出现更是让一些日本动画同步进入了中国观众的视线。
另一方面,这时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也极其低迷,据曾参与执导《金色的海螺》《天书奇谭》的美影厂老导演钱运达回忆,虽然那时的美影厂还能坚持每年拍一部,但由于投资少,在影响力等方面都是大不如前。反观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的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1998)则在当年取得了全球票房第七的好成绩。
举步维艰中,中国动画人开始在反思中寻找国产动画的出路。师法日美,则是当时最主流的探索模式。
动画电影方面,1999年的《宝莲灯》和2003年的《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画风等方面向迪士尼版《花木兰》靠拢,同时邀请当红艺人參与配音和主题曲演唱,如宁静、张信哲、李玟、刘若英、萧亚轩等,宣传声势不可谓不大,但在票房和观众认可度上却并不算高,反倒是电影主题曲《爱就一个字》《想你的365天》《你是我心中一句惊叹》等传唱至今。
动画剧集方面,2001年的《我为歌狂》是学习日本的典型,亦是扩大中国动画受众群体的大胆尝试。故事情节现代感强,歌舞形式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本片的一大亮点是原创音乐由著名歌手胡彦斌以及数个专业音乐乐队亲自演唱。该片推出伊始即震撼了当时“幼稚风”横行的中国动画界,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口碑,但由于剧情、画风引发的争议也颇多,场景转换生硬等制作方面的问题也受到诟病。
这一阶段,中国动画在曲折中寻找着自己的前路,在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国产动画产量也迅速提升。不过,真正有影响的作品依然屈指可数,《西游记》(1999)《蓝猫淘气三干问》(1999)《隋唐英雄传》(2002),虽然在一代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仍难掩当时国产动画原创力相对薄弱,编剧墨守成规的瓶颈。
渐有起色
从求量到求质的转型
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中期
代表作:《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风云决》《十万个冷笑话》《秦时明月》《画江湖之不良人》
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动画不再只是央视和美影厂的天下,而且这其中,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便是其中的成功案例。不仅灰太狼“妻管严”形象成功“出圈”,在动画剧集方面获得良好反响,随后制作的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2009)上映后,在全国大小观众的支持下,票房一路猛进,最后突破9000万元人民币,远远超出2008年由《风云决》创造的3300万元的国产动画票房纪录。
2011年国产电视动画达到26万分钟的历史高值,同年也达到了完成部数的峰值。与此同时,很多人开始致力于扭转中国动画低幼向的现状,进行了面向青少人群和成年人群的动画创作。
比如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2007),系列动画网络总播放量突破153亿,在全国600余家电视台热播;被翻译成7种语言,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推广:并获得“星光奖”“美猴奖”等国内外多项重量级大奖。
随着网播平台的兴起,中国动画的受众年龄层进一步扩大。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十万个冷笑话》(2012)由一系列吐槽短篇组成,语言十分符合网民需求,在斗鱼平台上线后,深受欢迎。2014年《十万个冷笑话》大电影揽获1.2亿元人民币票房。同年,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行的《画江湖之不良人》也是“高龄”动画,主要面向青少年及成年观众,第一季收官时就收获了6亿播放量,豆瓣评分也高达8.3。
至此,中国动画走出了“以时长论英雄”的局面,转而开始追求品质上的提升。因而,虽然2012年-2014年,部数和时长连续下降,同比增长率也呈现负增长态势,但从总体来看,动画制作的确正逐渐从数量取胜向质量取胜方向转型,2015年我国电视动画片生产总量有了较明显的回暖态势,2015年生产405部,同比增加了84.09%,总产值也在持续提升。
2010-2015年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总数量及增长率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总产值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重拾信心
归来的中国动画
2015——
代表作:《大圣归来》《哪吒》《大鱼海棠》《狐妖小红娘》《全职高手》《—人之下》《灵笼》《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
2015年7月,由田晓鹏执导、十月文化出品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一经上映,便成为了暑期档的黑马。在破纪录地揽下9.56亿元人民币票房的同时,也收获了铺天盖地的好评。不少观众称它为“年度最具诚意的国产动画制作”,并自发组成了强大的“自来水”军团。在许多看着美影厂经典动画长大的人们看来,此次归来的不止是“童年偶像”孙悟空,更是曾经辉煌过的中国动画。
80后的动漫迷PiPi是“自来水”中的一员,回忆起4年前的那个夏天,她依然激动不已。“当时看了点映之后,我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到处跟人‘安利,还和朋友一同组织了线下包场,自己做了一些物料派送。虽然它还不完美,但的的确确让我看到了中国动画的希望,就像电影开头所说的那样,‘大圣不会死,他只是睡着了,我觉得中国动画也是这样的,它只是睡着了,而它正在醒来。”
事实证明,PiPi对于中国动画“醒来”的期待正逐渐成为现实。《大圣归来》之后,几乎每年都能有一到两部具有一定口碑或票房的非低幼向国产动画电影出现。
2016年有《大鱼海棠》《小门神》,2017年有《十万个冷笑话2》《大护法》,2018年有《风语咒》,2019年,我们则是在《白蛇:缘起》之后迎来了已经登上中国电影票房亚军宝座的超级爆款——《哪吒》。
从某种方面来说,《哪吒》的成功不僅仅是源自电影本身,更与过去几年间,中国动画市场的逐渐成型有关。经过长期以来的积累,动漫、二次元文化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随之不断扩张;互联网在线视频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观看动画节目,在线动画用户数量日渐攀升。
据统计,2013-2018年,中国在线动画用户从0.2亿人增长至2.1亿人,增长了9.5倍:同时,在线动画用户数量占在线视频总用户数量的比重也快速提升至34.3%,这都给中国动画的“归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013-2018年中国在线动画用户规模统计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3-2018年中国在线动画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因而,虽然TV动画市场早在20世纪初年就逐渐衰落,但以B站为代表的动画网播平台给中国动画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这一时期出现的网播动画剧集,如《狐妖小红娘》《全职高手》《一人之下》《灵笼》等,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方面,都在各自的受众群体中赢得了口碑。
B站国创部版权副总监陈9即告诉笔者,2015年开始,B站上的国产动画作品(非低幼向)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达到了顶峰,“那个时候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平台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大对动画作品的合作力度,但是到了2018年,受整个影视行业的‘寒冬效应影响,一些资本退出了,给动画领域也造成了不小的资金压力,这也给去年的出片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整体来说没有大的波动,(2018年)和2016年是基本持平的,都是80多部。”
回到此次引发我们对中国动画关注的起点一一《哪吒》,这部带着“魔力”而来,一路高歌猛进,狂揽49亿票房的动画电影被不少动画人视作一剂强心针。“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信心吧,看到了动画电影的市场潜力和可能。”有着20年从业经验的动画导演辛阔这么说。
想来,重拾信心之后,所有人都和辛阔与PiPi一样,希冀着中国动画的再度辉煌……
中国动画挑战仍存
经历卧薪尝胆,中国动画正逐步完善自身的商业体系,然而,即便曙光已现,中国动画依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除了此前提到的产业尚不成熟外,人才匮乏、IP改编所带来的迷思,乃至2D/3D的技术门类也各有喜忧……中国动画路在何方?中国动画从业者们应当是最有发言权的。
人才问题日益凸显
《哪吒》的幕后故事中,有一个被广泛流传:片中申公豹的变身特效,导演找到一家特效公司磨了整整两个月,特效人员觉得自己无法完成工作便辞职了。饺子导演终于找到另一家肯做这个特效的公司,没想到该公司的特效人员就是当初辞职的那个,而最终这一幕还是做了出来。
这看上去似乎是个颇有喜剧效果的故事,但也无情地暴露出了行业人才稀缺的现实。艺薯数码的CEO李治坦言最初走入动画这一行完全是凭借兴趣和爱好,“身边的同学好像只有我在做这一行”;辛阔导演也表示,跟他同期的很多朋友,大多都已经离开这行另谋出路,留下的人能坚持,基本是“用爱发电”。
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幕后制作花絮
3D动画方面,国内的动画公司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有技术的团队非常少。3D动画的必要步骤就是视效预览,能充分帮助导演规划制作,好的视效预览师其实相当于导演,他必须既懂导演这一套,又会后期特效技术。而在国内,这样精通前后期的复合型人才非常难找。打磨一个动画角色,只看平面图不行,3D的体现与2D完全不同。其中的主要工种就是视觉开发,它需要消耗特别大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而言,主角的视觉开发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来打磨,验证表情动作的效果,是否符合人物性格。
足够的内容存量、优秀的故事内容、强大的网络传播能力,刘慈欣的《三体》显然就是一个适合动画改编的典型IP。因而,此前在B站十周年活动上,《三体》动画化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这个项目,身为出品方的B站显得格外谨慎。B站国创部版权副总监陈卿告诉笔者,目前来说,《三体》没有太多可以对外公布的资料:“现在还是处在前期和剧本的阶段,等到今年11月的国创发布会上,我们会有一支三体动画的PV跟大家见面,所以我觉得到那时再来谈一些具体的方向和制作理念会比较合适。”
改编一部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作品,B站当然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压力主要不是来自对特效、画面等制作水平和导演能力的展示。陈卿表示:“我们希望尽力向用户及读者呈现出三体的世界观,打造一个令大家满意的三体动画世界,而不是纯粹的动画技术上的展示。”
2D弱势,3D崛起?融合才是大势
放眼全球,这两年动画电影几乎都是3D的天下,《冰雪奇缘》《超人总动员2》《神偷奶爸3》《疯狂动物城》等等,全都收获10亿美元以上的票房。反观传统手绘2D动画,几乎成了大熊猫一般的珍稀物种,近年来在社会层面引发热议的新作似乎也就仅有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执导的《你的名字》。
由于动画爱好者中一直流传着“2D比3D更烧钱”的说法,因而有不少人认为,2D动画的弱势是由于其比3D成本更高。那么事实当真如此么?
据艾瑞咨询2017年的报告显示,国内2D动画成本基本在每分钟4-6万元,而3D动画成本基本在每分钟3-5万元。此前3D的《哪吒》(片长110分钟),成本则是6000万元人民币,而同在暑期档的另一部2D动画电影《全职高手之巅峰荣耀》(片长98分钟),网传成本1.5亿元人民币,两相对比,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2D比3D贵的说法其实略有偏颇,毕竟顶级3D动画的成本也不容小觑(如迪士尼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成本1.5亿美元),但这一说法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两者的制作工艺不同一一2D动画主要靠匠人(画师)的手工绘制,3D动画则更加工业化。
“匠人化”意味着2D动画帧数越高、质量越高,相对应的制作时间更长、制作成本更高。相较之下,假如并不是追求极致视觉效果的3D动画,制作成本反而低于2D动画。这是由于3D建模后可以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手绘成本。因而3D虽然前期成本高,可是只要作品越多越长,也就越省钱。换言之,只要初期建立的模型足够精美,没有差错,就能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画师西西告诉笔者:“3D哪怕初期建模有问题,后期还能不断修改完善,所以是十分适合外包操作的,但对于2D来说,由于基本全靠手绘,一旦外包,很容易出现‘走形崩坏的风险。比如之前的《大鱼海棠》,宣传片的确是很精美,但是进电影院一看全片,很多画面崩了,这就是因为外包难以做好‘品控造成的。”
不过,大多受访从业者认为,3D的强势并不意味着2D已经走到了尽头。除了可以在动作流畅性等方面做精致化的提升,2D相较3D而言,拥有人物表情更精准的天然优势。单纯从观众的观感来说,目前大多国产3D动画中角色的重复利用率太高,人物神态和表情都不够鲜活,大大影响了角色生动性,看起来就会“假”。相比之下,2D动画却能够在保证帧数和每帧画的品质基础上,通过手绘提高人物的生动度.也更适合表达夸张的面部表情。而若要实现更精致的3D人物表情,可能就要采用动作捕捉技术来获取真人的表情和动作,虽然省心省力,但成本就直线上升了。
在这种情况下,3转2成了为一些动画人的尝试方向。所谓“3转2”,是指在2D基础上应用了3D制作流程的混合体,在技术上,它的整体框架与二维无异,产品调性不变,但是却继承了3D动画制作的资产高复用率优势,拓宽了传统2D动画的创作空间及创作思路。
日本動画《宝石之国》是目前业内公认的高水平3转2作品
3D动画《蜘蛛侠:平行宇宙》为了追求特殊的视觉效果,将部分画面渲染成了2D
阮瑞分享了这一技术的诉求:“3转2做到极致的话你是看不出来3D的,之所以要做3转2,一大原因就是要提升3D动画的情绪感染力。可以说,3转2是在工业化量产的前提之下,牺牲一部分的画面细节,转而去追求对观众情感的传达。还有一种是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故意把3D渲染成2D,严格来说其实跟前面说的3转2是不一样的,比如《蜘蛛侠:平行宇宙》,但这两者之间,我们自己行业内的划分也是比较模糊的。”
3转2技术的应用未来是否会成为主流,现在尚未能有断言,但它的确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风格,或许正如辛阔导演所说的那样,未来,动画产业迎来的或许会是2D和3D的融合。
心声因爱而在
从爱好者到从业者,他们和动画不得不说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正是欧美动画和日本动画精品井喷的黄金时代,他们优秀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中国动画人,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梦想的种子。当笔者问及目前已成长为中国动画中坚力量的从业者们,当时缘伺入行,得到的都是一致的答案一一“因为热爱”。
在2015年《大圣归来》引爆市场之前,在动画行业里的人基本都是“为爱发电”。《哪吒》的导演饺子本是一名医科大毕业的大学生,但因为热爱动画,选择自学动画特效,并且在同学都去找工作的时候创作了第一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当时他父亲刚去世,全家人都靠母亲的退休金来生活,不过,理解他的母亲并没有催促他去找工作,反而一直默默支持着他,这才有了今天的《哪吒》。
画师小井回忆起促使自己走上动画之路的作品,可以说是如数家珍,甚至还能背出许多经典台词,但她最喜欢的还是美影厂的《九色鹿》。“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风,完全震撼到年幼的我,深深着迷了,爸妈跟我说这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当时我连莫高窟在哪儿都搞不清,就缠着他们一定要带我去看。”此后,除了学习之外,小井一门心思扑在了画画上,大学也报考了相关专业。就业时,面对当时并不太景气的动画行业,家人大多劝她选择游戏或者广告领域,但她还是毅然坚持下来,宁愿平时接一些杂志之类的商业画稿补贴生活,也不想放弃做动画的梦。今年暑假,看过《哪吒》后的她又是激动又是唏嘘,激动的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商业之路越走好了,唏嘘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再做出《九色鹿》这样的动画来。”
哪吒的角色设计图
《哪吒》导演饺子
经历了市场的筛选和“金钱的考验”,留下的只有真心热爱行业的实力派,近期热映的口碑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下简称《罗小黑》)的原作者兼导演MTJJ木头(以下简称木头)就是其中之一。当笔者问及木头做动画和做动画电影最大的区别时,木头笑着回答:“没什么区别啊,还是一直都在画”。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却藏着他费尽心思呈现更好2D观影效果的幕后故事。
木头学的是动画专业,爱好和专业的高度共鸣让他一头扎在动画的研究和创作中。《罗小黑》动画剧集自2011年开播,虽然每集只有五六分钟,更新的时间也总是飘忽不定,但依然以温馨的内容、扎实流畅的画工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在起了“把罗小黑搬上大屏幕”的念头后,木头组织粉丝在电影院包场观看剧集版《罗小黑》,在这次活动中,他发现,适合视频播放的画面很难在银幕上突出动画需要表达的重点。为了让电影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电影版的人设、画面细节和动作场景上都经过反复调试,才有了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和行云流水的打斗戏。
“做好动画”这个信念贯彻了木头的所有作品,推出过《蝉女》等人气作品的燃也文化CEO南宫泓也认为内容是一部作品最主要的核心,而她的这一理念或许跟影响她走上动漫之路的偶像,于2010年英年早逝的日本动画“教父”今敏有关。今敏在国际上是与宫崎骏齐名的大师,所执导的多部动画作品在国际间获奖无数:他的作品特征鲜明,擅长对人物精神层面做探讨,讲述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暧昧关系,就连好莱坞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都忍不住要在《盗梦空间》中借鉴一番。
1.《罗小黑战记》导演木头(右一)在电影路演现场2.燃也文化CEO南宫泓
谈到偶像,南宫泓说,自己以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给今敏大师“续命”,但她很快话锋一转,自认“谈了恋爱后就犹豫了”。这番不失动画人质朴有趣本色的“前后不一”,教人忍俊不禁,而谈到行业,她则有了更多思索和期冀:“越多好的作品出現才能让市场内容丰富,市场的需求一直在,只是我们目前没能满足,不过国产动画的质量一直在提高,《大圣》《哪吒》《罗小黑》让社会对动画电影行业有了更多的认同。”
“现在行业留下的人当然是因为爱才做动画,如果为了钱早就该去做别的了。”在采访中,艺薯数码的CEO李治曾这样半开玩笑地说,而这也道出了不争的事实:目前行业里大多数都是“为爱发电”的人,要建立一个良好秩序的国产动画市场,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动画“教父”今敏是不少从业者心目中的偶像,《千年女优》是其代表作之一。